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4日,中央军委委员陈锡联乘坐专机抵达唐山,他此行是受党中央重托,前来察看抗震救灾工作进展,慰问抗震救灾的部队官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下午3点,陈锡联召开了干部大会,就在他听取抗震救灾工作汇报时,突然接到了来自北京的电话。

“陈锡联同志,请迅速回北京!”

电话里传来华国锋的声音,声音平稳没有起伏,但陈锡联却知道这是要出大事了,可能是那件事情要有结果了,他立刻坐上飞机返回北京。

究竟发生了何事?陈锡联和华国锋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相辅相成 同心合作

陈锡联1915年出生于湖北一个贫穷的农村,三岁丧父后和母亲相依为命,为了填饱肚子,7岁就给别人当长工,后投身于农民革命中,打土豪,斗劣绅。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多次的反“围剿”斗争中,年仅15岁的他因作战勇猛,被战士们称作“小钢炮”、“赵子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联锡

邓小平曾赞扬他道:“是个能打仗的,以后准是个将才!”

果然,邓公慧眼识珠,陈锡联在抗战中屡建战功,在长征中,他担任红十师师长,率部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陕北。

后来陈锡联和大名鼎鼎的开国大将陈赓与陈再道一起,被称为刘邓大军中的“三陈”。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陈锡联出任军委炮兵司令员,他扩大炮兵队伍,培养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他培养的炮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之后先后出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对我国的现代化军队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5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选出了第四届国务院领导班子,一共有12位同志当选国务院副总理,其中就包括了陈锡联和华国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都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当时备受瞩目的人物,但是在之前陈锡联主要从事军事管理工作,而华国锋主要从事地方政治工作,因此两人少有交集。

不过同在周总理的领导下工作,两人在不断地磨合中,也彼此了解,相互信任,之后更是通力合作,为党解除了一次重大危机。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总理在北京逝世。

2月2日,中央发布一号文件:华国锋同志代理国务院总理一职,陈锡联同志出任中央军委委员,主持军委的日常工作。

4月7日,中央再次发出通知: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

两个人事任命都是经毛主席提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一致表决通过的,可以说这就是伟人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毛主席此举意义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联锡和毛主席

华国锋接班人的身份已经确定,然而他毕竟年轻,又长期从事地方行政工作,在军队中缺少威望,而原本的中央军委一把手叶剑英同志因为生病需要休养,毛主席挑中了陈锡联来接叶帅的班。

在毛主席的心中,陈锡联是一个忠诚的战士,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治军,最关键的是他团结同志,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坚定立场,将军权交给他,毛主席很放心。

两人一文一武,毛主席希望陈锡联能够辅助华国锋,在军队建立威望,刚从毛主席的手中接过重任的两人,很快便迎来了一次巨大的考验。

1976年7月28日,当唐山人民还沉浸在梦乡,一股来自大自然的恐惧力量来袭,瞬间将整个唐山化为了废墟。

北京的华国锋和陈锡联也在剧烈的摇晃中清醒,两人快速驱车赶往中南海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山大地震

病重的毛主席得知唐山发生地震后,叫来了华国锋,嘱咐他道:

“尽快赶往唐山,去安置好那里的灾区群众!”

面对无情的灾难,陈锡联迅速行动,成立了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调动部队和生活物资送往受灾区,同时派遣心理专家前往给灾区人民提供心理建设。

华国锋按照主席的要求带领慰问团前往灾区,鼓励灾区人民振作起来,重建家园,两人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处理着抗震救灾工作。

1976年9月9日,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后,华国锋成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他在工作上非常倚重陈锡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锡联也不负毛主席的期望,成为了华国锋军事上的得力助手,二人互相支持,是彼此的坚实后盾。

10月初,唐山开始了灾后重建工作,这座饱受摧残的城市终于有了一丝生机,然而华国锋和陈锡联都不敢松懈,更大的危机即将到来。

一切准备就绪

1976年10月4日,陈锡联受党中央的委托,从北京乘坐专机前往唐山慰问抗震救灾部队。

10月5日,正在唐山听取工作汇报的他接到华国锋的电话后,出于多年的信任与默契,他已经预感到将要发生什么,因此火速回京。

其实自从毛主席逝世之后,那帮人再也按捺不住心思。

为了党和人民,华国锋找到老一辈革命家叶剑英和李先念,三人统一思想,决定采取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剑英元帅

行动需要军队的配合,按规定,必须经过中央军委负责人陈锡联的批准,部队才可以调动。

可以说陈锡联是这次行动的关键人物,他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此次事件的成败,叶剑英十分担心他是否会支持这次行动。

对此李先念表示无须担心,他和陈锡联不仅是老乡,更是老战友,两人都来自湖北黄安,曾在红四军分别担任政委和师长,对彼此十分了解。

春末夏初的时候,两人在北海公园巧遇,李先念询问他怎么有闲情雅致的时候,陈锡联郁闷地说道:

“烦得慌,出来散散心,那几个人搅得政治局无法工作,要想个办法才行!”

