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凡

我们这一生,一直被父母用力托举着。在父亲节到来之际,回顾父亲如山般的依靠,在感受爱、珍惜爱的同时,更要去回报爱、传承爱!谨以此文祝福亲爱的老爸:父亲节快乐!

今年是父亲从苏州医学院毕业65周年,也是我从苏州大学毕业40周年,如今,苏医并入苏大,父亲和我成校友了,我们决定同游姑苏。 要让90岁老父亲出游,可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妹妹一家的支持下,我们的姑苏之旅得以成行。

怀念之程

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1959年从苏州医学院毕业的,五年苦修,一辈子从事着治病救人的神圣职业,幸运的是,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青春梦想——立志要健康工作50 年。苏州医学院、沧浪亭、网师园都是他们挥洒青春的地方,一直魂牵梦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苏州医学院的原址门口才发现,苏州医学院已经转给了苏州高级中学,正在拆迁改造,校园内脚手架林立,俨然成了一个大工地。好在原址大门口学校创始人南通实业家张謇的雕像还在,还记录着张謇创办私立的南通医学院,后国家统一调配至苏州,建设苏州医学院的过程。父亲站在张謇雕像旁,挺直了腰背,精神抖擞地合影留念。

天气很炎热,整个工地也一片热火朝天的气氛,父亲站在工地边给我们如数家珍:一进大门,学校就是一个大操场,我们每天在这里出操。一边是宿舍、食堂,另一边都是老师的实验室和教研室,微生物教研室、寄生虫教研室……我们感叹学院太小了,父亲说五十年代,国家还不富裕,他们医学系一个年级才2个班,医学院的学生学制五年,既要理论又要实践,光实习就要整整一年,培养费用太高,为了尽快培养医学师资,当年从两个班的学生中挑选出一部分,最后一年专门定向培养,分配到各大专院校,父亲也是其中之一。我们走进老校区(现为可园)内的正谊书院,看到其办学理念:正者端也,谊者义也。培养士气,端正人心。父亲除了医术高超,为人醇厚,更是获得了原卫生部的医德模范。我们念念不舍地离开医学院校园,走了一段路又转回来,重新录了一段视频作为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先校内的园子如今单独设为“可园”,是苏州唯一书院式园林,园林内很雅静,游客很少。进得小门,见一扇圆门,上书“四时风雅”。透过圆门,可见远处亭台,近处一池碧水,四周绿色萦绕,美景倒映湖中,微风吹皱湖水,搅动美景,也拨动着思绪……

虽然园子不大,但建筑疏朗,槛曲廊回,十分精巧,正值石榴花开的季节,在浓绿叶子的簇拥中,火红的石榴花犹如一团团小火焰,绽放着生命的活力,热烈而持久。

可园的对面就是著名的沧浪亭,为苏州现存历史最久的园林。苏州的私家园林一般为高墙围绕,庭院深深终不见。而沧浪亭却是可以站在外面看得见庭院内亭台楼阁等景致的。沧浪亭那句“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对联为世人喜爱,智者爱山,仁者爱水,山山水水皆有情意。最奇妙的是园林内108扇雕窗,扇扇不同,一步一景,幅幅真山真水,四季变化,节令各异,不知道能组合成多少幅流动莫测的自然山水画作,惊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走累了,我们坐在古色古香的面水轩茶楼里,雕花门窗被浓郁的绿色映衬着,三面绿意,一面向水。我们点了一壶碧螺春,透明的壶里绿色似乎要溢出来,淡绿色的茶汤透亮,边上的托盘上摆放着一朵菡萏,粉粉的,黄色的蕊丝隐隐探出花瓣,令人想到初夏的时令来了,心里暗暗感叹苏州人的雅致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偷偷的在对面为父亲拍了一组照片:起杯、观汤、闻香、品茶、满意、放下。一连串的动作,张张都令父亲十分满意。一路走来,人生就是如此,也像沧浪亭名字由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命运自选、自取,无碍他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美食之行

怀旧之程的副产品竟然是一场美食之行,这是万万没想到的,因为我们居住地与观前街仅相隔一条小巷,在一个黄昏之际,微风不燥,清风拂面,我们重走观前街。路上父亲问:玄妙观的东西两门,门上的字我记得左边是如意,右边是吉祥。好,那就看看父亲的记忆力吧。我们走过吉祥,来到如意,果真准确。和其他地方不同,观前街上到处人头攒动,黄天源、采芝斋、松鹤楼......店店是大牌,几十年风风雨雨,依然兴旺,我们一边走一边吃,蟹壳黄、酒酿饼、津津豆腐干……,都是以前的味道,上学时是口袋里没实力享受,如今是肠胃没“实力”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州的美食真是饮食界的天花板,无论是正餐小吃、米食面点、大店小铺,都令人赞叹,摆盘精致、环境优雅,加之吴侬软语,声声沁人心脾,平江路上几乎家家餐饮店都有评弹助兴,让人流连忘返。细数一下,我们早餐吃过的点心多达十多种,面点是在陆振兴吃到的三虾面和秃黄油拌面。贵,可贵得物有所值!单说说这秃黄油拌面:秃是指独有,只有蟹黄的意思。如果是蟹黄面,那可能是蟹黄和蟹肉的混合拌面,而秃黄油面里面则是纯纯的蟹黄,用猪油、葱姜蒜末熬制而成。

