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江西一名农村妇人,在杂货店,突然指着店里的一张报纸,疯疯癫癫地喊着

“这是我丈夫,我丈夫。”

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吓得店里的人赶紧躲开。

随后,女子拿着报纸离开。

一路上,她遇到人就指着报纸说,上面的人是她的丈夫。

有路人好奇,上前一探究竟。

原来上面是一张照片,是陈毅副总理接见外宾的照片。

而这名妇人所指的人,正是陈毅元帅。

这是得了失心疯吧?众人感慨。

而随着妇人“发疯”多年,终于引起了重视,最后得以查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名妇人名叫赖月明,一个饱受战争磨难的苦命人。值得一提的是,她果真与陈毅元帅“亡妻”同名。

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老态龙钟的村妇。她真的会是陈毅元帅的妻子吗?

陈毅同志自参加革命起,一生参加无数大小战役。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指挥数次决定民族命运的重要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受封元帅。

陈毅同志是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步成长起来的。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就遇到了他生命中亲密的爱人,赖月明。

赖月明,出生于1914年,父母都是贫苦农民。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父母封建思想严重,对女孩子并不喜欢。赖月明的童年,完全是靠着顽强的生命力,活了下来。

至于说上学读书,更不可能发生在她的身上。

没有那个闲钱,去供养一个早晚要嫁出去的女孩子。

父母对赖月明没有疼爱,也没有肆意大骂,紧靠着一丝血脉之情,养大了赖月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赖月明自有记忆、懂事开始,就跟着母亲操持家务。承担着本不应是她所承受的生活压力。

虽然苦点、累点,但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生活,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平安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没有其他的奢望。

若是能这样平静地生活下去,也算满足。

但没想到,意外还是不期而至,并且波及到赖月明和她的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父亲没有抵挡住诱惑,在别人的诱导下,开始吸食鸦片。

对于这个勉强果腹的家庭来说,鸦片就是一起罪恶的源头。吃饭都成问题,又哪里能承受,这种奢侈品的开销。

当时,赖月明的父亲,对鸦片很快就到了痴迷的程度,谁也说教不了,一意孤行。

为了能够弄来钱,父亲将赖月明这个不受待见的女儿,卖给了地主去当地主儿子的童养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变故,让赖月明的生活,再一次发生改变。

在地主家里,赖月明的生活不难想象,根本没有儿媳妇的待遇。不但要照顾年幼无知的丈夫,还要承担一家人的劳作。

说白了,还不如一个丫鬟。

就在这一时期,工农红军来到了这里,同时带来了新思想。

新思想的传播,让赖月明看到了希望,明白了活下去的目标。

15岁的赖月明,受革命思想影响,义无反顾地离开了,那个不堪回首的婆家。加入到革命队伍中。

因为赖月明年龄还小,一个小女孩,也不合适跟随大部队作战。

于是,组织将她安排到当地妇救会,去帮助更多的妇女,接受新思想、反抗压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妇救会,看着同样都是苦出身的大姐姐们,为了更多姐妹摆脱命运,四处奔走。

赖月明感受到了人人平等,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在这种氛围下,赖月明积极参与其中,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接受新思想改造。每天充满了干劲,生活有了动力和盼头。

心中有希望,工作会愈发努力,成长得就会很迅速。

很快,赖月明就被提拔为妇救会主任。

几年的磨练,早已脱去青春的稚嫩,艰苦的斗争,让赖月明成长迅速。

1932年,国民党纠集4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大规模军事行动。

赖月明虽然身处后方,但也能感受到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息。

为了帮助前线的战士,取得最后的胜利,赖月明积极做着自己的工作。组织妇女们,纳鞋底、做被子。省吃俭用、节省粮食,支援前线。

7月,一支刚刚参加完大战的部队,撤到赖月明的家乡进行休整,党组织决定组织一场慰问演出,以鼓舞红军战士的士气。

作为当地妇女的领导者,赖月明带头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在这场慰问演出中,赖月明遇到了比自己大13岁的陈毅同志。

当时这支部队,正是由陈毅同志率领,赖月明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身上那股革命人的英姿勃发,吸引了陈毅同志。

随后,在蔡畅等人的撮合下,两人于1932年,在宁都县,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那个时期,红军正处于比较艰难的时刻。面对敌人重兵压境,两人没有时间花前月下,都在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完成自己的使命。

