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在无数人的青春里流淌过的音符,此时又响起。

遗憾、相逢、珍惜、美好、憧憬、飞扬、热血……一朵朵情感的浪花涌起,一段段相同的记忆回笼,青春对齐频率,梦想交汇共振——海峡从来不是阻碍,心底的歌我们放声齐唱!

6月14日,第二十二届海峡青年论坛在厦门举行,海峡两岸青年“唱”叙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四月,中山大学学子收到了一记“直球”告白。

随马英九前来访问大陆的台湾“大九学堂”青年学子们,为他们唱起了《那些年》。歌里的青春,是许多人品味过的青春,既有着青涩忧伤,又鼓噪着悸动奔放。

一曲终了,台湾小伙伴还送上了足够动人的“彩蛋”:

——“大笨蛋。”

——“我就是大笨蛋,才会这么多年才来中山大学!”

电影里的经典对白,被台湾伙伴改为对中山大学的心动告白:对这首百年高校向往很久了,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来;这一天,终于来了,与学府、与伙伴相逢相识的美妙让他们无以言表,唯有唱以歌、诉以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论坛现场,那一天唱歌的人之一——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学生李亮颐,和听歌的人之一——中山大学学生郑鸿祥,一起回顾了这段共同的难忘记忆。

“其实,我高考时的第一目标就是中山大学。缘分是很奇妙的,兜兜转转,把我带到了中山大学。确实,就像影片说的‘我是一个笨蛋’,晚了6年才来。但很高兴,终于还是来到中山大学。”

李亮颐的话道出了不少台湾青年的心路历程:心里揣着对大陆的好奇与憧憬,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迈出步子;终于来了,看到了,感受到了,不由得遗憾自己为什么没早点来!又庆幸,还好自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到右:本届论坛主持人罗旭(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亮颐、郑鸿祥

李又宗、贺天行、林子筠、姚诗莹、张乃文等几位台青,也深深觉得自己这趟来值了!他们是海峡青年论坛“端午大礼包”的受益者。

作为两岸青年交流的重要平台,海峡青年论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为台湾青年了解大陆打开了一扇扇窗口。此次,设计了“端午特供”的闽南CITYWALK路线,让台湾青年可以深入体验闽南风情,感受乡音之亲、乡情之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之前,我是有一点忐忑焦虑不安的,”贺天行说:“但来到之后,这边的风土民情以及大家的招呼问候,都让我非常熟悉。到泉州开元寺时,我尤其感动。我个人非常崇敬弘一法师,能踏上他曾驻足过的地方,与先贤‘相逢’在同一个空间里,感动无以复加。我想对与我同样有过焦虑的台湾朋友说,别怕了,来好好体验一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到右:张乃文、姚诗莹(母子)、贺天行、林子筠、李又宗

除了他们的闽南CITYWALK行访,论坛还组织部分台湾嘉宾参加由江苏、浙江、山东、湖北、湖南、天津、四川以及福建各地市组织开展的两岸青年研学交流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组队一个月后就站到了赛场,就拿下了首胜! 这是不是也太“热辣滚烫”了一点? 爽文才敢这样写吧! 可事实上,这就是发生在两岸体育界的真实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唱起《骄傲的少年》的是福建海鲨,这支两岸联合组建的职业棒球队于今年四月成立。一个月后,他们拿下了中国棒球联赛成都站首场比赛的胜利。以“两岸联合组队”形式参加国家级赛事,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这支球队,教练也好、球员也好,都是两岸组合。大家相处的时间虽短,却很快相融——这是谁给开的“金手指”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球员张家诚说,感谢广东队友林煜俊送我移动WIFI省流量,从此我网上随便“浪”。

四川球员刘野说,家诚会和我分享棒球技术也会带我玩棒球游戏,我则向他推荐成都的美食。

北京球员付华宸说,我上垒后会向球员席比大大的爱心——这份爱心是回应两岸学长对我的关照。

真诚、赤忱,互助、互信,酿成了令人羡慕的其乐融融。教练涂伟龙说:

“两岸就像一颗棒球——两块球皮以一条线缝合成的,两块球皮一条芯(心)。”

