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根据多家媒体的公开报道,沙特加入了由国际清算银行和中国牵头成立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跨境试验项目: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mBridge)。沙特方面也在5日也发布声明宣布这一消息,称将成为全面参与mBridge MVP(最简可行产品)平台的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项目大致意思就是一种数字货币的全新系统,可以使得交易双方在不需要第三方为中介的情况下进行点对点的直接交易。这其实是一次中沙两国之间进行石油贸易便利化的探索,如果能够成功,那么就意味着双方就不再需要通过兑换美元进行石油贸易了。有外媒对此评论称,这意味着

石油贸易朝着减少美元结算又迈出一步。

这一消息看似不起眼,但是实际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撬动美国所谓的“石油霸权”的重要一步。因为我们知道,美国“全球霸权”的根基之一在于美元霸权,美元之所以能够“称霸”,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全球石油贸易结算需要使用美元,这就使得全球各国采购石油之前不得不兑换美元。而沙特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出口国,其如今在探索摆脱美元依赖,无疑对美国而言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得不说,作为如今沙特实际上的一把手,沙特王储小萨勒曼的确是颇有手腕,他并不愿意沙特像以往那样完全倒向美国。但是,小萨勒曼此举,无疑也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毕竟,“美元-石油体系”可以说是美国的“命脉”之一,美国为了保住这一“命脉”在历史上也多次不惜发动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之一。科索沃战争明面上是打击南斯拉夫的战争,但是实际上是美国维持石油-美元霸权的重要举措。科索沃所在的巴尔干半岛虽然不产石油(附近的罗马尼亚勉强有一点油田),但是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却是欧洲石油运输的枢纽,连接中东、俄罗斯和欧洲的石油管道在此交汇。此外,科索沃战争之前,欧元正是蒸蒸日上,欧盟的经济总量也隐隐有超过美国的势头,结果一场战争之后,欧元大跌,大量的资本涌入美国,欧洲各国的武装还直接参与了战争本身,可怜的欧洲等于是被美国卖了还帮美国数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科索沃战争之外,当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最大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伊拉克作为产油国,也希望摆脱对美元的依赖。而如今的沙特,不论是在军事实力上,还是结构本身的稳定性上可以说都不如伊拉克和欧盟,因此,对于沙特和小萨勒曼本人而言,即便是探索摆脱美元,都是风险极大的。

不过,如今美国的美元霸权在全球各地已经引起了不少不满,美元已经几乎成为了美国收割世界财富的武器和工具,在美国和美元之外,世界各国希望能够有新的选择无疑是大势所趋,这样的大趋势,是即便强如美国,也是阻止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