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走丢,大家也可以在“事儿君看世界”找到我

关注起来,以后不“失联”~

如果你经常在外网冲浪,那么你很可能听说过“Mewing”,一种据说能锻炼“完美下颌线”的方式。

有这种“神奇功效”,“Mewing”很快就在网上铺天盖地一般流行起来。

有不少网友声称,他们通过“Mewing”,真的收获了刀削斧凿般清晰的下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ewing”对比)

起初“Mewing”的画风还是很正常的,经常是一个帅哥(但有时候是那种油腻帅哥...)在展示自己古希腊雕塑一般的下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展示自己的下颌线)

不过随着流行程度变高,“Mewing”最终还是像网上的所有流行趋势一样,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抽象赛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ewing”抽象版)

说了这么多,那“Mewing”具体是啥呢?其实很简单,拢共就分3步:

  1. 闭上嘴唇;

  2. 移动下颚,使下牙刚好处于上牙后面一点;

  3. 舌头整个抵住上颚,同时舌尖刚好处于上牙正后方。

虽然屏幕前的你可能很想尝试,或者已经尝试过了,但我们仍需指出,所谓的“Mewing”背后其实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支撑。

人类颌面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精密机构,如果你本身就有口腔问题,“Mewing”甚至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还是遵医嘱为妙。

而且,就连“Mewing”的创始人,英国正畸医师Mew氏父子,近年来也接连遭受业界反对——

父亲John Mew被英国牙科总委员会吊销了牙医执照,儿子Mike Mew则被英国正畸学会开除,所以“Mewing”究竟有没有用,恐怕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ike Mew自述被开除出英国正畸学会)

然而,由于网友们在网上的各种自发宣传,等Mew氏父子深陷泥潭之时,“Mewing”早就已经火遍整个外网了。

倒不如说正是因为“Mewing”的火爆,创始人Mew氏父子才会惹得一身麻烦。

而之所以“Mewing”会如此出圈,就不得不提到国外的“非自愿独身者(Incel)”社区。

在这里,大量单身男人希望改变自己的外貌,借此提升对异性的吸引力。

最极端的例子是:某些Incel为了变帅,甚至不惜锤子砸脸,达到“整容”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示意图)

这些想要变帅的人管自己叫“Looksmaxxers”,字面意思,他们希望让自己的长相(Look)最帅化(Max),彼此互相交流护肤、护发、睡眠等方面建议。

听起来似乎挺不错?

问题是“Looksmaxxers”这个群体鱼龙混杂,有部分单纯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但也有些Incel的想法很扭曲:

他们认为高大肌肉男在感情上的普遍成功,绝大部分都是因为中了“基因彩票”。

还有些人认为爱是一种复杂的说服与诡计游戏,需要一些特殊的“通关技巧”才能“获胜”。

这又涉及到一些PUA社区和Incel社区的交叉,

往深了说还有“西格玛男性”、《美国精神病人》《搏击俱乐部》《银翼杀手2049》《小丑》、瑞恩·高斯林、克里斯蒂安·贝尔乃至Phonk音乐等文化符号对年轻男性的影响,

不过这话题实在太大,都可以出一篇论文了,我们暂且放在一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成为一种文化意象的高司令)

总之,这些“变帅方法”最初在Incel社区里小规模流行,

后来随着“Mewing”等概念的出圈,以及众多不明真相的网友涌入,

其背后的那些扭曲理念被或多或少地冲淡了,形成了现在这样鱼龙混杂的局面。

现如今,大部分“Looksmaxxers”并没有疯狂到锤头砸脸的程度,

更主流的方式还是许多Tik-Tok网红提倡的“软变帅”,也即除了服用类固醇或者整容外,什么都试试,

比如锻炼、饮食、护肤、“Mewing”,以及这最新的趋势:

嚼口香糖来锻炼自己的下颌线。

在Tik-Tok搜索“下颌线口香糖(Jawline Gum)”,简直可以看到无穷无尽的人在推荐它:

有的人说自己是男模,获得完美下颌线的方式就是嚼超硬口香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模提倡吃超硬口香糖)

有的放出自己的前后对比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嚼口香糖的前后对比)

有的人记录自己每天嚼口香糖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嚼口香糖的网友)

甚至还有自称是“牙医”的人,建议观众每天嚼15分钟口香糖,来获得完美的下颌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自称牙医的人宣传嚼口香糖的功用)

当然,这里面应该有一些是广告,因为在“Looksmaxxers”、“Mewing”等概念出圈后,很多人敏锐地嗅到了这个商机,诸多口香糖品牌雨后春笋般涌现,

比如“磐石下颌(Rockjaw)”、“下颌口香糖(Jawz Gum)”、“再壮一点儿口香糖(Stronger Gum)”......

