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首发,全网维权,侵者必究)

口述:钱春龙

整理:凤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父亲临终之前,挥手让众人都出去,单独把我留下。

他伸出干枯的手,哆嗦着从枕头底下掏出来一沓东西放在我的手里,强打精神交代:

大龙啊,我的儿啊,这是为父留给你的一点家底,一共是50万现金,还有小楼的产权证。

为了以防万一,去年我提前把遗嘱写好了,也让你的表哥陪着我去做了公证。

说完,把这些都放在了我的手里。

对于父亲的做法,我内心很震惊。

我觉得他太过分了,但我并没有表现出反对意见,毕竟他时日不多,何必让他不开心呢?

想了想,我说:爸,我知道了,我会把这些收好的。

父亲这才长长出了口气,艰难地吐出一句话:

大龙啊,记住,大学毕业后,先成家后立业,一定要替我生一个大胖孙子传宗接代。

为了让他去的安心,他说什么我都点头,一个小时后,父亲闭上了眼。

丧事处理完毕,我又回到学校读书。

对于父亲的嘱托,我并没放在心上,想等大学毕业后再处理这些事。

01

我的父亲叫钱福根,奶奶38岁时才生下他,上面有四位姐姐。

可想而知,他在家里的地位有多高。

即使在贫穷的五六十年代,即使奶奶家很多时候吃糠咽菜,他也没有挨饿。

父亲被一家人呵护着长大,到了18岁,爷爷奶奶就开始张罗替他娶老婆。

挑选来挑选去,选中了前村的姑娘姚玉芬,她就是我的母亲,比父亲大了三岁。

之所以选中她,是因为我母亲长得细腰肥臀,白白胖胖,奶奶说,这样的女人好生养。

谁知,母亲嫁给父亲十年,别说儿子了,女儿都没有生一个。

这可把奶奶气坏了,让父亲离婚重娶,父亲不肯,搞得她看到母亲的影子就指桑骂槐……。

有一天,母亲挑水经过奶奶门口,她挥舞竹竿打鸡,嘴里叽里咕噜:

一个蛋不见下,吃倒是能吃的,看我不打死你们。

一边骂,她竹竿子就扫了下去,一群鸡吓得扑扑乱飞。

母亲自然知道奶奶啥意思,她停下水桶,不甘示弱回骂:

就因为你这老太婆太坏了,活该你家断后。

奶奶骂不过母亲打不过母亲,一口老血差点喷出,她指挥门口搓草绳的父亲:

儿啊,还不快把那天杀的嘴撕烂,老娘我要被她气死了。

父亲妻管严,老早就被母亲降伏,哪里敢伸手?他反而劝奶奶:

妈,你就一天到晚吃饱了没事干找玉芬茬,你怎么就知道她不能生孩子?说不定毛病出在我身上呢。

奶奶一看宝贝儿子揽过护儿媳,脸憋得通红,一口气没上来,就这么倒在了地上。

急急忙忙拖去医院,医生已经回天乏术。

父亲与母亲从此成了不孝子,大家都说奶奶是被他们气死的。

好在爷爷与四个姑姑通情达理,知道奶奶不是省油的灯,并没有找我家的麻烦。

父亲28岁那年,抱养了大姑家的小女儿,取名钱春凤,这就是我的姐姐。

之所以想抱养这个女儿:

第一,父母亲都认为自己这辈子再也不会生育。

第二,当时大姑父因病去世,大姑拖着四五个孩子没法过日子,只好把一岁的女儿给了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姐姐来到我家,父母宠爱有加,当自己的亲生女儿抚养着。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姐姐十岁时,母亲突然怀孕,她在42岁的高龄生下了我。

母亲因为岁数大了,生下我时伤了身子,一年到头卧床不起,好容易抚养到我两岁,她还是撇下我走了。

临走时,她抓过来大姐的手嘱咐:

闺女啊,妈要走了,妈走了以后,你一定要好好的把弟弟带大,一定要把你父亲照顾好。

如果你父亲哪一天另娶,你就带着弟弟在一边过日子,后母手里日子不好过啊。

姐姐哭泣点头:妈,我知道了,我会听你话,我会把弟弟与父亲照顾好的。

母亲走了,家里乌云密布,才两岁的我,天天哭着找妈妈,姐姐把我搂在怀里陪着我一起流泪。

还好,父亲并没有再娶,他发誓,一定要把我这根来之不易的独苗苗培养成才,为钱家开枝散叶,为钱家光宗耀祖。

为了多挣点钱,父亲买了一辆拖拉机,专门替窑厂送砖头。

别人家都有老婆帮着上砖头下砖头,只有父亲是一人独干,毫无疑问,他比别人更辛苦。

每天晚上回来,他都是一身尘土一身汗,满脸的疲惫。

姐姐比我大十岁,母亲走后,家务活都堆在了她一人头上,她一边干家务,还一边要带着我,完全承担了母亲的责任。

父亲忙着挣钱,我又太小,所以,姐姐读书到三年级,母亲去世,她再也没机会进学堂。

我七岁上学,腾出手的姐姐开始帮着父亲搬运砖头,农忙的时候还要去地里干活,当然,家务活也是她的事。

十七八岁的姐姐,正是如花似玉的年龄,她却一刻也不能得闲,像老牛一样的为这个家庭出汗出力。

一直到我18岁考取大学,28岁的她才在父亲的同意下嫁了人。

为了能照顾到父亲,姐姐并没有远嫁,她选择嫁在了本村。

姐夫是一个离异男,比姐姐大五岁,他的前妻出外打工有了外遇,两人只好分道扬镳。

还好姐夫没有孩子,姐姐嫁过去之后两人很恩爱,第二年就生了一个女儿。

姐夫讲情讲理,从来不阻拦姐姐回家做饭给父亲吃,有时候他还帮着姐姐过来替父亲干活。

对于他们的表现,父亲很感欣慰。

他经常告诉我:儿啊,你在学校好好读书,不要担心家里,家里有你姐与姐夫呢。

我心里也十分感激这个姐姐,她对我家的付出太多了,如果没有姐姐,我与父亲的日子将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我大一下学期,姐姐打电话告诉我:

大龙啊,咱爸好像生病了,他这阵子老是咳嗽,这两天我想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

我十分紧张,想回家去看看,姐姐安慰我:

你就不要回来了,我只是跟你说一声,有了确切的消息我再告诉你。

又过了十天,姐姐打来电话:大龙啊,咱爸的病不容乐观,县医院建议去省城进一步检查。

我吓了一大跳,问:父亲到底是什么病?很严重吗?

