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个北漂的终极梦想都是在北京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我的朋友A也是这样想的,后来她终于结婚买了房子,只不过还是买在了老家,从而引发了关于房子和孩子教育的思考。

本文是我有一个朋友系列文章,大家当个段子听好了。

01

我有一个朋友

朋友,女,纯文科生,高考大省出身,普通一本毕业,30+,已婚,某国营单位上班,年入15W左右,无户口。

她老公,也是她老乡(省会城市户口),前北漂程序员,35+,前年被裁了(那时还是男朋友)。

裁员之后,她老公就回到了他们的省会城市,用赔偿金和家里的资助,买了房子,结了婚。

老公家里在当地条件还不错,目前跟着亲戚学做生意,状态比较自由,经常在老家和北京之间两地跑。

目前女方不愿意辞职回老家,因为回去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所以俩人成了周末夫妻(实际上男生一周来个两三次),目前正准备要孩子。

02

学区房

他们是这么安排的,保持周末夫妻的状态,孩子上学就在老家省会的“学区房”读书,能保证当地不错的教育。

实际上,我问过他们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她说:孩子能在老家省会城市上学已经很好了,毕竟她当年可没有这个教育条件,也是从小镇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的努力读书,考学,不也走出来了吗?

至于孩子以后想来北漂,就来吧,不想来就算了。最起码在老家省会城市有套房子,比她小时候的条件好太多了。

如果按照她自己梦想中的生活:在北京有房子,有户口,那他们肯定没有达到。

但是那又如何?

他们已经给了孩子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生活了。甚至超越了老家省会城市绝大多数孩子的生活水平。

如果她非要拿老公的收入和大厂高管比薪资,非要拿自己的工作和公务员比稳定,非要让孩子强行留在北京上学(实际上也无法参加高考),这样反而会更加纠结。

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最好的生活。

最后无论结果如何,都能坦然面对。没有必要和别人比,让孩子过得比自己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