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春,杭州一会议室内,毛主席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就“珠峰的拥有权”一事展开了讨论。

会议现场,柯伊拉腊以“珠峰大多数地区位于尼泊尔境内”为由,断言,中国对珠峰没有拥有权,珠峰的拥有权应全部划归尼泊尔。

柯伊拉腊如此言语,毛主席不怒不惧,随后笑着提出了一个折中办法,也正是这个办法,珠峰的归属问题迎刃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尘埃落定之际,尼泊尔方面惊叹于毛主席雄韬伟略的同时,亦不免庆幸道,幸亏当时听从了毛主席的建议。

毛主席提出了一个什么方法?珠峰最后的拥有权又是怎么划分的呢?

恶人先告状

需事先申明的一点是,中国对珠峰是有拥有权的,且获得拥有权的时间远早于尼泊尔。

根据国际惯例,对于归属有争议的地区,周边哪个国家先发现了这个地区,并且能够提供出对应的,能证明自己发现且在这个地区活动过的有效文件,那这个国家就能获得该地区的拥有权。

据相关文献记载,我国早在康熙年间,清政府就曾派人前往西藏,对该地及珠峰进行过相关探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活动经历,西藏的地图,及珠峰的具体地理位置被全权记录在了《皇舆全览图》当中。

另外,清朝也曾派军队驻扎西藏,而彼时尼泊尔尚未独立,如此,自然也不存在对珠峰有拥有权一说。

尼泊尔是知道中国对珠峰有拥有权一事的,既知如此,还决心独占珠峰,某种程度上,和它周边的国家分不开关系。

其中,印度独占鳌头。

回首整个过程,说白了,尼泊尔不过是在被当枪使而已。

1955年,我国和尼泊尔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自建交以来,中尼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

唯一的问题是,两国之间的国界线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泊尔和中国相邻,但彼时两国之间只有以喜马拉雅山山脊为界的自然分界线,双方还没有界定真正的国界线。

但事情一直这么搁置着也不是办法,鉴于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起初尼泊尔首相本想通过和中国和平谈判的方式,直接将自然分界线变为法定国界线,不想,事与愿违。

他们的首相前脚发出相关声明,尼泊尔国内紧接着便有人高举反抗大旗:

“不同意,必须将整座珠峰都划入尼泊尔领土。”

随后为反驳首相的主张,尼泊尔国内竟掀起一股“反华浪潮”。

为反对尼泊尔和中方直接达成友好协议,一些党派甚至组织了“反华游行”。

愤恨于民众激进表现的同时,尼泊尔首相对事情背后的真相心知肚明。

正如其所料,这一切和印度等国家脱不了干系,至于原因,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

有人笑,就有人哭,见中尼关系如此友好,尼泊尔两个邻国之一的印度甚是惶恐。

担心中国发展日益壮大,对自己构成威胁,正愁不能做点什么的印度从侧面得知,尼泊尔首相决定和中国友好洽谈珠峰的“分家问题”。

如此机会,印度自不会错过。

为阻止双方和平、友好地达成协议,印方及时出手,带动尼泊尔国内反动风向不说,还试图阻止干涉中尼谈判。

本想和印方争执一番的首相念及国内贫困的现状,再加上尼泊尔电力、粮食等都需从印度进口,首相心底虽颇为愤懑,但终不敢,也没有做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避免事态变得越发糟糕,1960年3月18日,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主动来到中国,决定和中国洽谈珠峰拥有权一事。

这次,毛主席接待了他。

事情陷入僵局

谈判现场,柯伊拉腊率先宣称道:

“珠穆朗玛峰大部分地区都在尼泊尔境内,其拥有权理应全部归属尼泊尔。”

柯伊拉腊如此言语,毛主席不怒反笑:

“您是想把珠峰全部拿走吗?”

“您觉得怎么样?”意外于毛主席泰然态度的同时,柯伊拉腊当即追问道。

“尼泊尔人民很看重珠峰,我们中国同样也是。”毛主席看了看柯伊拉腊,郑重回复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藏语中,珠峰意为“第三神女”,而在尼泊尔,当地人一直将其称为“萨加马塔峰”,意为“高到天上的山峰”。

“我看我们就把它一分为二吧,你们要南面,北边归我们,您看怎么样?”

