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组织的“环太平洋2024”演习将于6月26日开始,持续至8月2日。将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40艘水面舰艇、3艘潜艇、150多架飞机和超过2.5万人参加。

美国“战区”网站于6月11日披露,这次演习有一个重头戏——以美国4万吨级的“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作为靶舰进行“击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击沉”靶舰是“环太平洋”系列演习的传统保留内容,但已经近二十年没有演练过如此庞大的靶舰了。上一次击沉巨舰是在2005年,那次是将退役的“小鹰”级航母“美国”号作为打靶目标,在25天时间里经过多种武器的反复攻击后,这艘8万吨的巨舰才最终沉入海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隔多年后,为什么美军又演练击沉巨舰呢?可能有以下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考虑,是演练击沉巨舰的战术技术。

过去美国的主要对手中,只有俄罗斯有一艘“库兹涅佐夫”号航母。2005年8月至9月间,“库兹涅佐夫”号在北大西洋参加了北方舰队的演习。由于技术问题和经费制约,之后很少参加大规模的活动。2012年,俄罗斯计划用五年时间对“库兹涅佐夫”号进行改造,直到2022年才恢复战斗力。而中国在2012年前,其战斗舰艇最大吨位是从俄罗斯引进的956型驱逐舰,排水量不到10000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白了,当时美国连击沉巨舰的需求都没有。2005年击沉小鹰级航母,更多的是考验导弹鱼雷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的抗打击能力。而现在,美国不得不认真考虑击沉中国航母、两栖攻击舰的问题了。演练的是击沉“塔拉瓦”号两栖攻击舰,假想敌目标,却是中国的航母、两栖攻击舰。

从技术的角度观察,演练击沉“塔拉瓦”舰,主要有两个目的。

一是,收集有关兵器的打击效能。尽管用先进的建模和模拟测试以及有限的破坏性测试也可以获得有用数据,但模拟终归是模拟,无法替代实际击沉巨舰时所获得的真实数据。因此,美军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实弹测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环太平洋2018”演习中,美国空军B-1B轰炸机发射了新研制的远程反舰导弹(LRASM)。日本陆上自卫队发射了12式岸基反舰导弹,美国陆军则测试了“海军打击导弹”(NSM),这在当时都是最新的导弹武器。

在“环太平洋2020”演习中,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海军舰艇接连发射了至少3枚“鱼叉”反舰导弹,将“达勒姆”号两栖运输舰击沉。

在“环太平洋2022”演习中,日本陆上自卫队向充当靶舰的退役两栖船坞运输舰“丹佛”号发射了12式反舰导弹。美国陆军的“海马斯”远程火箭炮向海上目标发射了制导火箭弹,“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发射了“地狱火”空对地导弹。美国海军“超级大黄蜂”战机发射了一枚远程反舰导弹。美国海军陆战队派出“大黄蜂”战斗机加入攻击,先后发射了一枚空射巡航导弹、空对地反辐射导弹和“杰达姆”制导炸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的实弹打靶科目尚不知用上哪些兵器,但预计也会用上一些新的导弹、鱼雷、火炮,以验证在击沉巨舰中的实际效能。

二是,收集大型战舰抗毁伤数据。在2005年针对小鹰级航母“美国”号的测试中,已经证明了超级航母面对常规打击非常难以被击沉。但现在导弹武器的摧毁能力、火弹药性能等又有了新的提高,美国海军迫切希望了解在这些先进反舰武器面前,传统大型水面舰艇的生存力到底如何。这对验证美军自身的航母等大型舰艇的抗毁能力,和研究对手舰艇的抗毁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海军希望通过击沉“塔拉瓦”号的演练,测试美军现役反舰导弹、鱼雷和精确制导炸弹等武器的攻击效果,以及大型军舰的抗毁能力,表明美军一直在坚持准备大规模冲突。

“环太平洋2024”演习本身没有什么了不起,但美军演练背后的动机,我们需要十分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