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牛钰 6月12日,在广州市中心繁华的天河区,位于光大银行大厦27层的一家光大证券营业部,仅留下了光秃秃的办公桌。空无一人的办公室门口已无外挂招牌。只有玻璃门上粘贴的新年福字和门内写有“投资者教育园地”的白板,尚且能看出这里曾经是一家证券营业部。

一则张贴在门口的告示显示,为进一步发挥营业部集中服务客户的功能,经光大证券公司研究,于5月30日撤销广州天河北证券营业部。这家营业部的客户整体平移至相距5站地铁路程的光大证券广州珠江新城证券营业部。

广州天河北证券营业部成立于2018年9月。该大厦物业租售部人士表示,这家证券营业部上个月底已经搬走。目前,这里的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100元,另外,每平方米收取25元的管理费。以该租金标准粗略估算,这个目测约4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每年的房租大约为6万元。

5月31日,光大证券披露,决定撤销广州天河北路、广州琶洲、茂名西粤南路证券营业部,理由为“为进一步优化营业网点布局”。光大证券回应经济观察报的采访称,撤销营业部的考虑以公告为准。

2024年以来,中国银河证券、方正证券、国投证券、红塔证券、中信证券、西南证券、民生证券、国盛证券等多家券商纷纷对外宣布,撤销个别证券营业部。

人们发现,矗立在车水马龙的商业街道旁边,装潢气派、宽敞明亮的证券营业部,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证券营业部内人头攒动,投资者们在大厅内盯着大屏幕上的股价走势,人工填写报价单和在大厅机器上报价买卖股票——这样的时代,已经停留在褪色的记忆中。

目前,几乎大部分开立证券账户、证券交易等业务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在新设立的证券营业部中,不提供现场交易服务的“轻型营业部”(C型营业部)占据主流,提供现场交易服务并设有机房的传统营业部(A型营业部)则难得一见。

在科技进步、市场环境变化以及监管层的政策推动下,即便是具有成本优势、业务多元化的“轻型营业部”也在收缩,证券行业的线下野蛮扩张时代逐渐远去。证券行业的竞争正在从单纯的“规模论英雄”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冷清

6月中旬的北京接连发布高温预警,但是在中国银河证券上地营业部,冷清之感扑面而来。 这家“隐藏”在写字楼深处的营业部空间不大,有6位工作人员。

一位客户经理表示,由于营业部旁边是教培机构,经常有人走错到这里来。现在几乎没有客户需要到现场办理业务,每周最多有三四位客户到访营业部。

这是一个“轻型营业部”,除了可以办理A股、港股等开户业务外,还提供关于期货期权、融资融券以及销售基金产品、理财产品等相关的多种服务。

上述客户经理称,由于互联网终端的普及,投资者此前需要手动填写报价单再经由营业部工作人员交易的流程都被简化及数字化。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除特别事项外,没有需要到营业部线下办理的业务。特别事项包括长期账户不流动被冻结需要到线下柜台解锁、70岁以上的老人开户、账户开通融资融券业务等。

一位浙江地区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表示,投资者办理融资融券业务必须得到现场“双录”,机构客户的很多业务也得到现场办理。除此之外,其他业务几乎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他所在的营业部每天接待的客户一般不超过5个,甚至不如送外卖到这里的小哥多。

在此背景下,券商开始撤销营业部,以节约不必要的成本。上述营业部负责人表示,其所在券商对营业部规模有要求,面积太大的营业部需要缩小面积或者降低租金。

上述客户经理称,证券营业部的选址较以往普遍发生改变。过去,大券商多会选择临街的门面,方便客户到访。现在,券商更愿意把营业部设置在写字楼里,因为这样可以降低租金。但营业部作为直接触及客户的重要场所,也不能完全取消。例如有时会有客户需要现场签单,也有的客户比较谨慎,要实地观察这个营业部是不是正规场所。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6月11日,内地的证券营业部共存续9980个。分城市来看,位于一线城市的营业部数量占比超过四成,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分别有780家、511家、450家、283家营业部;从具体位置来看,这些证券营业部通常分布在热门商圈内。

以周边互联网公司众多的上地商圈为例,在中国银河证券上地营业部附近大约一千米内,还有中信建投证券、方正证券、万联证券、招商证券、兴业证券、国投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等多家券商的营业部。

在营业部数量比较多的北京,券商们正在面对经纪业务交易下滑之后的“内卷”困境。根据北京证券业协会官网5月28日发布的数据,北京4月份实现盈利的券商分支机构共计270家,环比减少125家,同比减少9家;盈利的分支机构占比为45.30%。这也意味着,在4月份,北京过半的证券分支机构处于亏损状态。

盈利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北京地区的交易额下滑和佣金费率下降。4月份,北京证券分支机构沪深两市A股证券交易金额为2.12万亿元,比上月下降了15.09%。4月份北京证券分支机构证券交易平均佣金费率由0.286‰下降至0.277‰,较上月下降了3.20%。

纠偏

证券营业部作为券商可以直接触达客户的服务“窗口”,曾经是券商“抢客”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券商于全国各地设立营业部,跑马圈地、快速扩张,加之牛市行情的助推,证券营业部突破“万家”大关。Wind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披露的数据统计,2017年,证券营业部的数量首次突破一万家。

经济观察报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2013年至2017年,证券营业部数量飞速增长,5年合计增加4059家。