柯伊拉腊沉思之际,毛主席顺势说道。

实际上,毛主席这么划分,合理也合规。

虽是同一座山峰,但因体量过大,珠峰南北面相差甚远,毗邻尼泊尔的南面气温较高,积雪少,登峰相对容易;挨着中国的北面,温度低,常年积雪,形势也更为陡峭。

别说普通人了,就连两国的边防部队都无法从珠峰一侧越到另外一侧活动。

预期之外的结果扰得柯伊拉腊心烦意乱,只见刚才还一脸严肃的柯伊拉腊脸色瞬时黯淡了下来,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没有发出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您不同意这个建议的话,之后我们再从长计议吧。”

早已看穿柯伊拉腊心思,但又不想让尼泊尔方面难堪的毛主席又紧接着提议道。

国家领土主权不可退让分毫,这是我们的底线。

惊叹于毛主席博大胸襟的同时,柯伊拉腊也有自己的考量,踌躇数日,柯伊拉腊还是先决定率队返回尼泊尔。

谈判再度陷入僵局,不满意中尼现状的印度为让中尼彻底决裂,趁机大做文章。

印度在国际上大放厥词

“中国定会入侵,并占领尼泊尔领土。”

随后,印度又鼓励尼泊尔向西方国家寻求帮助,通过法律手段将珠峰全权收入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巧合的是,印度刚提出建议,英美等西方国家便主动向尼泊尔伸出了援助之手。

无意理会谣言,但又想让尼泊尔一方彻底放心,一次国际会议上,毛主席就国际上所传的“中国定会入侵、占领尼泊尔”一事,给尼泊尔方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我们自己的土地都没开发完,怎么可能去侵占别人的领土。”

为早日解决问题,数日后,周总理率队再次前往尼泊尔。

曙光初现

会议现场,周总理再次重申了毛主席珠峰北面归中国,南面归尼泊尔的主张。

为让尼泊尔方彻底信服,周总理还详细述说了《皇舆全览图》中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意料之中地,尼泊尔方根本不予理会:

“不行,珠峰还是应该全部划归尼泊尔。”

正当周总理思考怎么应对之际,尼泊尔代表团剑拔弩张地道出了其中缘由:

“尼泊尔曾经有人登上过珠峰,中国有吗?既然你们没登上过珠峰,那你们又有什么权利拥有珠峰呢?”

言多必失,彼时的尼泊尔断没想到,他本想刁难中国的说辞,竟会一举打破当下的僵局。

尼泊尔方面所说的这个人,是1953年,带领英国探险队从珠峰南面出发,成功登顶珠峰顶端,并将尼泊尔国旗插至珠峰顶端的尼泊尔本地人,丹增·诺尔盖。

碍于中国确实未曾有人登顶过珠峰,周总理一时不禁语塞。

问题也是机遇,周总理当即将事态告知给了国内的毛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告诉尼泊尔方面,如果中国能成功从北面登峰,那中国就可以合理享有珠峰的归属权。”

悉知事情始终,毛主席当即向周总理传达道。

“那自然可以。”听完周总理的转述,尼泊尔代表团毫不犹豫地答应道。

而其之所以答应得这么爽快,是因为他们断定珠峰北面环境艰苦,从无登高峰经历的中国人压根就不可能成功登顶。

九死一生

国家将登峰重任交给了负责国家体委的贺龙元帅。

碍于我国暂时还没有极其先进的登山设备,思谋良久,贺龙径直去了瑞士,用从本就空虚的国库中支取的70万美元,购买了近六吨专业登山装备,后又从全国各地征选了数百名专业的登山爱好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经角逐,214名,平均年龄24岁的年轻人脱颖而出。

1960年3月24日,一行人齐聚珠峰北坡脚下,蓄势待发。

起初,登峰过程虽然艰难,但相对顺利,人员皆完好无恙,直到众人行至海拔7300米处。

虽在出发前做足了充足准备,但因海拔属实过高,来自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的邵子庆还是不敌严重的高原反应,不幸牺牲。

碍于事态紧急,众人来不及悲伤,简单安置好邵子庆便又踏上了登峰之路。

不想,没走多久,问题又突发而至。

到八千米时,倏然狂风大作,本就低至冰点的气温又骤降了数度,防备不及,包括队长史占春在内的多名队员被严重冻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还未半,人员已损失惨重,而此时还不过只是适应性行军。

所谓适应性行军,是指在正式登山前,队员们先试登数次,为提前熟悉一下登山环境,也为在不同的高度建立起营地,储备一些登峰必需物资。

根据国外攀登经验,我国决定在正式登峰前,进行三次适应性行军,前两次相对顺利,这次是第三次。

挫败的现状击得众人崩溃欲裂,结合当下情形,队长本想先暂停,下撤后再从长计议,但考虑到国家现状,一行人身心虽颇为疲累,最终还是决定直击珠峰。

“时间不等人,国家领土主权不容侵犯分毫,这个峰,我们是登也登,不登也得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恰好彼时周总理也传来了指示:

“不惜一切代价,务必登上珠峰。”

周总理的指示犹如一剂强心剂,彻底坚定了众人决心登顶珠峰的决心。

信念笃定,行动坚定,为以最短时间登上珠峰,登山队决定临时成立一个突击小组。

几经商议,身体素质强硬、能力出众的许竞、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贡布五人角出,最后商定,许竞任队长,其余四人各司其职。

