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为什么会“废掉”?

在阿铁看来,大概是常常潜意识里觉得,自己“真正的生活”还没有开始。

潜意识里总是幻想着自己还拥有大把时间,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自己以后肯定会变得特别厉害。

总感觉自己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去弥补那些现在阶段,该去做却不做的事情吧。

其实很多人也不是一个不思进取的人。

只是总是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一天自己会突然变好,幻想着自己以后的生活肯定是特别美好和幸福的。

总是在“等”,等着有一天,自己会突然改变,颠覆现在的状态。

“期待”和“等”,才是把一个人变的越来越废的关键吧。

如果你发觉自己现在有这种状态,别怕,先别着急责怪自己。

因为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会对自己有个全新的认识,并且明确目标,不再“等”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不同在于,有些人清醒了过来,有些人因为不敢面对现实,选择沉睡。

先给你科普一个点。

其实人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有原因的,因为我们对于时间主观的感受,是在我们整个人生中不断变化的。比如:

婴儿时期,对于时间的概念,是在饿与不饿之间。
幼儿时期,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逐渐从无时间概念的状态中走出来。
青少年时期,觉得时间和未来对于自己是遥远的,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
青年时期,这个时候,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变得更具有现实感了,我们会认识到,我们可能没有时间去完成一些事情。

在我们十一二岁的青少年的时候,我们心里对于时间的感受是毫不在意的。

因为未来在当时的我们面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当时会觉得时间是无限的。

没问题,十一二岁有这样的心理理所当然,这个社会不会要求我们什么,未来还远。

可怕的是,在我们长大过程中,随着时间流逝,有一些人他们会固执的。

坚守青少年时期的自己对于时间无限,和自己以后有无限可能性的感觉。

迟迟不肯实际立刻马上的去做一些事情,总是在拖延,拖延现阶段自己该做的事儿,认为自己以后还有大把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不止是大学生,还有很多成年人,

甚至三十以上的人,他们不知道自己对于时间的感受,对于时间的感知与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不相符合。

他们对于时间的认知仍然停留在青少年时期,可怕的是青少年对于时间的流逝是毫不在意的。

他们被困在了青少年时期的时间概念中。

英语明天再背,作业明天再写,工作计划明天再整理,成绩变得越来越差,工作变得不上不下。

自己对于自己未来的幻想,被现实撞击的粉碎,一点一点的刷新自己梦想的下限。

最后变成了淹没在人流中的一个碌碌无为的人。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希望你能意识到,

对于时间概念的混淆和拖延这件事,就像温水煮青蛙,我们不会直接掩埋在社会里,他会慢慢的让我们一点一点放弃自己。

直到自己年纪变成一个,很难再做事情的一个年纪,也就变成开头说的那样,慢慢废掉。

到时候,自己就像大多数的父辈一样,会给自己的孩子说。

父亲年纪大了,好多事情已经不行了,你要努力,又重新把自己未完成的幻想,重新寄托在孩子身上。

这才是把一个人变的越来越废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在你作出改变之前,希望你能先意识到,什么才是自己变得越来越废的关键。

知道原因之后,才能清醒,才能让自己变的越来越好。

如果你明白了我上面说的这个点,感觉自己清醒了过来,别怕,一切都还来得及。

因为你还有很多时间,只要你现在愿意改变,你随时都有可能是一匹直刺终点的黑马。

阿铁我有几个建议,可以帮到清醒后的你:

1).清醒之后,想明白自己当下「最迫切的目标,给自己做取舍」。

当你清醒之后,先冷静的想一想自己目前,最迫切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是想办法赚钱养家?还是该好好学习准备考研?还是想要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

