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眼科医生便是光明的守护天使。眼球虽小,却隐藏着许多“高不可攀的山峰”;毫厘之间,精准施治,那是对眼科医生的严苛考验。

在登封市妇幼保健院眼科有这样一位医生,他用巧手仁心,为患者重见光明、欣赏美丽世界架起希望的桥梁;他以精湛医术和仁爱之心,让无数视力缺陷患者重见光明,他就是眼科副主任医师王兴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跟跑”到“领跑”蹚出一条眼科发展路子

“医”生不忘,唯爱有光。2005年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王兴涛,成为登封市妇幼保健院一名医生,经过4年轮转后他被分配到眼科,至此,他幸运地找到了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方向——儿童眼科。

既然选择了儿童眼科,那就一路风雨兼程!深入领域后,王兴涛发现儿童常见眼部多发病一般为斜视、弱视、近视.....但这些治疗起来还比较容易,最难的还是新生儿这一板块!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更是我国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28周的早产儿为例,出生后机体发育迟缓,又因吸氧等情况,易造成视网膜血管生长出现问题,甚至停滞,严重时可出现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然而国内对于早产儿眼底病变认识起步较晚,往往忽视对早产儿眼底进行筛查,等到眼部发生病变时早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很多患儿还来不及看一眼美丽世界就进入黑暗空间。” 提及这些王兴涛痛心疾首。

为提高眼科业务水平,王兴涛先后到河南省眼科研究所、河南省立眼科医院,郑州大学一附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学习,系统学习了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与治疗,通过学习解他才了解到有规范的新生儿眼底检查,并熟练掌握了RetCam3 广域数字化新生儿眼底成像系统。

随着我国防治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意识的提升,2004年4月卫生部发布了《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规定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必须到眼科进行检查,学习进修归来,王兴涛就一头扎进新生儿眼病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治疗中。

不同于成年人,新生儿局限于不完善的表达能力、不可控的情绪管理、不完善的检查设备,诊疗难度更高!那时候很多医生宁愿选择成人眼科,但王兴涛却勇挑重担,在视网膜病变的筛查这一领域孤勇前行。

“医院新生儿科,不管什么时候新生儿眼病及早产儿的筛查我就去,有时候下班时间和假期我也准时赶到。”详细记录每个孩子的情况,给孩子点药水等瞳孔散开才能检查,检查完再记录,平均下来检查一个孩子将近一个小时,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暑假高峰期,上午挂号的病人经常会一直看到下午2点上班,科室年轻的医生经常我'抱怨':王医生,你这样做让我们都不好意思休息了!”

截止到现在,经他之手进行新生儿眼底筛查两万余例,填补登封市无新生儿眼底筛查的空白,没有一例早产儿因为视网膜病变而失明。提到这个,王兴涛却依旧谦虚而低调:“我们能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这还得归功于科室主任王学忠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与新生儿科密切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雨的历练让王兴涛从一名儿童眼科医生迅速成为独当一面的专家。患儿张某,1岁5月,因双眼视力差1个多月找王兴涛就诊,经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白内障,遂收入院手术治疗,入院后为其实施了双眼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

该患儿的此次手术顺利进行,只是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第一步,后期的配戴眼镜及弱视训练和两岁半时的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持续跟踪患儿的后续治疗效果明显。该患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顺利进行,使登封市妇幼保健院在儿童眼病治疗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一站式”“全托底”让更多患者重建 “光明”

世间业术有几何,至精善守为医者。随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治疗方面走上正轨,王兴涛并没有满足,面对繁杂的日常工作,而是把目光转向了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外伤等眼科疾病的诊治领域,继续为眼部疾病创造福音。

一路走来,一路收获。王兴涛在新生儿眼底病筛查诊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他也见证着国内早产儿眼底筛查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王兴涛更发自内心地庆幸较早开展这项工作,为登封市新生儿眼科发展蹚出一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没有抗VEGF药物和青光眼引流阀之前,简直是病人和眼科医生的噩梦。来自登封市大金店镇的杜老太太,因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因为年龄大,没有及时的规范治疗,进而出现剧烈头痛,夜不能寐,痛苦不堪。

为医治好眼疾,经过多方打听,杜老太太在家人的带领下辗转到登封市妇幼保健院,要求摘除眼球。王兴涛结合当时病情,药物治疗无效,新生血管阻塞房角,遂给予患者抗VEGF药物治疗,眼压仍居高不下,疼痛无缓解,给予多频次的前房穿刺,降低眼压,再进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植入术后患者眼压降低,疼痛明显缓解,马上立竿见影。老太太激动的痛哭流涕说:折磨这么长时间的病痛终于结束了,可以好好的睡个安稳觉,感谢王医生的高明手术治疗。。。。。。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视力的眼病之一,属于眼科急症,一位大冶镇70多岁的老先生,突发左眼视物不见,遂被其子女送至登封市妇幼保健院眼科就诊,王兴涛检查诊断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办理入院手续后,王兴涛进行紧急治疗,吸氧、按摩眼球,前房穿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扩张血管等措施,约20分钟后患者患眼逐渐能看见光线,视力逐渐恢复。

