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校园体育成绩抢眼,湖南地质中学队荣获耐克中国高中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冠军。

回溯去年同期,雅礼女篮亦在该联赛中夺得桂冠,其连续性的优异表现在全网引发了“湖南校园体育为何这么强”的大讨论。深究湖南校园体育成功的秘诀,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体教融合的创新发展,让湖南校园体育迸发出勃勃生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们赶上了体教融合的好时代

湖南的校园篮球能够成为全国的天花板,其背后是体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5月22日,在地质中学篮球馆内,初中部同学们向冠军队索要签名,场景一如动漫《灌篮高手》。队长张文杰最受欢迎,他在腾讯体育发布的《2024第一期耐高星级榜单》中,获评“第一高中生”头衔,被誉为“全国最强高中生”。这次全国总决赛更是拿到了FMVP(全场最有价值球员)奖杯,并以优异成绩入选华中科技大学体育单招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能文善武,英姿飒爽的湖南伢子谁不爱呢?而在湖南,这样的“全国最强高中生”可不止一个。

百年名校长郡,从2005年以来,共培养健将级运动员20人、一级运动员200余人,把近350余名高水平运动员输送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其中15人输送到清华、北大(截至2022年)。

篮球同样拔尖的雅礼中学,学校累计为全国各类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省青年队及国家少年队输送体育后备人才数百人,进入清华、北大高水平运动队的学生更有20余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有“泰安球王”美誉的明德中学,很多主力队员进入大学球队后成为中坚力量,顶尖队员甚至进入职业队、国家青年队。即使在偏远的山区湘西,凭借创新体教融合路径,发挥体育特长,为国家输送培养了3名奥运冠军,累计获得奥运金牌4枚。

既是体育明星又是学校学霸,体育与学习的双料冠军在湖南迎来井喷。湖南校园体育取得如此惊人成绩,背后是体育在教育中回归,体教深度融合的摸索与引导。

近年来,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教育厅联合印发《湖南省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方案》《湖南省改革县级体校办学模式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2024年1月,湖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湖南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条例》,明确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坚持体教融合的原则,这是全国首个体教融合改革立法成果。

从人人都参与、班班有队伍、校校有比赛、层层有举措的校园文体活动机制,到长期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进学校体育特色发展,湖南各地都在努力让每一所学校因地制宜普及性开展体育活动,让体教融合走得更深更远。

长沙将“每个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写入“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并印发《长沙市义务教育阶段“体艺2+1”项目实施方案》,鼓励各学校深入实施该项目,使中小学生分别获得2-3项体育技能和1-2项艺术爱好,达到100%和70%的覆盖率。

地质中学党委书记李亮表示,这次学校男篮夺冠就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的长远规划,通过基地校建设、特色学校创建、体教融合等机制体制创新,保障校园体育高质量发展。主教练彭志强在地质中学执教20年,常年一手抓学习,一手抓训练。他认为从量身定制的政策,到优化改善的举措,一箩筐实实在在的保障措施,让学生们赶上了体教融合的好时代。

5年湖南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提升15%

体教融合,关键在一个“融”字。找准体教融合“融点”,是体教融合能否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

湘西以“融思想、融机构、融机制、融赛事、融队伍”“五大融合”为抓手,破解青少年体育发展学训断链、升学断档、体教断裂、人才断层等问题,探索走出“机构一体化、体校集中办、师资三互派、资源六进校、赛事成体系”的体教融合“湘西路径”,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后备人才200余名,泸溪县一中创立的体育班,2023年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长沙,多所学校创新探索课程融合新方式。长郡中学自2007年起就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推出了独具匠心的体育课程模块式教学方案。这个方案完全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组织小班教学,如今已开设了十几门酷炫的体育选修课程,让每位高中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篮球、乒乓球、排球、田径、羽毛球、足球这些传统热门项目自然不在话下,还有健美操、瑜伽、武术、跆拳道等有趣的选修课程,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激情和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沙清水塘第三小学以跆拳道为特色,将体教融合带入娃娃班。据校长谢益林介绍,学校落实“阳光一小时”政策,特意在大课间活动中融入了跆拳道操,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参与进来,一起运动。不仅如此,学校还特意为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每周安排了一节跆拳道课程,让他们从小就能感受到跆拳道的魅力。对于中高年级的同学,学校则建立了梯级人才队伍,通过日常训练与对抗,激发孩子们的求胜心,锤炼他们的意志。