然后去细分你现在最迫切的目标,把他变成一步一步可以实现的脚步。

比如你是个学生,想要在半年内赚到一万块钱,然后你就以一万块钱为中心点,往外延伸

把你想到的所有办法,并且自己可以做的计划,全部都列上去。

然后具体到,每周,每天,该做什么事情,然后坚持走下去,你就可以完成这个目标。

这只是一个短期的目标,你需要做的是一个长期的。

完成一个目标之后,要不断的重新规划出自己的新目标,坚持下去,你总会变得越来越优秀的。

你也可以像我一样,给自己的人生做规划,做导图。

其实人的提升在我眼里,就只分我思维导图里这几个方面,把自己这几个方面做好,就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留意精力,不要被「新鲜信息」过度营销了。

现在乱七八糟的信息太多了,想看的不想看的统统都会推送到你的面前,你一不留神看到了娱乐圈的新消息。

然后就下意识的点了进去,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你已经在这里沉浸了半个小时了。

明明你是想在图书馆看会书,可无意的沉浸完半个小时后,你已经没有任何其他精力和心思再去看和学习有关的内容了。

仅有的精力,在你一不留神当中,就被消耗掉了。

学会管理自己的精力,远比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重要的多。

所以你知道吗?一个人在某一时刻的精力,非常少,并且极其珍贵。

在你稍微不留神的时候,就会被各种没用的“新鲜信息”营销掉了。

所以认识到自己精力的珍贵性,不要被垃圾信息干扰,这是第二点。

3).千万千万不要想着自己做一个「自律」的人。

我觉得鸡汤最害人的点,就在于,他只是在激励我们,激励我们让我们变的焦虑,却不告诉我们方法。

然后我们一边焦虑,一边痛苦。

“自律”是鸡汤中,最大的谎言,一个优秀的人绝对不是靠着自律和鸡汤前行,自律其实是自我欺骗。

你可能会一脸懵逼?啥?阿铁你是在忽悠我吗!(啊别急,往下看)

自律是主观的意识,就是当你想到你今天要减肥,只能吃各种蔬菜沙拉的时候,你脑子里对应就会出现炸鸡的味道。

然后自己脑子里出现各种争执,今天是吃炸鸡还是吃沙拉,最后变成,要不今天放纵一次吧,吃一次炸鸡。

纠结完,你脑子里就会觉得,自律好痛苦并且非常累。

成功的人靠的是“习惯”而不是自律。

你又要说了,这两个不一样吗?当然不一样!!!

当你把一件事情变成习惯的时候,所引发的想法和行为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类本身的行为有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自动反应或对于某种需求或紧急情况作出的应激反应。《精力管理》

解释一下,就是说,你不会纠结自己每天要不要吃饭,每天要不要穿衣服,每天要不要走路。

这些行为已经变成你潜意识里的习惯和需求了,你每天做这些事情,也并不会觉得累。

看到习惯和自律的区别了吗。

一心想着自律只会让你自己变得很累,任何人都一样,没有人可以坚持下去。

而主观培养好的习惯,才是将你变优秀,提高行动力的根本。

虽然培养习惯刚开始很难,但是坚持下来,你会越来越轻松,你也会变的越来越好。

所以在你作出改变的路上,千万千万,不要想着自己要自律了,那样只会让你痛苦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做事情,不要先想,再做,而是「先做,再想」。

其实人很奇怪,人是一个不喜欢改变,但是适应力很强的生物。

一个人去学习的过程就像骑自行车,刚开始蹬的时候,会很难,很累,但是一旦齿轮开始运转起来,就会很轻松。

「五分钟起步法就是这样的原理:

当你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想这件事情怎么做。

而是直接开始,去做五分钟,告诉自己,我只要坚持五分钟就好了。

而往往你开始五分钟之后,你就像一个运转的齿轮,很容易就坚持下来,完成你要完成的任务了。

我每次都是这样,开始完成我的工作计划的。

最后,希望你能知道,没有人可以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即使我已经写的很明白了,要不要去面对,还是要看你自己,要你自己下定决心去面对,时间总会给你一个答案,不管是好是坏。

终于码完字了,感谢你看到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