据王兴涛医生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属于眼科急症之一,需要在患病90分钟之内紧急处理,如果患病耽误时间比较长再就诊,可能患眼即将面临失明的风险,70多岁的老先生感激涕零,拉着王兴涛的手说:“是你给我了第二次看见的机会,感谢你! ”。

眼外伤,病情复杂,严重威胁患眼视力,且对面部外观至关重要。32岁的王某,是登封市告成镇一位经营不锈钢门窗的工作者,在一次工作中,不慎被小型切割机划伤脸面部,横跨眼球,当时由外院转入登封市妇幼保健院眼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兴涛接诊后发现,当时切割伤横跨患者右侧面颊,右眼睑及眼球中央,大量出血,进行紧急辅助检查后,急诊进入手术室,见患眼角膜全层裂伤,晶状体已不见踪影,大量玻璃体和葡萄膜组织溢出,切除污染的葡萄膜组织及玻璃体,逐层对位,缝合眼球,恢复眼球的完整性,对位缝合眼睑裂伤伤口,抗炎、抗生素等药物应用。

术后患者患眼光感阳性,一周后再次对患眼进行二次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见前房大量积血,晶状体已脱失,玻璃体积血,手术后,患者右眼保留光感的视力,患者感慨万分:当时在外院,医生检查后建议直接摘除眼球,患者不能接受,要求找王兴涛就诊,经过先后两次手术不但保住了眼球而且还有光感视力,不光给予了光明还兼顾了五官。

全方位 “服务” 打通眼健康 “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由于电子产品普及、用眼过度、用眼不卫生、缺乏户外活动等因素导致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作为眼科专家,青少年近视高发让王兴涛忧心不已。为此,他将近视防控的关口前移、强化科普宣传教育,他一直在身体力行。

作为登封市儿童青少面近视防控中心、登封市早生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中心,王兴涛带领团队在积极做好新生儿进行眼外观及眼底筛查,排除先天异常,并建立0-6岁儿童眼保健手册,积极进入学校、社区进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宣传100余次,让广大中小学生知晓近视防控知识和近视的危害,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用眼习惯,为孩子建立屈光档案,定期复诊,以期降低辖区的近视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内障要等到成熟了(看不见)再做手术其实是不对的,随着人工晶状体的制造工艺及质量的提高和手术设备更新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提高,现在白内障手术已经由原来的复明手术转变为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术后视觉质量不但要看的清还要看的舒服”。王兴涛说。他还深入社区和乡村卫生室开展健康教育,进行眼科科普现场,做老年性白内障的广泛科普宣传,使广大老年白内障患者改变错误的观念:近十年来,王兴涛完成数千例白内障手术,使老年白内障患者重新光明。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是慢性进行性终身性致盲性眼病,大部分患者需要到省市级医院做眼底激光治疗或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 药物治疗,才能挽救失明的眼球。为此,王兴涛已逐步开展糖尿病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糖尿病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和玻璃体切割手术。此类技术的开展,使部分患者保住了有用视力,还有些患者仍在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做着贡献。

为了守护更多患者的眼部健康,作为医生王兴涛已是“满负荷运转”,但他从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不断学习和掌握眼科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理论、新进展的同时,提高了诊治眼科疑难杂症的能力。同时,他不断总结创新,发表论文《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使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一次手术就解决了白内障和青光眼的问题,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精益求精抓临床,全心全意为患者。从最初的眼科医生到现在的眼科学科带头人,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坚定。通过多年的努力,王兴涛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青光眼、眼底病、眼外伤的药物及手术治疗,新生儿眼病筛查及治疗,儿童眼保健及青少年眼病诊断、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自己科室的年轻医生,王兴涛言传身教,将自己多年优秀经验倾囊相授;在手术带教上,他更将核心技术手把手教给年轻医生。从进修医生到视光专科实习生再到医学院见习生,他在教学工作上毫不藏私,为眼科学科培养更多年轻人才。

“眼科这条路艰难而曲折,我要尽最大努力做好工作,为广大群众做好全生命周期的眼健康保驾护航!”王兴涛表示。尽管他没有分身术,但他将努力将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始终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守护“睛”彩 ,点亮“视”界,做着这个世界上最“光明”的事情!(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