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建委于近日发布《杭州市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三年内实施项目423个,包括标志性项目20个,重点项目100个,三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为杭州大城北地区新一轮城市有机更新吹响冲锋号。

打造308平方公里宜居宜业宜游新城

与原大城北地区规划建设范围相比,大城北地区新一轮规划建设范围向北拓展至杭州市界、东至丁兰街道界与望梅路、南至德胜快速路、西至拱墅区界与余杭区仁和街道界,新增余杭仁和、临平塘栖等地,总面积约308平方公里,其中:上城区27.2平方公里、拱墅区83.9平方公里、余杭区105.5平方公里、临平区91.6平方公里。重点建设范围为绕城高速公路以南区域,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核心区范围北至康桥路-宣杭铁路,东至临半路,南至金昌路-石祥路-好运街,西至莫干山路-北庄路-棕榈路,面积约21.3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城北范围图(图片来源:杭州发布)

根据《计划》,从今年起至2026年,杭州大城北地区将围绕“大运河文化创意示范区”总体发展定位,以“打造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经典范例、超大城市有机更新的示范样板、杭州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为目标,通过三年建设,推动大城北地区标志性项目亮点纷呈、核心区精彩蝶变、公共服务配套功能齐备、“数智+文化”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魅力新城。

“1+6”行动实施“双十百项千亿”工程

未来三年,大城北地区将全面推进“1+6”行动即“规划引领+交通畅达、居住改善、民生保障、景观提质、文化传承、产业蝶变”,实施“双十百项千亿”工程,即实施标志性项目20个,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00个,三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三年共安排7大类24小类项目共423个(规划类2个、交通类123个、居住类96个、民生类81个、景观类20个、文化类26个、产业类75个)。三年内计划完工351个,占总量的83%。

具体建设目标为:2024年,区域供排水能力大幅提升,大运河杭钢公园对外开放,良渚新城玉湖公园、超山-丁山湖等生态公园全新亮相;2025年,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大运河文化地标建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城北段基本成型;2026年,重大产业项目成果丰硕,通运产业园等低效用地更新取得显著成效,杭钢旧址片区、运河沿岸片区、良渚新城玉湖片区三个样板区块精彩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院(暂名)(图片来源:杭州发布)

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最美段落

坚持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引领,强化拱宸桥运河文化群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公园、塘栖江南运河名镇三大核心展示园建设,三年计划实施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相关项目32个。建成京杭大运河博物院等文化地标,今年开工建设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和文化艺术岛等项目,加快形成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加快完成大运河东、西两岸景观风貌整治提升,全线贯通绿道系统,同步实施杭钢河、电厂河及塘栖古镇市河等河道提升工程,形成以大运河为纽带的山水景观环链,自南向北打造“历史传统段、新城多元段、郊野生态段、名镇水乡段”四大主题段落,力争将大城北地区27公里大运河文化带建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最美段落。

推动重点发展区块快建成势

以杭钢旧址片区、运河沿岸片区、良渚新城玉湖片区三个样板区作为重点开发区域,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片成势”目标,集中资源要素加大大城北核心区开发力度,核心区范围三年计划实施项目129个,力争三年后样板区开发建成率达到55%以上,五年建成率达到80%左右,推动核心区早出形象,早成规模,成为展示大城北地区开发建设成效的“窗口”。

高质量实施大城北有机更新

重点围绕“工业遗存改造利用”“低效用地提质更新”“居住品质综合改善”三个方面,加快大城北地区城市有机更新。

推进杭钢、炼油厂等工业遗存活化利用,确保杭钢工业旧址综保项目一期今年完工并对外开放,植入文化体验、时尚艺术、展览展示等新业态,打造工业遗存利用新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运河杭钢公园鸟瞰实景(图片来源:杭州发布)

推进良渚新城通运产业园、好运产业园等产业园区的低效用地再开发,积极招引新兴产业、创新产业,加快推进“腾笼换鸟”,提升亩均效益。今年计划建成日立电梯浙江总部大楼、康桥中国联通5G基地等10个重点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凤栖谷生命科学孵化器项目、良渚新城巨杰科技总部等19个重点产业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良渚新城通运产业园(图片来源:杭州发布)

持续改善大城北地区居住环境,三年计划完成21个未来社区创建和36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房屋约1.8万套,同步完善邻里中心、养老设施、农贸市场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

“两网”建设助推交通畅达

道路网方面,三年计划实施道路115条(段),计划完工94条(段),计划建成康良快速路(一期)、金昌路、临半路、康园路-塘康路等框架路网,推进朱家坝路、平安桥路等跨河、跨铁、跨区通道建设。三年计划新增快速路6公里、主次干路48公里、支路18公里,绕城高速公路以南路网建成率提升至80%,“五横六纵”框架路网基本成型,大城北地区外联内畅水平大幅提升。

轨道交通网方面,加快推进地铁四期涉及大城北地区的15号线一期、10号线(二期、三期)等4条线路共18个站点建设,全面建成后将新增线路长度28公里,大城北地区绕城高速公路以南轨道交通站点800米覆盖率提升至60%。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民生保障

提升供水、排水、电力等保障能力,增强大城北地区城市韧性。建成城北净水厂,新增污水主干管网约7.5公里,城北区域污水实现就近收集处理;完成祥符水厂扩建,区域供水能力提升至50万吨/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北净水厂(图片来源:杭州发布)

加大优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三年计划建成39所中小幼学校,提供学位约4.7万个,推动大城北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计划建成9个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项目,增加床位约3900张。同步建成4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密基层医疗机构布点,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树兰国际医学中心(图片来源:杭州发布)

完善多元化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为打造青年发展型城市提供支撑,三年计划建成14处保障性住房,新增保障房约1.28万套。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