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 宋兆桓

随着生成式AI大热,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个垂直行业必然要解锁的「科技树」。而如何让前沿技术真正贴近生活?未来科技又有怎么样的可能?这是一个需要技术方、平台方、场景方、品牌方还有消费者,去共同想象和探索的开放命题。

而在AI的推动下,全球各大车企也纷纷开始探讨如何将AI应用到汽车产业链条中,通过差异化体验来建立独有的优势,从而在非常“卷”的汽车行业冲出重围。

6月13日,在“未来科技前沿探索”这一议题下,钛媒体携手环球资源在“消费者科技及创新展览会”(CTIS)期间,举办了2024T-EDGE未来科技大会@CTIS,并邀请到了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宋兆桓,在会议中他详细阐述了对新能源发展的深刻理解,并强调了能源在科技生态系统中的基础性作用。

宋兆桓指出,AI生态的构建需要坚实的能源“基石”,而在其中能源转型则是问题的关键。他回顾了人类能源历史,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蒸汽机时代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石油时代再到当下能源革命的进行,全球正从化石能源全面拥抱可再生能源。甲醇是液体的“氢”、液态的“电”,是风光电的最佳载体。在宋兆桓看来,大力发展甲醇能源,将助力未来科技的变革发展。

会上,宋兆桓着重介绍了吉利在能源转型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在新能源商用车技术路线上的探索。目前,吉利已形成了庞大的科技生态系统,在新能源技术方面,找到了电与氢之外的第三种破解能源安全和双碳难题的“超级燃料”——甲醇能源。

宋兆桓指出,当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2%,这是能源安全的一条红线。汽车行业消耗了大量石油,特别是商用车,虽然保有量少,却消耗了51%的车用汽柴油。他强调,新能源商用车的发展至关重要,因为一辆重卡的排放量相当于306辆小汽车。因此,降低商用车的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步。

而吉利在甲醇燃料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去年亚运会首次使用了由废碳再生的零碳甲醇作为主要燃料,便是由吉利生产制备,每生产一吨甲醇,能够消纳1.375吨的二氧化碳,这标志着人类首次历史上首次全链路零碳亚运主火炬的重要里程碑。

甲醇作为液体燃料具有显著优势。宋兆桓解释,液体燃料的运输和使用成本低廉,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这使得甲醇在当前阶段成为更具可行性的选择。

在商用车产品布局上,吉利旗下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以甲醇能源为核心,打造醇氢电动特色战略技术路线,是国内唯一推出醇氢重卡、轻卡、小卡、客车的企业,先后推出了多种动力类型,适用于不同场景需求。宋兆桓还分享了远程醇氢商用车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运行的案例,证明了甲醇的广泛适用性。

宋兆桓提到,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在甲醇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中,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制醇、运输、加注、使用和碳捕集的各个环节。这一生态系统不仅提高了甲醇的使用效率,也有助于减少碳排放。例如,全球首个10万吨级绿色甲醇制备工厂——安阳工厂每年生产11万吨绿色甲醇,能够直接减排16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了16万亩树林。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旗下醇氢科技在资本市场也得到了认可,2024年1月完成了首轮1亿美元的融资。宋兆桓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真正携手走向绿色环保的醇氢时代。

总体而言,宋兆桓的发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特别是甲醇燃料的潜力和应用前景。他强调,能源转型和技术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远程将在这一领域继续探索和前进,致力于构建更加绿色和智能的未来。(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会现场在钛媒体APP等主流平台同步直播,更多嘉宾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大会官网及专题(专题链接:https://www.tmtpost.com/tag/topic/7031566),让我们一起聚焦科技思潮,共话科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