斗争残酷,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国民党调集百万大军、200多架飞机,对革命根据地,展开第五次大规模进攻。

对中国国情不甚了解的李德等人“瞎指挥”,红军付出了惨痛的伤亡,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按照要求,陈毅夫妻都是要跟随大部队,一起转移的。但恰逢当时陈毅同志受伤,行动不便,只能留下来。

部队一旦转移,敌人很快就会到来,留下来无疑要面对,更加险峻的形势。

陈毅同志要求赖月明,随部队转移。但赖月明却不同意,如果将陈毅独自留下,将会非常危险。

当时两人很清楚境况,互相担心对方的安危,却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是陈毅同志做通了赖月明的工作。让她暂时先回家乡,参加游击队,继续斗争。

这样两人相距不远,方便日后相聚。

就这样,两人分开。

哪曾想,匆匆一别,竟是永别。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国共开启第二次合作,红军正式更名为中国革命军第八路军。

艰苦的八年抗战,由此开始。

陈毅同志领导的南方红军,结束三年游击战争,准备奔赴抗日战场。

国内形势有所好转,陈毅同志派人前往江西,寻找赖月明的下落。

很快,传来消息,赖月明在斗争中,被敌人逮捕,后抗拒逼婚,跳崖自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同志悲痛万分,为此留诗,缅怀亡妻。

兴城旅夜倍凄清,

破纸窗前透月明,

战斗艰难还剩我,

阿蒙愧负故人情。

由此可见,赖月明确实是陈毅元帅的原配妻子,但是却在斗争过程中不幸罹难。

那么这个“疯癫”的妇女,又是谁呢?仅仅只是同名同姓吗?

经过调查,这个妇人确实是陈毅元帅的原配妻子赖月明,当年“跳崖自杀”其实另有隐情。

当年红军开始长征,主力部队离开。剩下的游击队,面对敌人的大举进攻,只能艰难地维持斗争。

面对人数众多,武器精良的国民党正规部队,赖月明所在的游击队,根本无力作战,只能到处躲避敌人的“围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艰难,好在熟悉地形,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在众多老百姓帮助下,尚能维持局面。

但是,好景不长。

面对实力强大的敌人,有人意志不坚定,忍受不了艰苦的环境,做了叛徒,出卖了游击队的情报。

很快,大批敌人围了上来。

经过惨烈的战斗,游击队被打散了,独自突围出去的赖月明与组织失去联系。

当时敌人采取高压政策,白色恐怖笼罩各地,敌人四处疯狂抓捕红军战士及其家属。

无奈下,赖月明只能四处躲藏,乔装打扮,化装成乞丐,以乞讨为生,同时想办法联系党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四处游荡的日子里,赖月明意外遇到了她的父亲。

这时候,她的父亲做了国民党的保长,为了钱财甘愿成为国民党的帮凶。

赖月明并不想与其相认,正想躲避。却被父亲认出。

他的父亲知道女儿是陈毅的妻子,也知道陈毅在共产党中是很大的官。

但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用亲生女儿的生命去换取钱财和前途,他还做不到。

但也不能任由女儿四处游荡,万一哪天落入别人之手,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于是将赖月明抓回家,给她另许一门亲事。同时传出消息,女儿因抗拒这门婚事,跳崖自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赖月明被逼着与他人再婚,没多久,丈夫在外出时遇到土匪抢劫,因抗拒被打死了。

也是在这一时期,陈毅同志派人来寻找她的下落。

因为敌人活动频繁,派来的人对当地又不是很熟悉。探听到消息后,没有详细查实就回去复命,阴差阳错下,造成赖月明身亡的结果。

虽然赖月明与组织失去联系,脱离了部队。但她没有放弃,一直试图寻找组织,打听陈毅同志的下落。

直到,当她得知陈毅同志,负伤被敌人抓获,惨遭酷刑后,被敌人“杀害”,才彻底心灰意冷。

不再抱有希望,老老实实地在家生活。

其实赖月明所探知的消息,也都是其父亲故意找人传播的,目的就是要让赖月明死心,老实地在家待着。

通讯落后,信息流通阻碍,就造成了双方都以为对方已经不在的假象。

误会出现,就是一生的遗憾。

赖明月心若死灰,对生活也没有了盼头,就这么得过且过地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遇到了方良松,一个因伤没有随队长征的红军战士。

