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守牢安全底线的关键着力点。

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守牢安全底线的关键着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应急管理基层触角延伸,打通应急服务“最后一百米”,2023年以来,深圳市应急委通过启动全市应急管理服务站试点建设等系列举措,积极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应急治理新范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当前基层应急治理新的挑战和要求,龙华区主动“出招”,加快下沉资源、管理、服务,推动基层安全治理模式由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在市应急委办、市应急管理局统筹指导下,全区建成1308个应急管理服务站,全面筑牢基层安全底板,工作经验获国家应急管理部、广东省应急管理厅肯定。

资源下沉
打造“新阵地”夯实应急安全基础

龙华区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维护城市安全的“主战场”,打造以应急管理服务站为中心、辐射多元的服务阵地,整合应急救援物资资源,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阵地向一线拓展。聚焦重点领域全面推广建设应急管理服务站,融合应急、消防、交通、治安等元素,24小时向群众开放,开展宣传教育培训、传播安全知识,不间断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整治等基础性应急管理工作,实现每个阵地内有规章制度、有人员队伍架构、有装备物资、有档案清单、有宣教设施。据了解,全区应急管理站已覆盖住宅小区、工业园区等16大类场所,初步形成5分钟“应急处置圈”和“应急科普圈”。

物资向一线配备。应急管理服务站常态配备应急、消防、交安、防暴等近百件标准化物资,为应急队伍紧急处置提供物资保障,实现“一站存储、快速获取、迅速救援”。结合周边环境可延伸配备300余件应急物资装备,如针对在建项目工地高处坠落、坍塌等风险,配备急救呼吸机等医疗急救设备,全量匹配一线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力量向一线聚集。将社区党委班子及消防、交通、治安等13个职能部门监管人员纳入组织架构,设置应急处置、安全巡查等小组,明确人员岗位职责,研判安全趋势,制定防范措施。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依托临近站点成立临时应急指挥部,迅速集结调度全区力量投入应急救援。同时,将应急管理服务站分布与公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将应急管理服务站与公安的工歇点相结合,强化阵地使用场景和资源整合。精心组织应急力量下沉,会同各成员单位强化城中村出租屋、九小场所的房屋结构安全、电气安全及消防安全等事故易发领域排查检查,出动2979人次,检查3579家次,发现安全隐患1472条,强化问题隐患闭环整改。

管理下沉
搭建“连心桥”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为解决辖区安全基础薄弱、监管人员不足等难题,龙华区持续推动更多管理下沉,构建一张“定格+安全”监管网;建立“四个一”机制,创建一个“人防+技防”工作机制,锻造一支“平时+战时”应急队伍,打通一个“线上+线下”宣传渠道,构建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的新局面。

定格管理实现前置化服务。依托“定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区党员干部纳入69个社区网格,把每个定格作为安全管理“前沿阵地”,搭建“党建引领、安全共建”平台,发动党员先锋队、社区志愿者、楼栋长等多元主体参与到安全治理中。聚焦8大类22小类重点问题,针对九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混合生产经营场所、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问题闭环整改。福城街道丹湖社区网格员巡查发现一起火情后,迅速进行应急处置并报警,避免了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探索精细化治理模式。聚焦自身基础优势,在安全监管领域用好用强无人机巡查智能手段,建成无人机“智慧”监管平台,组建无人机应急处置队伍,紧盯事故多发重点领域,打造飞三防、飞林地、飞工业园、飞工地、飞道路、飞学校、飞现场“七个常态飞”,实现全覆盖、全自动化巡查作业,并建立巡查、监测、预警、联动、整改全过程闭环管理机制,为安全监管增添“空中智慧之眼”。建立无人机安全巡查隐患反馈工作体系,落实“每巡一闭环、每周一主题、每月一通报”安全巡查模式,做到有排查、有跟踪、有处置、有整改。辖区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大幅上升,户外作业脚手架搭建率达100%,规范骑行情况逐步向好,环卫作业、占道施工等作业逐步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新“平战结合”机制。将物业服务行业作为安全管理“桥头堡”,依托物业人员组建1166支安全巡查和应急处置队伍,平时常态化开展安全巡查走访、联系服务群众、政策宣讲,战时负责初期火灾扑救、伤员转运、统筹调动应急救援资源等,充分发挥“灭小救早”作用。压实物业主体责任,建立“三保一管一应”(保洁、保安、保修、管安全、能应急)物业管理新模式,细化物业负责的出入口核验、施工备案、审批、巡查等监管环节。

服务下沉
织密“安全网”提升群众安全感

同时,龙华区通过打好“宣传培训、指导帮扶、便民服务”的“组合拳”,全面提升基层安全管理能力。

培育应急安全素养。积极发动各领域应急管理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等参加“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在2024年间预计培训4000人。积极推动应急管理服务站的实质性运作,制作播放相关领域的安全教育视频,严格落实产业工人岗前培训制度。将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交通、反诈、特种设备、燃气、消防、食品安全等多类型宣传视频在应急管理服务站内播放,取得“一站点、多类别、广受益”的宣传教育效果。与深圳公益救援队、应急第一响应人建立联系,“以站为点”定期开展应急安全知识宣传活动。通过紧抓主体,压实社会责任,推动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实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化气象预警能力。龙华区打造了全市首家场馆类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成数字气象服务中心,联合气象部门构建三维立体精密气象灾害监测体系网,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气象预警信息共享平台,打造“沉浸式”气象体验空间,为群众提供科普服务4.46万人次。

量身定制开展精准化服务。收集1.8万家企业应急服务需求,精准施策。针对企业小散工程、零星作业等易发事故领域,绘制场所“风险辨识图”,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开展排查服务,帮助企业管理人员精准防控风险。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全区476个点位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和监测,及时辨识和管控潜在的安全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站通办”落实便民化服务。开展“不打烊”服务,提供紧急医药用品、短时充电、一次性雨具等便民服务,拓展紧急事项咨询、居住证办理、出入境办证网上预约、公益诉讼等功能,着力实现常用业务“一站通办”,打造市民群众家门口的“暖心安全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