陆振兴的料足:一碗秃黄油面,一般有九只螃蟹剥出的蟹黄,足足有小半碗,色泽橙红油亮。拌入面中,口感鲜美而略带螃蟹独有的腥香味。好在偶尔食之,否则对血脂高的我们并不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也突发奇想,想见识一下年轻人喜爱的餐厅,在美团上选择了平江路上的豆壳·苏式创意餐厅。餐厅宽敞明亮,临窗靠着一条小河,乌篷船在河中游弋,年轻的姑娘们身着汉服、唐装,淡妆浓抹,顾盼生姿。临窗而视,仿佛回到了汉朝盛唐之时。她们在窗外,佳人如花,姹紫嫣红,意气风发;我们在窗内,看着他们,心里也涌出自信和乐观,舒展出成熟的力量,生活如诗,一时间竟忘记了吃......

友情之旅

能够有机会享受这次美妙的苏式生活,我大学同桌好友夫妇功不可没。他们夫妇退休以后在苏州经营着民宿,得知我有心要带父亲去苏州住,马上精心准备起来。他们全家认真讨论后,选择了老城区和自己家同院的一处民宿。那日到了史家巷,我刚走进巷口,她从巷里出来,我们挥手致意,在窄窄的巷子里渐走渐近,亲切如初,又回到从前。

同学家里的门是巷子里窄窄的黑漆木门,一丛凌霄花从院中探出头来,热烈的绽放,好似替热情的主人迎接我们的到来。开门就见园林般的菱形窗,绿色、山石隐隐可见,知道院内肯定别有洞天,古朴的院落里长着柿子树,一串串青绿小柿子挂满枝头、还有玉兰、桂树、芭蕉和绿竹,太湖石点缀其中,春夏秋冬皆有景。院子的角落里,一口老井诉说着它的历史,在清澈的蓝天碧云下,院落里显得格外的祥和而静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为了方便老父亲,他们在家里准备了丰盛的晚宴招待我们。同学的老公羡慕地说,自住进这个院子,他多少次希望他的朋友们能来家里,由夫人掌厨吃个饭,该多有面子!但今天是第一次。我们觉得好荣幸!桌上,不能不提的是一只老鸡煨笋汤。这是一只有故事的鸡,是他们的好邻居送来的河北鸡,在院子里养了两年了,这只生态环保鸡,专吃院落里、树丛中的虫子,今年他家的柿子树上挂枝满满,长势喜人,这只母鸡立下了大功。自然放养、有机饲养,味道确实鲜,两个鸡腿都归我,有劲道!

饭后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家,楼房有三层,都是老同学从事园林设计和施工的老公用心设计,亲自打造的,介绍起来如数家珍,老父亲也是兴致勃勃地和我们一起爬上三楼,并啧啧称赞。这楼完全就是按照苏州园林格局,打造的苏式生活的典范,门外是市井生活的烟火气,门内是安宁静谧的书卷气,幽巷深处,高墙围合,天井、砖雕、山石、鱼缸、树木,尽享城市山水之趣。

在安排给我们的房间里,透过床头竹卷帘的缝隙可见窗外绿意盎然,芭蕉高大舒展,细竹映入眼帘。他们永远开着门,亲而不密,需要时随叫随到,让人自由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日早晨,我们刚坐到院中的桂花树下,只见桌上摆满了各式早点,为了让我们充分感受苏式生活的味道,他们夫妻两人分头行动,去附近三个早餐店采购了早点,有素菜包、玫瑰包、生煎、甜豆浆、咸豆浆,还有专门时令季节才有的糯米团,是用烫好的糯米粉现时包出,馅儿用肉丁、虾仁、笋丁、木耳等现炒做成,软糯幼滑,有营养。而咸豆浆我猜可能是外来品,豆浆内有油条、紫菜、虾皮等,非常的浓稠,从一顿早餐品出苏式生活的精巧,丰美,融合的味道,更品出同学间长久永恒的情谊。

同学的老公更是一个眼里有活,心中有爱的人,会做能侃,陪我老父亲聊天,倒茶、搀扶、拿轮椅,所做的一切都自然妥帖,行云流水般恰到好处;一切都发自内心,水到渠成般自然传递。我们评价他是“三心二意”的宝藏男,三心:对父母有孝心,对家庭有责任心,对社会有爱心,二意:对事业一心一意,对朋友重情重义。宝藏,当然大家都懂的。

我和同桌在学校时每年都去照相馆拍一张合影,今年我们都整整60岁了,我们按照年轻时的样子重新拍了一张,岁月流逝,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纯真和情意。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了一句老话,“厚德载万福”,衷心祝愿我的老同学阖家幸福美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王凡,长期从事财务管理和经济监督工作,正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近年来为身边文化氛围所熏陶和感染。生发出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学习中国传统水墨,陶冶情操。

关于江南文化播报

江南文化播报是一个关注江南,讲述江南,播报江南的公众号,文章部分来自江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江南文化》杂志。欢迎广大作者惠赐大作,以文会友,欢迎关注传播。投稿信箱:jiangnanwenhua001@163.com

点击公众号名片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