而且毛主席也曾夸赞陈锡联正直忠诚,可见此人是个一心为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作为老搭档,华国锋也很清楚他对此事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

在李先念和华国锋两人的保证下,叶帅放下了心,决定找陈锡联最后确认他的态度。

毫无疑问,陈锡联大力支持采取行动。

为了能够稳妥处理此事,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动乱,叶剑英提出在国庆节10天后再采取行动。

可谁曾想,那帮人不放过丝毫的机会,在国庆当天,就开始蠢蠢欲动!

叶剑英和华国锋都嗅到了危险的味道,两人一致认为事情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他们决定要以快打慢,提前采取行动。

在6号晚上8点采取行动,因此华国锋才给刚到唐山的陈锡联打去了电话,催促他立刻回京。

抵达北京后,陈锡联匆匆赶往了华国锋家里,而华国锋也早已等候他多时。

共同经历风风雨雨,拥有坚定革命友情的两人此时无须多言,都能读懂对方的心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联锡(左)

华国锋平静地问道:

“部队的情况怎么样?”

陈锡联斩钉截铁地说道:

“部队没有问题。”

“明天晚上行动!”华国锋对着陈锡联做了一个抓的手势,陈锡联点了点头,便返回家中。

回到家后,陈锡联叫来了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吴德和司令员吴忠两人,指示两人在行动时不必逐级请示,可以视情况随机应变。

布置完所有工作的华国锋还是不太放心,因此在当天晚上步行来到陈锡联家里,两人再次详细梳理了行动细节,生怕有错漏。

深夜,当华国锋离开时,陈锡联提醒道:

“一定要小心那个人,他手中有枪,可能会采取过激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国锋点了点头说道:“放心,一切都安排好了!”

为了防止有意外情况发生,华国锋嘱咐陈锡联不要外出,在家等他的电话,一场无声的大战正在酝酿。

10年特殊时期结束

1976年10月6日上午8点,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华国锋副主席将于晚上8点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一场引蛇出洞的大戏正式上演,晚上7点多,叶剑英和华国锋相继来到中南海怀仁堂,两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坐在了沙发上,静静地等待猎物上钩。

晚7时55分,院子里响起了沉重的脚步声,第一个到的是他们当中最危险的那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他趾高气昂地跨进中南海怀仁堂的大门,隐藏在屏风后的警卫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上前将其控制住,他惊恐万分,连忙问道:

“你们要干什么?我是来开会的!”

华国锋站在离他5米左右的位置郑重说道:

“你不顾中央的一再警告,肆意妄为,图谋不轨,中央决定对你进行隔离审查。”

听到此话,他大梦初醒,知道自己大势已去,露出了凶狠残暴的一面。

果如陈锡联所说,他根本不肯束手就擒,拳打脚踢,拼命反抗,想要挣脱束缚,甚至将目光锁定在了叶剑英身上,想要扑过去,两人相距只有5米。

叶帅表情淡然,镇定地看着这个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人,警卫员们迅速给他戴了手铐,将其押往隔离室内,在出门前他扭头看向华国锋感慨道:

“想不到你们会这么快!”

这正是叶帅和华国锋一起商量出的以快打慢策略,就是要趁着他们得意张狂之际,快速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后来,当其他人相继来到怀仁堂,行动小组再次迅速出击拿下了两人,随着最后一人被控制,宣告了整个计划的完美落幕。

“事情解决了!”

10月7日早晨,华国锋给陈锡联打去了电话,只说了这五个字,陈锡联高悬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中国历史翻开了全新的一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联锡(右)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决断,那帮人的覆灭既离不开华国锋、叶剑英等人的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也离不开陈锡联的坚定支持,几人携手力挽狂澜,不费一枪一弹,挽救了社会主义事业。

此事过后,华国锋推举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出来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锡联也趁此向中央提出辞去中央军委委员职务,请叶剑英元帅回来继续主持工作,华国锋告诉他:

“形势刚刚稳定,我需要叶帅协助我处理一些事情,军委的工作还是由你主持。”

1977年3月,陈锡联再次向中央请辞,退位让贤,80岁的叶剑英重新返回工作岗位,主持军委工作,陈锡联则从旁协助,两人合力迅速解决了遗留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8月19日,在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华国锋提议,由德高望重的叶剑英元帅担任党中央主席。

叶帅表示:

“我已年近80,还是由你担起这个重任吧!”

最后,华国锋全票通过选举,正式成为中共中央主席,叶剑英担任副主席。

1980年1月,在十一届五中全会上,中央批准了陈锡联辞去北京军区司令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请求,陈锡联终于卸下了肩上的重担,他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