它们一个个都以难嚼为卖点,在网站/店铺上写着:

“我(嚼口香糖)一年以来的变化对比:

一年前,我的下颌线又圆又弱,没有自信,面部结构很窄;

一年后,我已经拥有强壮的,刀削斧凿的下颌线,自信心强大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品牌广告)

“JAWZ——让你下颌线清晰无比的口香糖。快来点击领取10包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品牌广告)

“下颌肌肉:我们身上最具吸引力的肌肉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品牌广告)

“Jawliner,比普通口香糖硬两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品牌商店页面)

“下颌线口香糖,比普通口香糖硬十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品牌商店页面)

“下颌线口香糖,比普通口香糖硬1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品牌商店页面)

这也能卷???

或许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口香糖的价格,以最硬的“15倍”这款为例,一袋是31.49刀(约合人民币228元),那么一片大约是47美分。

作为对比,亚马逊最常见的箭牌口香糖仅售8美分一片,二者差了近6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箭牌口香糖价格)

贵成这样的口香糖,受众究竟是谁呢?

除了部分绝望的Incel以外,恐怕就只有容易被带动的青少年了。

近期,医学博士Kavita Mariwalla的12岁儿子向她请求:“妈妈,能不能给我买这个口香糖,我想练下颌线...”

Mariwalla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究竟在说啥?”

“我儿子后来告诉我,他听说这种方式的效果和Mewing一样,这是另一种面部健身趋势。”

“作为一名母亲,我很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在12岁就如此痴迷于自己的下颌线——社交媒体到底给他灌输了啥?”

北卡罗来纳州的14岁男孩Henry Dixon也在采访中承认:“大多数我的同龄人都想要一个清晰,尖锐的下颌线,因为TikTok上一直在推Looksmaxxing什么的。”

“他们想要这样的下颌线,因为他们想变得像模特,也许能变得更有吸引力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TikTok搜索Looksmaxxing,能得到大量的内容)

不过Dixon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跟记者澄清道:“我不是那样的人,我个人并不怎么在乎那些事。”

以“Looksmaxxers”的调性,几乎不可避免地吸引到很多正值青春期,想要打动自己心怡女生的男孩——他们未必称得上Incel,但想变帅是肯定的。

一些十几岁的男孩甚至自己都已经成了大网红,比如18岁的弗吉尼亚少年Dillon Latham,他的主页全是一些教你如何变帅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Dillon Latham)

类似地,还有22岁的大学生Kareem Shami,可以看到他最近一个视频就是介绍自己的夜间护肤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areem Shami)

据Shami估计,他的大多数观众年龄都在16~18岁中间,也有很多是14~15岁的青少年。

这个年纪的男孩,想让自己变帅属于人之常情,偏偏TikTok一搜又有大把“教程”,刷两个视频搜索到“Looksmaxxers”简直顺理成章......

不过话说回来,嚼口香糖来获得下颌线,到底是不是智商税呢?

知名整形医生Paul Frank表示,恐怕是的。

Frank听说过这种办法,但他认为,这并不能让你的下颌线更清晰。

他解释说,这些口香糖厂家的想法都基于一个假设:咀嚼一块坚硬的口香糖,可以让咬肌变大。但假设毕竟是假设,不一定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整形医生Paul Frank)

退一步说,即便那是真的,那么从视觉效果看,你得到的也只是一张更方,更宽的国字脸.......

“如果你没有那样的骨骼结构,这并不一定会让你的下颌线变得更尖锐”,他委婉地指出。

“男孩们追求的清晰下颌线,可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凸显。因为年轻人的面部脂肪量往往更多。”

“对于身材苗条,身体健康的男性来说,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很可能会在20~30+岁时看到更清晰的下颌线。即便没有,也可以去追求更有效的治疗,比如美容填充剂、吸脂手术、或射频收紧皮肤。”

归根结底,男生想让自己变帅并没有什么错,甚至“Looksmaxxers”的某些想法——比如“虽然那些高大肌肉男中了基因彩票,但我们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其实还挺励志的;

但正是因为这个群体的鱼龙混杂,有时单纯的自我提升教程也会拐到非常奇怪的方向,比如前文提过的锤子砸脸,又比如产生“仇帅心理”,觉得老天爷不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Looksmaxxing)

积极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价值的观点:即驱动一个人的因素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积极的,一类是消极的。比如“我想获得更健康的身体,所以我要运动”,是积极的;“我讨厌我现在的样子,所以我要运动”,是消极的。

这两者的目标虽然一致,但最后的结果大概率会不一样。

很遗憾,驱动某些Incel去改变的,恰恰是那些消极因素。

所以如何让青少年拥有辨别的能力,让影响最大止于“嚼出一张国字脸”,也许是每个家长都该考虑的问题......

ref:

https://www.thecut.com/article/mewing-gum-teen-boys-does-it-actually-work.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3/11/06/style/looksmaxxing-tik-tok-dillon-latha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