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劳动教育

■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

非凡答卷·教育故事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当时,我倍感振奋。因为我所任教的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不管是劳动习惯还是劳动能力,当时的孩子都是欠缺的。崇尚劳动,必须从小处入手,从细节上行动。我们从最基本的擦拭桌面和打扫地面着手,以最“接地气”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与劳动自觉。

一开始,我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停留在体力劳动上。后来,我们从“两块抹布”活动中找到了灵感。在我们学校,每位学生都拥有一棕一蓝两块抹布。蓝色抹布用于擦拭课桌椅,管好个人卫生;棕色抹布用于清洁地面,服务公共空间。在劳动的过程中,明确了作为学校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要勇于担当。当孩子们在俯身、下蹲擦拭地面时,他们克服了怕脏怕累的心理,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劳动的不易,从而学会尊重劳动果实、尊重劳动者。

“两块抹布”的探索,让我们对劳动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并将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成立了少先队劳动合作社,学校是总社,由少先队大队长担任社长。各中队是分社,中队长担任分社长,班主任担任教导员。在每个分社里设置劳动小队,由小队长具体负责本小队各项劳动。队员的劳动成果以“劳动币”的形式进行发放奖励。平时,“劳动币”可以兑换实物奖品,每学期期末学生还可以凭借“劳动币”的总额竞选校级、班级劳动模范。

对于一些复杂性的劳动,我们就以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开展劳动教育。东阳是“木雕之乡”,学校又恰好地处木雕城附近。为此,我们特别开设了以“STEAM+木艺”为主题的“雕创空间”,以榫卯结构作为基础开设了三维设计课程、科技创新小发明课程,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相结合,赋予劳动更多的科技味、文化味。

2022年9月,劳动课从综合实践活动中独立出来。借着这一春风,我校进一步开发并完善了学生的劳动清单。劳动清单内容分为两个板块:“我的一日劳动”和“我的个性劳动”。

“我的一日劳动”以学生一日生活时间线为轴,从入校前的整理早餐碗筷开始,到学校的系列日常劳动,再到回家后入睡前的整理学习用品,将劳动内容与生活关联,培养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我的个性劳动”则是基于学生不同能力要求和兴趣而制定的。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劳动清单,既激发参与感,更能获得情感认同。比如,有个孩子家里是开蛋糕店的,他的个性劳动就是跟着妈妈做甜品和糕点。等他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后,他就在班级内开设了“甜品小课堂”,教老师和同学做一些简单的甜品,共同享受劳动的甜蜜。

随着实践的不断丰富,我们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始形成了“全周期、全学科、全场景”的“三全”体系。“全周期”指的是不同学段设置不同的劳动目标,以持续性螺旋上升的主题劳动架构育人大框架。“全学科”指劳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实现“全学科优化劳动,在劳动中发展多种能力”。“全场景”则包括了校园潜在的劳动资源、家庭中构建的特色劳动空间和社会中多样化的劳动场域。

几年劳动教育实践下来,我们欣慰地看到,农村学生变自信了,课间的笑声多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多元了,更善于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了;家长们也反映,孩子在家里更勤快了,有责任心了。

这更让我坚信,劳动教育这条路是走对了。

(本报记者蒋亦丰采访整理)

2020年

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81.6%、14.7万

截至目前,各地学校劳动课基本开足开齐。全国有81.6%的中小学校“一校一案”建立了劳动教育清单,14.7万个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建设完成,指导学生常态化开展家务、校内、校外劳动教育活动。

《中国教育报》2024年06月15日第1版

作者:浙江省东阳市白云中心小学校长 卢永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