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本地几家汽修店老板比较熟,没事会过去聊一下市场和经营现状。

几个老板给我的感觉是市场已经风起云涌,他们依然云淡风轻式的经营着,一个字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官方数据显示电车的渗透率过了50%,但传统的维修确实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就拿我住的这个老小区而言,我观察过油车的保有量大抵还有七成,也足够养活这些扎根许久的老店。现在经济大环境不好,大家都在捂紧口袋过日子,对电车这种迭代迅速的重资产做到理性消费是必然。

汽修店老板反映,现在偶尔也能遇见几台要服务的电车,都是加玻璃水和小磕小碰需要的简单维修,基本都是车辆外饰件的问题处理,内部件的三电养护都轮不到他们插手了,很多产品都有三电终身质保政策,在产品销售的时候都有明确规定必须去指定店,这基本上没给他们拓宽盘子的机会了。

而更隐秘的事情其实他们都没有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能源厂家售后自营已经不再是4S店体系,也就基本断了新能源汽修店的财路。

在实际经营中会痛苦发现,你的采购件不仅没有价格优势,甚至连渠道还不像油车这样能够轻易获得,老板们显然是没有动力再进行业务拓展的。

我自己的车辆很早就没在4S店做保养,经常在熟悉的街边店进行维修保养,接触时间一长,我也知道他们大概的经营逻辑,有一部分利润来自二道贩子的生意:机油、轮胎、防冻液这些易消耗通用件,店里都会有不小的存货,在本地汽配市场可以方便的调货赚一个差价。特殊的维修比如机械件,油漆、钣金、三滤需要用到的专属配件则进行单独采购,像我这样很少网上采购零配件去途虎店维护的车主数量可不少,服务好这批用户短则五年长则十年是没有问题的。

而他们想切入新能源市场却无从下手。从上游的零部件采购到下游的配套养护,都无法做到让用户放心满意。电车的很多部件集成化程度很高,尤其是三电系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技师基本上拆开只会傻眼,传统汽车那套动力和结构部分的维修知识基本用不上了,尤其是现在流行的那个大压铸技术,很多的零部件都整合到一个模块下面,出现产品问题都是厂家整体进行更换,也轮不到街边店什么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是,汽修发展远远跟不上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速度,短短四五年时间,新能源渗透率就达到一半,传统的油车市场可是经过30年的发展才攒够这么多汽修人才,专业的店面也需要时间慢慢养成。

油车时代过得很滋润的修理店还有很大一把,修无可修的局面短时间也不会出现,老板也吐槽面对新能源市场他们现在啥都不能搞了,连洗新能源车都要特别小心再小心。

我听完后只是笑而不语,时代确实变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