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7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发布《总务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代理服务竞价结果公示》,“官宣”了将建设雄安校区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官网截图

6月4日,北京语言大学在官网发布了《北京语言大学雄安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征集资格预审公告》,介绍该校雄安校区的建设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语言大学官网截图

这意味着,雄安新区再迎两所在京高校。

目前,除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北京高校的雄安校区已经开工建设外,北京理工大学雄安校区已获批建设,华北电力大学日前也已注册并认证“华电雄安”公众号,用来“传递华北电力大学雄安校区建设的最新动态”。

8所在京部属高校,落户雄安!

此前,据北京商报报道:按照教育部安排,北京将有15所部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如今,随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官宣建设雄安校区,加上之前已经官宣雄安校区的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共有8所在京部属高校已官宣建设雄安校区,落户雄安。

据北京市教委消息,北京市积极促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推动中心城区部分高校有序向外疏解。目前,27所高校累计疏解学生10.8万人,有效降低了中心城区人口密度。

近年来,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河北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越来越多北京高校,踏上向外迁移的征程。

2023年11月,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4所高校雄安校区全部开工建设。

作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4所北京高校将按照一校两区、协同发展的思路进行布局。

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主要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根据高校之前发布的规划,根据高校之前发布的规划,四所大学新校区规划面积均超过1500亩,是本部校园面积的两倍以上。

雄安校区预计将于2025年完成一期工程,并于当年秋季对外招生,到2035年全部搬迁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所高校雄安校区开工仪式现场

除首批4所北京高校外, 今年3月,华北电力大学注册并认证“华电雄安”公众号,该公众号简介显示:传递华北电力大学雄安校区建设的最新动态。

2024年1月,北京理工大学发布学校2023年高质量发展纪录片《敢作善为铸卓越,乘势而上谱新篇》,官宣雄安校区获批建设,全面构建“一脉五区,一体发展”的开放办学格局。

此外,还有更多北京高校正加速“涌”向雄安。

2024年1月9日,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续梅,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坤带队赴雄安新区考察调研,与河北省委常委,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华举行工作座谈,并出席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共建协议签约仪式。

2024年1月,中国传媒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调研雄安新区。2020年12月,中国传媒大学与雄安新区共建媒体融合示范基地。

2023年1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表示,要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建成一所立足雄安、辐射全国,现代化、高水平、特色突出的国家级医疗中心。

2023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田见晖副校长带队赴雄安,开展大设施建设合作调研。此前,2022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已在雄安新区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

2022年8月,北京体育大学宣布启动启动雄安校区规划筹建工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2021年5月,河北省卫生健康委介绍,清华大学雄安医院已经启动建设。

150所高校,签约雄安!

2023年10月28日,雄安新区举办“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50所高校与雄安新区签署共建引才工作站合作意向书,23个校企、校地产学研项目集中签约。雄安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28日,雄安新区举办“百所高校雄安行”活动,近700名嘉宾参加。图为百所高校雄安行主题会议现场。(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田明 摄)

与雄安新区签署共建工作站的150所高校包括: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林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服装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农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音乐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华北理工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承德医学院、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体育学院、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扬州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嘉兴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温州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建筑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也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性工程。

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汇聚地,以及创新、创业的策源地,是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一批批著名高校“落户”雄安,全国各地高校也纷纷与雄安“牵手”,河北高等教育的崛起指日可待。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教育在线”综合自“北京日报、河北日报、雄安新区官网、各高校官网、软科等(黄卓)”,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