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姗 今年以来,基金分红的频次和规模明显提升,仅6月13日就有至少22只基金发布了分红公告。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今年以来已有1732只(A/C份额分开计算)基金实施分红,分红总额达到712.41亿元,两项数据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在一众分红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成为今年基金市场的分红主力。在上述1732只基金中,有1575只为债券型基金,合计分红总额达到610.22亿元,占比超过八成;而进行分红的主动权益基金较去年同期的102只减少了29只,分红金额更是减少了六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震荡市场中,为了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和投资获得感,部分机构“卷”起了分红,多只ETF基金采取“每月评估、按月分红”的模式。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刘思妍表示,今年以来,股票市场虽有回暖,但整体仍较为低迷。债券型基金相对其他基金类型在收益率和稳健性方面表现更佳,资金较多流向此类基金。因此,在基金规模迅速增长时,定期分红不仅是对投资者的一种回馈,也是基金经理进行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不过,投资者不能片面追求基金分红,而应该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符合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决策。

债基是分红主力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3日,年内共有1732只基金进行了2310次分红,累计分红总额为712.4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0%。在这些分红基金中,有九成为债券型基金,合计贡献了85.66%的分红金额。

在这些分红的债券型基金中,华泰紫金月月发1个月滚动年内已实施6次分红;紧随其后,富国国有企业债、同泰恒利纯债、工银瑞景定开等13只基金年内分红5次,另有43只基金年内分红3次;中银证券安进A和金鹰添盈纯债C的分红金额最多,年内分红次数分别为2次和4次,累计分红金额分别为12.01亿元和11.49亿元。

相比之下,主动权益基金分红金额较少。年内共有73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分红,累计分红总额仅为15.28亿元;而去年同期,有10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分红,分红总额为45.04亿元。

在刘思妍看来,通过分红,基金经理可以有效地优化投资组合,控制基金规模,避免因规模过大而影响投资策略的实施和业绩表现。此外,定期分红还能够吸引和保留偏好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者,提高基金的市场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分红金额排名前三的基金中,有两只为指数型基金。位列榜首的是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该基金年内虽只进行了一次分红,但金额达到了24.94亿元。截至6月13日,该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在2000亿元左右,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被动指数型基金。分红金额排名第二的是南方中证500ETF,该基金今年以来分红的金额为12.67亿元。

对于指数型基金大手笔分红,刘思妍表示,指数型基金的主要目标是准确地跟踪标的指数,基金分红的策略通常可以作为调整基金超额收益的手段,确保产品获得更好的跟踪效果。同时,新“国九条”的提出使上市公司和基金公司都更加注重分红激励的重要性,指数型基金作为工具化属性最强的基金品种,能够更好地响应监管导向,推动基金行业整体分红水平的提升,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多元化资产配置的需求。

盈米基金研究院表示,一般来说,如果基金选择分红,可能是在短期内对股东的回馈,当下权益市场表现不佳,基金公司分红可能出于在市场低位降低规模的目的,也有可能认为市场见底在即,用分红可以达到营销目的,向市场宣传其投资能力。如果基金公司通过分红实现了对基金规模的合理控制,从而降低了基金经理的管理难度,那么基金分红也可能有助于后续业绩表现的提升。

ETF“卷”分红

新“国九条”进一步强化了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监管,在股票分红潮的席卷下,ETF也“卷”起了分红,部分公募机构将分红视为新一轮竞逐的方向。

今年以来,多只红利主题ETF发布公告,调整基金的收益与分配方案,将分红机制向月度分红评定转变,每年最多可分红12次。

5月16日,汇添富港股通红利30ETF发布公告,对基金合同中的分红条款予以调整。调整后,基金管理人每月可对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和标的指数同期增长率进行评估。基金收益评级日核定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超过标的指数同期增长率时,可进行收益分配。

此前,万家中证红利ETF、国泰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均设置了分红条款,以月度频率评估基金是否超过标的指数同期增长率而决定是否分红。

5月28日,万家中证红利ETF发布了2024年第1次分红公告,每10份基金份额分红0.03元。公开资料显示,该基金于3月15日在深交所上市,每年最多可进行12次分红。根据基金合同,基金管理人每月定期对超额收益率进行一次评估,当超额收益率达到0.01%以上时可以进行收益分配。

6月11日,国泰上证国有企业红利ETF发布第二次分红公告,本次分红方案为每10份基金份额分红0.041元。分红权益登记日为6月12日,现金红利发放日为6月18日。该基金成立于4月30日,此次也是该基金自5月24日首次分红之后,连续第二个月实施分红。

据悉,定期分红机制在海外基金产品中较为常见,包括季度分红、月度分红等,因能同时满足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和现金流需求,受到投资者认可。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通过分红的形式将部分基金收益回馈给投资者,有利于提升投资者的持有体验和投资获得感,增强投资者信心的同时意在倡导长期投资的理念。

不过,基金分红本质上是将基金收益的一部分以现金或再投资份额的方式派发给持有人,并不是基金额外创造的收益。因此,业内人士提醒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基金分红。

刘思妍表示,基金分红更多的作用是让投资者提前实现部分盈利并获得流动性。当市场不景气时,分红可以有效减少资产价值的潜在下降风险;或者通过分红再投资的方式节省申购费,降低投资成本,让分红资金继续参与市场投资,实现资产的持续增长和潜在的复利效应。因此,投资者可以将基金分红作为匹配自身投资目标和资金规划的一个评估维度,但不能片面追求基金分红,更重要的还是结合基金的长期业绩、投资策略、持有成本和市场趋势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做出符合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决策。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姗经济观察报记者

华东新闻中心记者
主要关注金融衍生品领域,重点报道期货、大宗商品、租赁、信托等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可联系邮箱:chenshan@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