在湖南,体育课不再是教育的“盲点”,而是成为我国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突破口。目前,全省已创建1546所全国足球特色学校、300所全国篮球特色学校、50所全国排球特色学校等一批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以及武术、游泳、街舞(啦啦操)、摔跤、柔道、跆拳道等一批体教融合试点学校,以兴趣为引导,从体育回归教育到为教育赋能,为校园体育育人培植了肥沃的土壤。各学校也频繁组织赛事,开通体育特长生选拔、升学通道,为体教融合提供价值通道,成绩也是有目共睹。在去年举行的全国首届学青会上,湖南校园组代表团参加的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竞赛成绩排在了全国第六位、中西部省份首位。

体教融合的另一成绩是学校流行的“小胖墩”“小近视”现象得到进一步改善。据统计,近些年来,湖南省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逐年提升,2023年全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相比2018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

对于每个人而言,健康不是任务,而是生活。体教融合充分发挥体育课带来的“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的功效。让体育的“有力”为素质教育“补钙”,要“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蛮其体魄”。

加入社会力量开拓跨界融合新路径

“体教融合”离不开多方力量共建,跨界融合让校园运动更“出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初,一场“篮球正青春”的活动席卷长沙,这场由中国篮球协会与湖南新华书店集团合作举办的“阅读+运动”主题活动,传播影响达21亿人次,创造了多个微博和抖音热搜。姚明、匡鲁彬、李昕等篮球明星及专家围绕体教融合开展了热烈探讨。

姚明说,“知识能赋予人一种全新的视角,去面对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鲜事物,而体育锻炼的社交性和竞争性,则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也十分关键。”中国篮球名人堂成员匡鲁彬认为,“户外体育和室内学习的目的是殊途同归的,都是为了育人,二者同等重要”。中国篮球名人堂成员李昕说,“做篮球队员时,要把目光放在球场里。但离开球场后,要面对的是整个世界。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中,阅读能力都能帮助我们做出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篮球正青春”系列活动掀起了湖南“运动+阅读”的社会风尚,而在宁乡市南雅蓝月谷学校,一个AI智慧操场也惊艳亮相。

在偌大的操场上,除了正在跳绳、跑步的孩子,操场边还站立着 “AI助教”,它有着强健的大脑,能看、能喊、能分析,学生举手即可开启测试,人脸信息自动匹配,哪条跑道踩线?姿势标不标准?“AI助教”化身裁判员,支持全维度体育教学素养评价,目前已覆盖了跳绳、实心球、排球、100米、800米、1000米、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多个运动项目。这样的智慧操场取代了传统 “口哨、秒表、纸+笔”的体测成绩录入方式,大大提高了统计效率,通过“可量化、可记录、可监督、可分析、可评定”的智能化管理与监测体系,进行AI实时播报和记录成绩,不仅可以及时传输给老师,还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教师提供了更多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体育教育服务和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湖南新华书店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部署,融入国家基础教育数字化行动,率先开展的“智慧体育”数字教育服务宁乡试点,结合物联网、智能设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让体育插上“数智”翅膀,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运动热情,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爱上运动,让运动更加科学高效。“凡是爱好体育锻炼与阅读的人,都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我们不仅希望通过有影响力的活动,在人们的心中种下‘运动+阅读’的种子,更希望通过实实在在的举措,推进体教融合,助力体育强省,让青少年健康成长。” 湖南新华书店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剑锋说。

在青少年宝贵的成长路上,只有身体心灵共同成长,才能真正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湖南通过“体育+教育+社会”三合力,正加速推动形成“体育回归教育、教育反哺体育”的良性循环新生态,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阳光少年。

潇湘晨报记者钱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