来自台湾的总教练曾华伟更有着大大的“野心”:

“棒球里本垒的英文叫Home Base,这是一项和‘家’有关的运动。在棒球比赛中,只有从本垒出发,再回到本垒才能得分。所以,棒球是一项从家出发,再回到家的运动。我们会是冠军,是比赛的冠军,更是两岸融合的总冠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福建的教练涂伟龙(左)和来自台湾的总教练曾华伟(右)

激烈的体育赛事很容易就让人热血沸腾,但让人热血沸腾的当然不止于赛场。一起造盛大的梦、一起把宏图变成现实,同样令人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香港立法会议员、全国青联常委、香港特区政府青年发展委员会副主席梁毓伟一上台,就给大家掏了“账本”:

“去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十三万亿元,占了我国12%的生产总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惊人的数据下,是“香港与大湾区双向奔赴”的鲜活图景:香港人的朋友圈里比比皆是“大湾区CITYWALK”各种晒图、晒攻略;大湾区成为香港青年实现梦想的地方……

本届论坛的两位观察嘉宾,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综合室主任、研究员张华和台湾知名节目主持人、台湾世新大学新闻系教授、中华两岸科技人文学术交流协会董事江岷钦同样非常看好大湾区的发展前景。

张华提出,大湾区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彼此之间应该互学互鉴;大湾区的建设成果给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了更多的信心、更足的底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岷钦(左)和张华(右)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江岷钦认为大湾区有着“灯塔效应”和“群聚效应”,希望台湾青年能与大陆青年携起手来,共谋复兴。同时,他也提醒台湾青年在登陆之前,有件事要做好——

“来大陆前,要先做好功课。什么样的功课?准备好专业。你可以钱财不多,但人才一定要有。如果你专业够好,来到这样的平台就可以‘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青杨于萱,就是带着专业来大陆的。

她原是台湾的大学老师,工作稳定、生活美满。在给学生介绍大陆的发展前景时,她自己也动了想来闯一闯的心,结果——“一来就黏在这边了”

六年前,杨于萱来到厦门过坂社区做乡建乡创。她扎根社区,深入体察当地自然、人文后,制订了非常详尽的社区改造方案,对如何开展乡村振兴进行了全方位考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文创设计、产业推广、民宿、营地等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六年来,她的事业风生水起,社区重现活力;更有获得感的是,她被在地居民纳入了“自家人”的圈子里,是阿公阿嬷口中“邻家的女儿”。

也因为这份被爱包围的幸福感,她把自己的丈夫、孩子“拐”来了大陆,并在这里生下了二宝嘟嘟。嘟嘟已然是快活的“过坂新生代”,享受着邻里阿公阿嬷的护持,也因此,杨于萱能做更大的梦:

“我希望联合两岸的伙伴一起,从大陆走向世界。两岸的家人朋友是我们的后盾,而祖国是我们最强力、最有力的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左到右:袁玉菁、吴若瑀、陈雯靖、陈于萱

同样感受到“后盾”的力量,金圆统一证券、台资服务中心副总监袁玉菁,平潭综合实验区农业科技特派员、参加大陆拖拉机驾驶证考试的首位台胞吴若瑀,岳峰镇桂溪社区居委会主任陈雯靖,厦门航空首批台湾地区乘务员、2022年成为厦航首批台籍乘务长陈于萱,也在各自的领域,绽放了梦想的花朵。

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硕士生导师、湖北省首位台湾居民律师赖彦君,将自己化成了“后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怀揣着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梦想,她走上了律师的道路。她在专业上孜孜以求,只为了“当事人100%的人生”,换句话说,她努力实现并扩大着律师这一职业的社会公益价值。

“我办的案件金额最小的不过两百元。我觉得,再小的正义都值得坚守。只要我多培训一名志愿者,就多一双为社会服务的手,只要我多人一个法律援助案件,就多一个人得到帮助。”赖彦君语调温柔、语气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一首又一首,青春的歌唱不完;从过去到未来,血脉的羁绊永不断。 这一次青春的约会,是重逢,是欢聚,是携手,更是播种: 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 陈亦阳

主编 | 吴怡吟

监制 | 林凌

读完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