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非本土远离战场,只有个别的轴心国潜艇曾游弋于南非附近海面。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南非成为盟国的大后方和供应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南非南非在四条战线上作战

史末资深知阿非利卡人不愿与德国人作战,作为一种妥协办法,对出国作战的军队避免使用义务兵役制,而采用志愿兵役法。

战时总共募兵34.5万人,其中约1/3由非洲黑人、混血种人组成。只在兵员紧张时将混血种人另编建制师,用在中东作战。

黑人则严格编为不持枪的非战斗人员,充当司机、厨师、筑路工等勤务杂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材矫健的南非黑人在国外服役仍不许持枪、佩枪,与法国殖民地塞内加尔黑人组成的正规军——颇有名气的塞内加尔步兵师形成鲜明的对照。南非军队在四条战线作战:

史末资派两支部队——第一南非师和第一南非旅赴意属索马里作战。后转入埃塞俄比亚作战,俘8万意军。1942年意属东非战役结束。

1941年史末资将16万南非军队派往埃及协助英军防守,防止德军东进占领苏伊士运河。利比亚战线:由克勒佩尔指挥的第二南非师在托卜鲁克战役中遭受重创,被俘 1.3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与英军会合后沿北非海岸西进。意大利战役:1943年配合美军巴顿部队在意大利登陆,南非一个师在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作战。

马达加斯加岛:1942年普拉特率领南非军队参加对维希政府作战,占领马达加斯加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时南非内部政治上分裂陷入混乱

南非政府为战费付出1.5亿英镑。大战使阿非利卡白人殖民者阵营发生严重分裂。部分阿非利卡资产阶级和英裔白人支持史末资内阁,追随英国,支持盟国作战。

1940年,统一国民党分裂。赫佐格退出后,马兰的国民党更肆无忌惮地法西斯化。1941年赫佐格另组“阿非利卡人党”之后于1942年病逝,该党由哈文迦领导。

统一国民党内部公开的纳粹分子皮罗又与马兰形成对立。马兰主张建立具有种族主义色彩的“议会民主”,不赞成公开建立种族主义专制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皮罗退出,另建“新秩序党”。新秩序党公开支持法西斯,声名狼藉,在1943年选举中惨败,遂遭瓦解。

史末资政府在国内面对着极右势力的不断反扑。马兰国民党在议会中不时鼓噪要坚决退出大战。马兰甚至与驻葡属莫桑比克的德国外交部的特务有联系。

国民党报纸进行亲纳粹宣传,亲纳粹分子进行反政府的破坏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马兰国民党提出一份实行种族隔离制的宪法草案。史末资政府一方面采取强硬措施打击亲法西斯势力、清除内阁中的亲法西斯分子,或免职,或调离。

并规定凡加入亲法西斯组织“兄弟会”的公务员和教员必须辞职;另一方面强化国内治安,解散亲德组织,1942年拘捕几千名亲纳粹分子,拘留德国侨民。

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向印度洋方向扩张。1942年5月2日攻陷缅甸曼德勒城,并冲入印度,逼近孟加拉湾,印度洋已非“太平”之洋,战争形势紧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末资政府为取得非洲人、混血种人和印度人的全力支持,在种族主义政策的执行上有所放松。

1942年史末资蛊惑人心地宣称种族分离政策已经过时,应予废除;如果战争局势进一步恶化,应将枪械发给黑人士兵,让他们上战场。

仅仅由于战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南非的种族分离制度有所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3年大选,史末资的统一党获89席,加上工党和自治领党共有105席。马兰国民党仅获43席,阿非利卡人党和新秩序集团一席也未获得。

战时经济获得巨大发展

1939—1945年南非制造业按当时价格计算,增长了116%,按非洲标准,这是全非洲最快的增长速度。

大战造成的特殊环境和特殊的需求形成南非工业发展的极有利条件,由此开辟了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新时期。

看来,南非的较发达的基础设施、廉价的流动劳工和良好的气候成为最能满足盟国各项要求的首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