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的记载,孝庄皇太后,是真的嫁了摄政王多尔衮,也就是改嫁给丈夫的弟弟,孝庄也因此成了极少皇帝死后改嫁的皇太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朝皇室最著名的女性,非孝庄皇太后莫属。孝庄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生母,康熙皇帝的奶奶,历四朝而不倒,先佐儿子、后佐孙儿的太后,历三朝而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极受尊荣。

关于孝庄下嫁公尔衮,有两条实证。

一条证据组诗,即南明朝廷兵部尚书张煌言所作《建州宫词》。

《建州宫词》第六首诗曰:

“十部梨园奏上方,穹庐天子亦登场。缠头岂惜千金费,学得吴歈醉一场。”

第七首曰:

“上寿称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第八首曰:

“掖庭又闻册阏氏,妙选孀娃足母仪。椒殿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当清兵入关之初,远在浙江福建两省边境的南明朝廷兵部尚书张煌言,风闻摄政王多尔衮被顺治皇帝新尊为“皇父”之后,曾经有过册立妃子的事情,而这个新册立的妃子,就是顺治皇帝的母亲、多尔衮哥哥皇太极原来的妃子庄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煌言是汉人,且是汉族读书人,一生受孔孟之道思想浸淫久深,所以对这种“上寿称为合卺尊”,“大礼恭逢太后婚”的丑事不会放过,尤其对方是敌人,又是乱伦之举,更是正好借以搞臭敌人,因有此诗。

虽然,作为风闻之事,并不一定真切,或完全,但既然有风闻,庄下嫁多尔衮,自然并非空穴来风。

而另一条证据,就是野史笔《清宫遗闻》,此书卷上有明明白白有一条“太后下嫁摄政王”。在这条记载中,对孝庄下嫁多尔衮可谓言之凿凿,如数家珍,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这条记载的意思是:“皇太极刚刚去世,有人以兄终弟及的老规矩,想立多尔衮为帝,当然,多尔衮的心里也蠢蠢欲动。但多尔衮最后还是放弃了,改立了皇太极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侄子为帝,是为顺治。因多尔衮有扶助之功,加上在朝中威权无以复加,顺治当上皇帝后,先后封他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称其为皇父。

当时,那个帮助清兵入关的汉臣范文臣向顺治提了个非常有趣的建议,他说:‘听说摄政王新近丧偶,郁郁寡欢,而皇太后也寡居无偶,皇上您既尊摄政王为皇父,怎么能让父母异居呢?,宜请摄政王与皇太后同宫。’”

我们知道,范文程是努尔哈赤最信任和倚重的汉臣,是开国元勋,他的话,比任何人的话都管用,所以,朝堂公议几乎是一致同意,因此,写史的大臣将“皇太后下嫁多尔衮”写进了史书。

到了乾隆朝的时候,大学士纪晓岚负责史籍,觉得很这种有伤风化的事情,不应该记录在国史中,便请示乾隆皇帝,最后从史籍中删除了这条记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条史料最有趣的兴奋点,不是“太后下嫁多尔衮”这句话,而是顺治为母亲、皇父操办婚事过程中下的一道圣旨,特有趣,圣旨原文录于下:

“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情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著所司预办……”

于是,顺治将母亲嫁给了叔叔。

儿子嫁母,为母完婚,遂成为了天下最大的笑话和流传最广的趣闻。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