艰苦跋涉数日,众人来到了“第二台阶”,顺利登至“第二台阶”,比起欣喜,众人更多的是胆寒。

“第二台阶”被称为登顶珠峰的最后一道难关,意为只要越过其,抵达珠峰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不妙的是,越过“第二台阶”,绝非易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台阶”以高,陡峭,且中间没有任何着力点闻名,攀登至此,败北而归,乃至殒命于此的登峰者比比皆是。

奈何,时间不等人,尝试多种办法皆无法成功通过后,消防队员出身的刘连满站了出来:

“我们就用搭人梯的方式攀登吧。”

搭人梯,即一人蹲在地上,其余人踩着此人的肩膀,一一向上攀岩。

方法好是好,但不能用。彼时每个人身上都背着数十斤重的装备,脚上还穿着带钉子的登山鞋,人人负重甚重。

且不说当梯子的这个人的肩膀能受不受得了,最为根本的是,眼下他们仅剩下了四个人。

队长许竞行至途中体力消耗过度,无法继续行进,为安全起见,被迫留在了中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台阶”足有二十多米长,四人搭人梯万一长度不够,到时候一行人困在半山腰,骑虎难下又该怎么办?

困难归困难,但他们就要没时间了,彼时,印度队已登至了八千多米处,中国队万不能让印度队先登顶。

“快点来吧。”众人还在想更合适的办法之际,刘连满顷刻蹲在地上,焦急催促道。

碍于事态紧急,三人心底虽很是心疼,但也只得硬着头皮而上。

好在事情进行得还算顺利,屏息凝神了近九个小时,四人成功越过第二台阶,来到了最后的300米处。

不想,黎明前的黑暗,总是那么让人绝望,眼看就要登顶,刘连满气若游丝的一声叫喊,让众人停下了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当人梯,刘连满的体力几近消耗殆尽,出于安全考虑,众人决定让他留在休息。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当下屈银华的状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越过第二台阶时,实在不忍穿着带钉子的登山鞋,再踩刘连满已伤痕累累的肩膀,屈银华不顾众人劝阻,主动脱了鞋,仅穿一双袜子开始攀爬。

奈何温度属实过低,爬至顶端时,屈银华的脚被严重冻伤,出现了大面积坏死。

而彼时王富洲、贡布二人的体力也已严重透支,考虑到自己身上还背着登顶珠峰后需要的东西,不忍二人再多负重,屈银华力驳众人让他留在原地的建议,毅然决定向珠峰挺进。

时任临时队长的王富洲拗不过屈银华,只得同意。

又艰难行进了100米,终于,黎明的曙光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凌晨4点20分,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成功问鼎珠峰。

顾不得欣喜,三人当即开始进行后续事宜。

永载历史

贡布从包里拿出国旗和一尊毛泽东半身塑像,用旗将像包起来,将其放置在了顶峰,王富洲负责记录。

在顶峰停留了近15分钟后,三人开始下山,接下来,他们需要第一时间将中国登上珠峰的消息告知给上级。

辛苦跋涉五日,5月30日北京时间13时30分,三人接上停留在半途的刘连满顺利抵达山脚。

至此,中国问鼎珠峰一事,圆满结束,这也是人类首次从珠峰北坡登顶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足以憾世的成功给予了中尼谈判足够的信心,1961年10月5日,中国和尼泊尔正式签订了《中尼边境条约》,条约中明确规定,中国和尼泊共享珠穆朗玛峰的主权。

随后,国家对王富洲等人进行了特别嘉奖。

登峰功勋们感恩国家厚待的同时,昔日攀登珠峰途中的一幕幕也又逐渐浮现在了众人眼前。

王富洲三人下山途中,遇到了正在背风岩石后休息的刘连满。

见刘连满精神倦怠,三人急忙走上前去。

孰料,还没等他们开口,刘连满当即说道:

“快,这里还有一瓶氧气,你们赶紧先吸两口。”

要知道,这瓶氧气是他们当时离开时,留给刘连满保命用的,数日过去了,怎么可能还有剩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众人才知,原来这一切,都是刘连满故意而为之。

待王富洲一行人走后,崩溃于现状,但又无力改变,亦不想拖队友后腿的刘连满趁自己尚还清醒之际,喘着粗气含泪写下了一封遗书。

“王富洲同志,很遗憾我这次未能完成祖国交给我的任务,剩下的一切就都交给你们了,这瓶氧气里还有点氧,留给你们回来用。永别了,同志们。”

随后,刘连满缓缓闭上眼,静待生命的结束。

幸得上天眷顾,一切有惊无险,悉知事情始末后,四人不由抱头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珠峰归属权问题顺利解决,此后,中尼关系越来越密切,珠峰也从之前的争议性领土,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尼友谊峰。

回首往昔,民众钦佩毛主席雄韬伟略的同时,亦不免感慨道,也正是因为有了王富洲这些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的人的存在,我们才得以享受到今天这样和平安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