姐姐回答:初步怀疑是肺癌,不过还没有确诊,暂时我还没告诉父亲,只是瞒着他说是肺结核。

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啊,一向健壮的父亲,怎么会得这个病呢?

感觉到我要哭出来的样子,姐姐安慰我:大龙,你不要担心,说不定县医院是误诊呢,过两天我带爸去省人民医院复查了再说。

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我感觉到有一种无力感,觉得自己真是太无用。

不好的消息传来了,父亲真的是肺癌晚期,这跟他长期在窑厂拖砖头有关,灰尘太大了,常年累月的劳作,不得病才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我请假回到家里,父亲已经消瘦得不像样,我不敢哭,只能安慰他:

爸,现在医疗技术发达,这个病肯定能治好的。

父亲笑笑:大龙啊,爸这辈子有了你就心满意足了,死也瞑目。

正好我的病不能开刀,可以把钱省下给你将来娶老婆用。

我急了:爸,你说的啥话呢,什么死啊活的?你精神头那么好,肯定不会有事的。

姐姐与姐夫走过来,也说:爸,你不要乱想,医生不是关照了吗?要按时吃中药,要保持心情愉快,说不定奇迹就会发生。

父亲笑了笑,不再说话,开始闭目养神。

姐姐偷偷把我拉进房内:弟弟,父亲有我照顾着,你快去学校吧,别耽误了功课,吧爸暂时不会有事的,你放心好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心焦父亲的病,心疼姐姐的劳累,我却无法尽孝,更是无法为姐姐分担。

我回到了学校,照顾父亲的重担,又落到了姐姐与姐夫身上。

父亲的病情加重后,他的性格也随之暴躁起来,动不动就把板凳踢出老远,动不动一口老痰吐在门框上。

这种病老痰多,姐姐专门准备了几个痰盂,嘱咐他要吐就吐在里面。

可父亲偏不听,满天满地吐。

有时候把姐姐气的直哭,她还得拿着抹布一点一点把门上地板上的痰擦拭干净。

还有吃饭也是,父亲说要吃饭就得饭到嘴,否则就开始摔碗砸锅,把屋里弄得就像打劫现场。

姐姐与姐夫默默忍受着,这一忍就是一年多。

最后的两个月,都是姐夫陪着父亲睡觉,因为父亲吐血厉害,姐姐生怕他突然没了。

有一天早上醒来,父亲精神很好,他吩咐姐姐:去,打个电话给大龙,说我想他了。

邻居刘大婶拉过来姐姐与姐夫说:你爸这是回光返照,估计就这两天的事了,赶紧把你弟弟喊回来吧。

这两年,为了父亲的病,我每个寒暑假都没有实习,都跑回来陪伴父亲,我害怕以后会有遗憾。

平时上课的时间,姐姐从来不打扰我,我打电话询问,她都报喜不报忧。

这次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我知道父亲不行了,打了车票飞速赶回了家。

刚回到家里,父亲就把所有人打发出去,跟我说了开头的那些话。

我一一应允,他才含笑而逝。

第二年大学毕业,我应聘到了县税务局工作。

把一切安排好,我回到了老家。

我喊来姐姐与姐夫,对他们说:姐,姐夫,父亲临终留下了一点东西,他吩咐我跟你们一人一半。

说完,我拿出来五十万现金与小楼的产权证递给了姐姐。

姐姐吓坏了,赶忙重新塞到我怀里说:弟弟,这个我不能要,你是咱家的男丁,这些东西理应给你一人。

我急了:姐,你这说的是什么话?难道父亲的话你也不听吗?这是他的心愿,你不能不遵从。

况且,我们这个家,你付出了太多太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如果没有你的付出,我就不可能考取大学,也不可能有现在的好工作。

如果没有你的付出,父亲的最后两年不会过得舒畅,正因为有你尽心尽力的照顾,我才免除了后顾之忧。

对于你的付出,我与父亲都看在眼里呢。

所以,这些财产即使全部给了你,也不为过,你怎么能不收呢?

听完我这一席话,姐姐这才含泪答应收下,姐夫在边上也红了眼。

我把这事料理完毕,回到了单位上班。

父亲的遗愿,让我先成家后立业,我也没有听他的。

他的思想太老旧,满头脑都想着传宗接代,如果我像他一样的想法,这不是尽孝,而是愚孝。

有一天,我在街上遇到二姑家的表哥,表哥问我:

大龙,听说你把家产跟你姐姐平分了,你为什么这样做啊?你是不是傻啊?

我回答:正因为我不傻,我才不做违背良心的事,姐姐恨不得把毕生的精力都放在了我家,我再跟她见外,还是人吗?

对了哥,父亲说,他还有一份遗书在你那里,你回去把它撕了吧。

表哥听了,默然半晌,向我竖起大拇:大龙,我为有你这样的弟弟而感到自豪!

而我心里则说:我为有那样一个好姐姐而感到分外自豪!

(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