随后,证券营业部数量的增速减缓,2021年的数量仅比2017年增长8.99%。

近两年,证券营业部的数量不仅增速放缓,而且撤销情况频现。

据上述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观察,被撤销的营业部跟成立的时间也有关系。据其了解,“牛市”前后成立的营业部体量相差较大,目前亏损的营业部多为2015年之后成立的。他所在的营业部成立于2014年之前,目前还有很多存量客户。据他估算,营业部的年利润要保持在100万元以上,才不会被淘汰。

方正证券一家营业部的人士称,2023年至今,该公司撤销的营业部营业收入很少,被撤销属于正常现象。经济观察报结合公告统计发现,2023年10月至今,方正证券撤销了14家分支机构。

营业部考核的指标如何?一位西部地区营业部的总经理称,不同券商根据自身发展需求会制定不同的指标,同一券商的不同营业部也有不同的指标。综合来看,经营业绩稳定、客户数量较多的营业部会以利润作为考核方向;新设或者底子薄弱的营业部仍然以规模作为主要的突破方向。除了经纪业务指标外,还有引进机构业务或资管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考核指标。

在股市行情低迷,经纪业务收入下滑的趋势下,券商撤销营业部以缩减房租、人力成本,属于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的调整。即使没有撤销营业部,很多券商也会在经纪业务条线进行裁员降薪。

一位中小券商上海营业部的工作人员称,现在该营业部的客户越来越少,营业部新开有效账户不易,理财产品也很难卖。2023年以来,其所在营业部已经裁员10%左右。今年,客户经理的工资水平已经下降至4000元,较以往8000元以上的水平“腰斩”。

今年以来,证券公司撤销营业部的动作愈加频繁。5月17日,方正证券披露,撤销位于株洲、郴州、沈阳的3家营业部;4月24日,红塔证券披露撤销2家营业部;4月15日至4月17日,中信证券在官网发布公告,合计撤销5家营业部,分别位于郴州、岳阳、唐山、南通及镇江。

梳理上述多家券商撤销营业部的所在区域可以发现,券商主要选择减少三四线城市营业部。此外,广东、上海等营业部密集、竞争激烈的市场,也是券商缩减营业部的考虑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券商不仅仅在“做减法”,他们选择以增设营业部的方式,调整区域布局。

华创证券今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部分中大型券商持续增设营业部网点。过去一年,新增分支机构数量最多的是兴业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其中,兴业证券增设10家营业部,主要选择设在江苏、浙江地区;国泰君安新设6家营业部,重点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

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认为,2015年,A股处于“牛市”时,券商积极扩张,增设营业部,近几年撤销营业部也是对当时作法的“纠偏”。如今的C型营业部是轻型营业部,主要为了多拉客户炒股和销售基金。因此,撤销营业部对于成本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基于对当地整体业务发展的判断。在王舫朝看来,证券公司调整营业部的核心,应该是“去产能”而不只是“降成本”。

转型

据一位业内分析师观察,营业部主要是面向个人投资者的经纪业务。伴随近年来个人投资者的成交缩量,以及佣金率下滑,部分券商认为营业部的业务收入不太能够弥补成本,因此,依靠营业部数量来押注经纪业务的意义不大。券商们更倾向于整合设立区域分公司,从单纯发展经纪业务转向多业务协同,以撬动券商在该区域内的总资源。

公开信息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国投证券已累计公布撤销16家营业部,其中在8家营业部的撤销公告中,提及撤销的原因为“公司内部架构调整”。客户平移方向通常由被撤销的城市营业部划分至区域分公司,比如将株洲某营业部的客户平移至湖南分公司、太原某营业部的客户平移至山西分公司,石家庄某营业部的客户平移至河北分公司等。

华创证券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9日,证券公司的分支机构共有11684家,比2023年初增加210家;其中,营业部数量减少111家,分公司数量反而增长321家。

华创证券认为,与传统营业部相比,分公司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辐射重点区域,提高服务能力、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近年来,零售端获客逐渐线上化,在机构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下,分公司在投行业务、机构客户服务方面的优势更为突出,这或更有利于适应当前证券行业的展业生态。

今年4月份发布的新“国九条”明确提出,推动行业机构加强投行能力和财富管理能力建设。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中小机构差异化发展、特色化经营。

诸多券商已经着手调整经营策略。比如,2023年以来,中国银河推动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打造“五位一体”的业务模式,构建“三化一同”的体制机制,拟完成从传统偏向零售的券商,转型至更受人尊敬的“现代投行”。因此,中国银河在经纪业务方面选择减少线下营业部数量,向数字化、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在以经纪业务为主的方正证券内部,区域分公司只有“柜台”的作用,虽有投行、机构等业务,但实际话语权掌握在营收表现优异的营业部手中。以上述方正证券营业部人士所在的南京某营业部为例,因为多年营收考核表现优异,该营业部相当于江苏中心营业部,营业部总经理分管江苏各个营业部的业务。

2023年10月至今,方正证券撤销的14家分支机构里包括6家分公司,客户整体平移至营业部,而且涉及浙江、广东等营收较好的区域。对于反向撤销分公司是否为了聚焦经纪业务,截至发稿,方正证券方面尚未回应经济观察报。“未来不同的券商对营业部的发展方向考量也不同。”上述西部的营业部负责人称,大型券商具有庞大的客户群体,更倾向于将营业部作为服务部门来维护客户,防止流失,同时借助公司平台拓展如投行、资管等业务。此类营业部未来发展将向规模轻型化、业务多元化、财富投顾化的方向发展。中小券商仍然希望通过营业部来拓展新客源,并根据券商自身的业务优势来进行差异化竞争。此类营业部将向规模轻型化、业务独特化的方向发展。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牛钰经济观察报记者

资本市场部记者
主要关注券商、多行业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动态
新闻线索请联系邮箱niuyu@e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