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六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之上,哪吒汽车CEO张勇说:

流量是必要的,没有流量就没有关注,没有关注就没有线索,没有线索就没有交付;但是流量多了也未必是好事,不好的地方是不能说错话,不能有自由发挥的余地。有一点发挥就可能被别人演绎,就可能被网暴,我没问题,但是企业受不了,其实还是真心实意的想为用户做好产品和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番点评看似鞭辟入里,只是依然没有讲到要害。

流量对于汽车品牌和产品而言并非双刃剑,只有品牌与产品有足够高的曝光率才会有足够高的订单转化率,流量一定是越高越好。可是为什么现实情况是流量成为了双刃剑呢?原因在于流量的载体不是品牌与产品,也不是企业,而是集中于企业高管或创始人。

汽车消费者应当关注的是什么?

当然应该是汽车产品和品牌,可是现在的车企营销思维发生了变化,相当一部分车企在引导用户关注企业高管;其通过包装企业高管人物形象,以“高管明星化”的方式使其成为品牌代言人,这样的做法必定会让流量成为双刃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企高管明星化营销或网红式营销的典型代表是小米汽车与雷军、华为鸿蒙智行和余承东,新势力品牌里的“蔚小理”也是不遑多让,只是近期的关注度远不如在科技领域自带流量的雷军和余承东。那么现在的雷军和余承东就不能说错一句话,否则一定会被竞企放大解读,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没有人会一直正确,没有人不会说错话;尤其是企业家,重点是企业家的人设注定有太多可以解读的东西,其人物形象甚至可以使其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成为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

哪吒汽车张勇所谓的“还是真心实意欣慰用户做好产品和服务”绝对不是企业家的初衷,企业家的初衷一定是赚钱,但凡能读完初中的准汽车用户也不会与这种描述共情,但是又能如何说呢?

于是问题又出现了,大多数人认为当一个人成功之后说什么都会是对的,可是现实情况是当一个人成功之后说什么都会是错的——其追逐者会认为全对,其竞争者能使其全错。这就是问题所在,企业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有太多内容可以解读,明星企业家和一般的娱乐明星有着质的差异;企业自己塑造出的明星高管等角色代表的是企业利益,代表企业利益的人面向市场用户所讲的话有一毛钱的说服力吗?竞企只需要抓住这一点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汽车品牌与产品需要流量,多多益善;可是现在的车企营销不是在造明星品牌和产品,而是在努力打造明星企业家,殊不知企业家的角色与用户从来不是友善的关系。所有生产制造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冲突对立的,因为两方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企业要的是利润最大化,用户要的是产品价值最大化;所以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也从来不是朋友,用户或消费者面向一个品牌或一款产品的时候,其态度几乎是在审视,面对企业家的时候就像是在看敌人。

这是最朴素的消费者心态,那么车企高管明星式营销最终也只会是一地鸡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看似许多明星式的车企高端随随便便一条动态就会有非常高的转赞评,然而其中绝大多数难道不是第三方服务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堆叠的吗?可是有些车企高管并不在意或确不知情,最终会被这种假象所迷惑。然而物极必反,过多的赞誉只会让大多数只看不评的真实潜在用户对品牌与产品出现排斥情绪,这也是一种捧杀。

总而言之,企业高管明星式的营销思维在短期内可以带来积极的作用,长久而言只会给企业发展埋下隐患,过度依靠一个人物形象或一类人物形象的品牌是注定没有未来的。

汽车消费者更需要高性价比的产品而非与企业高管互动的所谓情绪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和Auto编辑,欢迎转赞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