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5月,自从北京回来之后,曾志就发现陶铸一直心神不定,似乎总是在思考什么问题,但陶铸没有主动提起,曾志也不方便过问,这一习惯从三十年代开始,他们夫妻二人就一直保持着,聚在一起只谈家务事,不谈各自的工作。

几天之后吃午饭时,陶铸终于忍不住向曾志开了口:“中央要调我去北京工作,去当中宣部长。”

“你不合适,你胜任不了。”曾志断然说道。陶铸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因为中宣部长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这两点陶铸自认达不到,但这件事是毛主席亲定的,是没有办法辞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革命战争年代,陶铸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工作,解放后一直在地方,这些工作经历和中宣部长显然是不相符的,为何毛主席坚持认为陶铸适合中宣部长这一职位?

1948年平津战役打响之后,傅作义急电邓宝珊,要他立刻到北平商谈要事。邓宝珊接电后即刻动身,登上了傅作义派来的专机。为了避人耳目,邓宝珊只在晚上去找傅作义,积极劝说傅作义接受和谈。

很快,邓宝珊作为傅作义的代表,以“出城视察”的名义,来到解放军平津司令部,陶铸作为代表接待了邓宝珊一行,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正式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平宣布停战之后,陶铸作为全权代表,进城与傅作义直接商谈协议的细节,处理和平解放的善后工作。邓宝珊亲自出城迎接,为陶铸一行保驾护航。

谈判进行到第四天,正值大年三十,陶铸便派人换上国民党的服装,上街去看看北平群众的情绪。在听说北平市民情绪高涨,都在准备迎接北平和平解放时,陶铸对谈判充满了信心。

不出陶铸所料,谈判很快结束,北平在没有遭受炮火威胁的情况下,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而陶铸从秘密进入谈判开始,就一直留在北平,代表叶剑英负责各种日常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之后,陶铸奉命南下到广州工作,在异常繁忙的工作之余,陶铸还经常动笔写一些散文,很多的大、中学生都有幸读过陶铸的文章。毛主席非常欣赏陶铸的文采,再加上陶铸办事雷厉风行,因此邓小平推荐陶铸到中央工作后,毛主席当即应允。

“既然中央定了,那就去吧。”曾志有些无奈地说道。自此,夫妻二人再也没有讨论过此事,陶铸整天忙于交接工作,曾志因病精神不好,也不再过问。

陶铸上任之后,面临的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局面。由于陶铸到中央工作是邓小平推荐的,因此陶铸很快就被卷入政治风暴的中心。但陶铸坚定地和老一辈革命家站在一起,投入极为艰巨复杂的特殊战斗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月之后,陶铸当选政治局常委。在审定调整常委名次时,毛主席亲自把陶铸的名字勾到了周总理的后面,排在政治局常委第四位。陶铸听说之后找到毛主席,表示自己是新上来的,排太前心感愧疚,主动提出将自己排在李富春的后面。

“已经定了,不变了。”毛主席大手一挥,对此事作了拍板。

陶铸成为中共第四号人物不久,听说曾志连续高烧20多天,便打电话让她到北京养病。自从二人结婚之后,长年两地分居,各自为工作而忙碌,一年到头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一次曾志想病好之后还需要恢复,又想到眼下的政治形势,遂决定去北京休养,和陶铸相互有个照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曾志没想到的是,下了飞机之后,破天荒地看到了陶铸在机场亲自迎接。坐在前往中南海的车上,陶铸一路上闷不吭声,一直进了中南海,陶铸才主动向曾志介绍起自己到北京之后的生活情况。

国庆节过后,曾志突然发现陶铸的眼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每天回到家,手指总是无意识地在沙发上划来划去,或是面色铁青地背着手在屋里走来走去。每当曾志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时,陶铸总是简短地回答:

“没什么!”

陶铸的这种状态,让曾志猜测他可能遇到了和个人命运相关的棘手问题,于是开始留心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很快曾志就发现,一向喜欢穿军装的陶铸,改为了穿便服;即使陶铸的工作如此忙碌,中央还让他离开北京,下到地方视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6年末,陶铸因为力挺王任重遭到冲击,所幸毛主席亲自出面力保,才让陶铸的“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当时陶铸天真的以为自己的事情已经过去,但其实事情仅仅才刚刚开始。

从1967年初开始,陶铸就看不到组织上的任何文件,通往中央的专线电话也被拆除。陶铸只能整日待在房间里,靠着强大的精神意志,坚持看书写字,没有宣纸就写在旧报纸上,到最后家里的报纸都写光了,摞起来足足有两米高。

1968年国庆节前后,陶铸的身体出现了异样,一直拖到了次年年初,医生才给陶铸草草地看了一下,按照胃病给他开了一些药。眼看着眼睛和皮肤越来越黄,医生重新检查之后,将其诊断为肝炎,送进了传染病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入院检查之后,医生才弄清楚陶铸患的不是肝炎,而是胆囊部位的癌症。周总理听说此事后,批示要对陶铸积极治疗,还指定了北京、上海的几位专家组成医疗小组,为陶铸治病。

经过八个多小时的手术,陶铸的胆囊和十二指肠被全部切除,胃被切掉了三分之二,大网膜去掉了四分之一。

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后,陶铸回家继续养病,每天坚持散步一个小时,然后就坐在屋里读书写字。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但他从来不主动谈起,只是以顽强的意志支撑着自己,坚持活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9年,随着身体里的癌细胞扩散,陶铸经常痛得在床上直打滚。曾志不忍心看丈夫如此痛苦,劝他忍不住就哼几声,结果陶铸却反过来安慰曾志:

“你已经够苦了,听到我哼,你会更难受的。”

就在病情加剧没过多久,陶铸被要求“疏散”到安徽。陶铸想了很久,毅然决然地告诉曾志,千万不要陪着自己去,要争取和他们的女儿在一起,这样他才能够放心。

临别时,曾志要求去机场送行没有获得批准。当陶铸走到汽车前,曾志伸手打开车门,陶铸一手扶着车门,一手紧紧拉着曾志,互道珍重。这一别,就成了他们夫妻二人的永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合肥一个月后,陶铸因病情严重不得不再次接受手术治疗。当腹腔被打开的时候,医生惊呆了,癌细胞已经扩散得到处都是,血管稍不留意就会出血。折腾了半夜,医生只好又缝了起来。

半个月之后,陶铸在合肥病逝。第二天,遗体就被送进火葬场。

1976年政治风暴过去以后,陶铸的女儿到处写信为父亲伸冤,但都石沉大海。两年后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陈云首先提出要为老同志恢复名誉,其中专门提到了陶铸。陶铸的女儿听说之后,写了一篇上万字的怀念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就在文章见报的第二天,曾志和女儿就有了陶铸的下落。中央立刻送曾志母女前往安徽,接回了陶铸的骨灰,中央为陶铸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陈云在追悼会上致悼词,肯定了陶铸生前的功绩。

参考文献:

[1]章重.毛泽东和陶铸[J].党史天地,2008,(01):4-13.

[2]吴波.陶铸的最后岁月[J].天津政协,2013,(10):53.

[3]焕然.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在“文革”中[J].湘潮,2004,(05):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