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上发生了很多大事

第一件事:10人全部遇难!

据河南商报报道,当地时间6月11日,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表示,搜救人员在山体附近找到副总统奇利马所乘军机残骸,军机已完全损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目前,搜救工作已经完成。此前,马拉维军方称,马拉维副总统奇利马所乘军机的残骸已被找到。马拉维军事救援队一名成员分享的照片显示,军队人员站在雾蒙蒙的斜坡上,靠近一架飞机残骸,飞机残骸上印有马拉维陆军多尼尔228-202K的编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社报道,据马拉维总统和内阁办公室10日早些时候发布的声明,奇利马所乘飞机于当地时间9时17分从首都利隆圭起飞,原定10时左右降落在北部姆祖祖机场。总统查克维拉10日在电视讲话中说,飞机因恶劣天气、低能见度无法降落至姆祖祖机场,空管部门告知飞机折返利隆圭。查克维拉说,空管与飞机失去联系,飞机从雷达上消失。外交部官网显示,马拉维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与莫桑比克、赞比亚、坦桑尼亚为邻,人口1960万(2021年),绝大多数为班图语系黑人。

南都此前报道,马拉维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家,与莫桑比克、赞比亚、坦桑尼亚为邻。公开资料显示,马拉维副总统奇利马生于1971年。2014年,他作为总统候选人穆塔里卡的竞选搭档参加总统选举并当选副总统。2020年,他作为马拉维现总统查克维拉的竞选搭档参加总统选举,再次当选副总统。此外,南都记者注意到,奇利马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方在马拉维需要时刻多次伸出援手,表明中国是马拉维可以信赖的真朋友。

当地时间11日,马拉维总统和内阁办公室发表声明说,马拉维总统查克维拉指示,从6月11日至7月1日,马拉维全国举行为期21天的哀悼活动,以悼念在坠机事件中遇难的马拉维副总统奇利马及同行官员。查克维拉还指示,在哀悼期间,马拉维所有旗帜都应降半旗。有关葬礼安排的更多细节将在适当时候公布。

很多人都对这两个月以来两位总统遇难的事件感到疑惑,有网友猜测,这背后全都是人为的,可就马拉维的综合国力以及其他情况来说,奇利马被谋杀的可能性应该是不大的。而官方给出的结论,就是天气恶劣导致的飞机意外失事,如果单单从飞机型号上来说,奇利马乘坐的这架飞机已经不算新了。反观伊朗总统遇难所乘坐的飞机,也有着几十年的服役年龄。就算飞机上零件再怎么与时俱进,飞机总体的质量还是不变。如果他们能采用更加先进的飞机,或许就能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

第二件事:中方第一时间发声

据澎湃新闻报道,乌克兰副外长访华,外交部:中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6月6日,有记者就乌克兰第一副外长访华及乌克兰和平峰会提问,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劝和促谈,与各方一道共同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积累条件。

6月5日,乌克兰第一副外长瑟比加抵京,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会面,双方不仅围绕中乌关系与合作进行深入讨论,还就乌克兰危机等多个国际急迫议题交换意见。在会谈中,中方表示自中乌建交32年以来,双方关系一直保持稳定发展,中方愿意同乌方在未来不断落实双方高层共识,继续维护、发展中乌友好关系。瑟比加对此表示,乌方一直珍视中乌两国的传统友谊,并且愿意继续与中方加强各层级交往和各领域合作,不断推动两国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据报道,6月6日,乌克兰第一副外长瑟比加乘坐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的访问,他这次来,主要是带来一个承诺和一个邀请,专家分析说,瑞士即将举办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为了让更多国家参与,泽连斯基早早就联系了中国和美国的高层,希望他们能出席,但是很遗憾,这次峰会没有邀请俄罗斯参加,所以无论讨论出什么方案都不太可能有实质性的进展,因此,中方最终决定不参加这次峰会。针对这个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再次重申了中国的立场没有变,强调中国不站在任何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如此冠冕堂皇的“和平峰会”,背地里却只是乌克兰用来谴责俄罗斯、空手套赔偿的“批斗大会”。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此次乌克兰口中的邀请全球各国,根本就不包括冲突的另一方“俄罗斯”。连俄乌冲突的直接参与者都没有出现,那所谓的共同讨论究竟是和谁讨论呢?其次在讨论内容上,泽连斯基也已经直接明牌,表示实现乌克兰和平的唯一方式,就是让俄罗斯满足他们之前所提出的“10点和平计划”。总之,就让乌克兰能够毫不费力地赢取战争胜利,顺便再狠狠地对俄罗斯敲诈一笔。

而就在消息公布的第二天,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克里莫夫表示,中国和乌克兰之间的合作,其实对俄罗斯是“有利的”。因为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而乌克兰在联合国仍有一席之地,主权国家有权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建立双边关系。他说“如果有必要的话,俄罗斯通过中国与乌克兰进行沟通,会比通过美国这个中间人更加容易。”而就在同一天,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在《乌克兰真理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文章称,俄罗斯过去只想与美国讨论和平,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第三件事:普京要动真格了

俄乌冲突爆发后,涉核话题是冲突的热议话题之一:俄罗斯是否会在战场上使用核武器、核电站安全、核演习……相关新闻一出就会引发高度关注。近期,美国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式武器对俄罗斯境内进行打击以及乌克兰袭击俄战略预警雷达,加上俄正在进行战术核武器演习,这引起了关于俄使用核武器“红线”的探讨。日前,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欧洲与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苏斯洛夫表示,俄应当考虑进行一次示范性的核爆炸。

俄罗斯国防部6月11日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北方舰队在大西洋海域就使用高精度导弹武器进行了演习。北方舰队在演习中出动了“喀山”号核潜艇和“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护卫舰。演习期间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对“使用高精度导弹武器攻击600公里外海上目标”进行了演练。俄罗斯国防部消息还指出,“戈尔什科夫海军上将”号此前几天还在大西洋海域举行了防空演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演习消息一出,国际舆论立刻炸开了锅。一方面,俄罗斯媒体将其誉为“国之重器”的成功,在维护国家安全、震慑潜在对手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西方媒体则持批判态度,认为这是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不负责任行为,部分分析人士甚至担忧,这种“秀肌肉”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无论立场如何,全球对于俄罗斯导弹实力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