两个都是意外掉队的人,在一起难免有了一些共同话题。

父母也不希望女儿就这么,浑浑噩噩地度过一生。撮合下,赖月明与方良松走到了一起。

从那时起,两人就完全脱离组织,不再关注外界的纷争,安心地过起了普通农民的生活。

因意外分分合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并不少见。

1959年,赖月明带着生病的儿子去看病,路过杂货铺,就想着给孩子买点糖果,安慰一下孩子。

没想到却意外看到,陈毅副总理接到外宾照片的报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已经过去快30年,看着那张并不是很清晰的照片,赖月明还是一眼就认出,照片中的陈毅副总理就是自己的丈夫。

本该“不在”的人,突然出现,让她喜极而泣,情绪失控。

逢人就指着报纸上的照片,说那是自己的丈夫。

身份差距,如此明显的两人,别人自然不会联系到一起。

很多人认为赖月明“疯癫”了。

虽然外人误解,但是家里人却知道事情的真相,尤其是赖月明的父亲。

见到拿着报纸回来的女儿,知道她已经知道陈毅元帅还活着。于是,告诉了她当年的事情经过。

了解清楚当年的事情,赖月明就要去北京,去找陈毅。

但很快,就无奈地放下包裹,瘫坐在地上。

因为父亲和丈夫方良松,给她分析了一下这件事,让她瞬间绝望。

第一,怎么去北京,家里的条件,哪里来的路费?

第二,到了北京之后,怎么可能进得去中南海?

第三,陈毅元帅已再组家庭,“亡妻”突然出现,让他如何面对?

种种现实,让赖月明无法面对,只能无力地哭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想往日种种,心里总是放不下寻找陈毅的念头,久而久之,并成了执念。

每当想起这件事赖月明就会精神崩溃,大哭大闹,要去北京找陈毅元帅。

慢慢地,随着她闹的次数增多,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件事。

大家只当她是犯了“疯病”,谁也不相信她会是开国元帅的原配妻子,但这件事,还是传了出去。

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赖月明也想明白了,两人身份差异太大,都有了各自新的家庭。

错误已经无法挽回,慢慢开始放下,安心地在农村生活,相夫教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想到,因为她的“闹”,此事还是惊动了相关部门,被上报上去。

1969年8月,两名军人在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这个落后的小村。

淳朴的村民,很少见到军人。一见这番阵仗,都好奇地前来看热闹。

当赖明月见到两名军人,就明白了,这一定是陈毅元帅派来的人。

果然,两人介绍起陈毅元帅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两人分别之后,陈毅同志奉命组建新四军。并于1940年,在得知赖明月已经“身亡”的错误信息下,与张茜结婚,组建新的家庭,并生育三子。

此时的赖明月已经想明白了,错误既然已经造成,就无法挽回,只能接受现实。

她只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见陈毅元帅一面或是通封书信。

但是,当时陈毅元帅忙于国事的同时,还遭到了迫害,人身自由及书信往来都受到控制。

为了避免给赖明月带来麻烦,自然不能联系。

这一耽误又是三年,赖明月唯一的期待又一次落空了。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在北京去世。

遥望38年,一切等待都成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赖明月希望能去北京,送陈毅元帅最后一程,奈何条件真的不允许,只能在家中,祭奠、缅怀陈毅元帅。

1979年,已经65岁的赖明月感到时日无多,她决定将自己与陈毅元帅的情况,向党组织说清楚。

她准备好所有的资料,交给相关部门,但一直没有回信。

直到1985年,这些材料转到当时的妇联主席蔡畅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此事,蔡畅是清楚的。毕竟当年她是赖月明与陈毅同志的婚姻介绍人。

此中情况,知之甚详。

在蔡畅的证实下,这件事终于有了结果。

1988年,两位垂暮老人,终于在北京的医院相见了。

虽然赖月明没有完成与陈毅再见的心愿,但是在晚年能够见到自己的领路人,心情也是十分激动的。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有多少遗憾,无法挽回,令人唏嘘。

留给他们的只有回忆,回忆那峥嵘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