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沿着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看山西

中国文化报驻山西记者 朱萌 文/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壶口瀑布旁的民俗演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来越多游客走进曾名不见经传的李家山村

“你晓得,天下的黄河几十几道弯哎……”初夏,九曲黄河入晋起点,偏关县老牛湾村村民吕扣唱响的民歌回荡在山河间。

黄河蜿蜒九省区,流经山西965公里,途经山西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县。以老牛湾村为北端起点,全长1238公里的山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紧依黄河,穿越崇山峻岭,与大河共舞。

这几年,越来越多游客走进老牛湾景区,村里30余户人家做起农家乐、民宿生意。时常在黄河畔为游客亮一嗓子的吕扣也成了当地的名人,他的歌声唱出老牛湾村因交通而兴、因文旅而美的新变化。

据了解,2018年以来,山西全面启动建设总里程1.3万公里的黄河、长城、太行3条一号旅游公路。其中,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沿线65个国家A级及以上景区和大量重要旅游资源。

“旅游公路建设突破了山西文旅资源多而散、交通不便的瓶颈,引领带动沿线优质旅游产品不断涌现。”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陈少卿表示。

在忻州市偏关县,黄河随峡谷曲折,古渡口、烽火台、古村落点缀其间。串联景点的同时,公路成为完善文旅配套服务的关键一环,沿途在关河口驿站、护宁寺、硫磺窑遗址、画廊谷、常胜墩等地,设置了观景台、停车区以及人行步道、骑行道。

“走这一条路就能遍览山西黄河景观,长途自驾丝毫不用担心住宿、吃饭问题,沿途标识清晰明了。”北京游客贾俏然说。

前行至吕梁市临县,过去不为人知的沿黄小村,因旅游公路修到村口而引来“大流量”。临县孙家沟村以艺术点亮乡村,打造的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开馆5年来,已举办各类画展30余场,签约美院写生基地近10家。

距离黄河码头碛口3公里的李家山村,民居依山势层叠建造,十分独特。眼见来村里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村民陈玉香将自家窑洞改造成特色民宿,如今,民宿一年增收上万元。陈玉香还摸索着在短视频平台上推介本地景点、展示村里的生活和美食,如今已有30多万粉丝关注。

如今,小小的李家山村每年游客达10余万人次,年产值达200余万元。全村农家乐、客栈有13家,6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不只是几座小村落。临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新明告诉记者,通过发展红枣采摘、农家乐、民宿等关联产业,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临县段项目直接增加旅游从业者4000余人,拉动就业2.4万人。

旅游公路沿线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黄河新看点、新玩法和新体验。继续向南,临汾市永和县境内的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 km”标志文化驿站,是山西黄河旅游新地标。步入驿站,黄河文化体验园、数字摄影互动平台、黄河步道等功能区块串联其中。53米长的主题宣传板块“黄河长卷”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展示黄河变迁史。

“中国黄河50景”壶口瀑布所在的吉县,以点带面,打造沿黄文旅新景观。如公路一侧的壶口·花世界定期举办菊花展、三角梅花展等主题花展,让各色鲜花绽放黄河沿岸。

行至运城市河津市,免费公交直通龙门景区、梯子崖景区等,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在“禹凿龙门”“鱼跃龙门”的故事发生地龙门村,村里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和黄河龙门文化旅游,先后打造龙门村展览馆、大禹文化馆、民俗博物馆等9个主题文化阵地。

“沿黄旅游公路穿村西南而过,这些文化阵地让游客在欣赏黄河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龙门村相关负责人说,“交通+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多年来,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超6万元。

千里山河一线牵,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续文脉、串景区、带产业、富百姓,越来越多从黄河岸边小村里外出谋生的人开始回到故乡。

“3条一号旅游公路内涵不断丰富,成为山西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郭丙福说,目前,黄河、长城、太行3条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全部贯通,今年年底将全面建成。

“过去的黄河艄公会边喊号子边用力拉船,那是一种号召力。”吕扣说。时过境迁,生在黄河边、长在黄河边的居民依旧齐心协力唱着歌,呼喊着新时代的号子,让沉寂的乡村“活”起来。“我晓得,天下的黄河九十九道弯哎……”黄河畔,又响起吕扣悠扬的歌声。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