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80年前,诺曼底大登陆上演。盟军在这场史无前例的两栖战中站稳脚跟,从而改变了二战的进程。无疑,进攻一方在各个方面都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而盟军空中力量在数量上的压倒性优势,更是确保了D日登陆的成功。

关键词

15小时对225小时

在诺曼底登陆之前,驻守西欧的德国空军就已经在长时间的空战消耗中被磨平了棱角。如JG 2和JG 26这样的传奇联队仍然存在着,但实际情况是:主力战机的性能已经落后敌方,新飞行员的补充“入不敷出”,后勤保障艰难万端。

就拿1944年3月的数据来看吧。承担着拱卫德国本土天空重任的帝国航空队在这个月中出动3672架次,而这3672架次所对抗的,则是美国陆航第8航空队出动的18000架次(其中重型轰炸机8773架次),以及美第15航空队和英国皇家空军所出动的数千架次。

在这些出击中,帝国航空队损失了349架战斗机,也就是说,出勤战损率高达9.4%。这当然不是白白损失的,德国飞行员在这个月里打下的盟军飞机至少在600架左右,但由于盟军出动的飞机基数太大,使得第8航空队的战损率只有3.3%,这个数字对美国人来说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准备出发的JG 26联队长普利尔,他是德国空军中最先出击诺曼底的人。

对德国空军来说,比飞机报销更严重的问题是飞行员的折损。3月里,德国战斗机飞行员的损失比高达22%,而此前2月的战损比是18%。这些可怕的数据意味着,新人的补充速度根本满足不了需要。

为了弥补局面,德国航校已经开始大幅压缩培训时间,把那些根本还未成型的“菜鸟”们送上前线。1944年初,飞行课程已经压缩到平均每人160飞行小时的水平,几周后又降到112小时。再后来,德国固有的两级航校体制也被取消,那些从初级航校出来的人不再被送去高级航校,而是直接去前线的飞行单位报到。

毛头小伙子们拿着A2飞行证书冲进飞行中队长的房间,证书上写着:该员已完成60次飞行训练,总时间15飞行小时!这有多荒唐呢?做个比较吧,这一时期美国陆航和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飞行员平均训练时间最少是225飞行小时。

关键词

1:10

到了6月6日,D日来临,这一天诺曼底攻防双方的空中实力同样呈现着悬殊的对比数字。负责法国和低地国家的德国第3航空队穷其所能,一共能拼凑出975架飞机;而盟军在这一天直接用于登陆战的飞机是13000架。到了6月10日也即登陆四天后,经过从其它战线抽调兵力的第3航空队达到了1300架的峰值,与盟军飞机的数量之比恰好是1:10。

科尼利厄斯·瑞恩在他的不朽名著《最长的一天》中这样描述诺曼底滩头的盟军飞机:“喷火式、雷电式和野马式战斗机在士兵的头顶上呼啸而过……在它们的上面,B-26中型轰炸机在不同的高度交叉飞行着。在B-26的上面,英国皇家空军的重型轰炸机……在视线以外的厚厚云层上嗡嗡作响。天空仿佛已经无法容纳所有这些飞机。士兵们仰头望去,眼睛湿润了,面孔因一种巨大得无法承受的感情冲击而变形。”

被冲击得“变形”的当然还有德国空军。从D日早上8时到这天午夜,德国飞机总共出动319架次,与之对应的数字是盟军的14674架次。这种严重“失调”的数字对比贯穿诺曼底战役始终,两天后的6月8日,第8航空队出动了2077架次,而在此过程中报告接触到的德国飞机只有130架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1日,1架折翅的P-47,翼下还带着炸弹。

通过第8航空队下辖的第20战斗机大队的战时日志片段,更足以清楚窥见盟军在飞机数量上的巨大优势:

——6月25日夜,出动49架P-38,与15架Bf 109交战。

——6月28日,巴黎以北,569架战斗机护航684架重型轰炸机,有25架德国飞机试图前来拦截,本大队的46架P-38与8架Fw 190和Bf 109交战。

——7月14日清晨,包括本大队在内的524架P-51和P-47参与轰炸机护航,有10架Bf 109和Fw 190前来迎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野战机场准备的P-51和P-47。

鉴于敌人的数量优势,德国空军开始要求出击诺曼底的单位尽量“抱团取暖”,摒弃以往那种几架飞机组成的小队,而改成“分遣队”(Gefechtsverband)的较大编队形式,理论上,每个分遣队不得少于40架战斗机。

实际上,能够派出的分遣队往往连20架飞机都凑不齐,而且为了维持这一数字,那些疲惫不堪的飞行员们不得不在返场略为补充油弹后又匆匆起飞,去迎击似乎是无穷无尽的一个又一个“确实”由40架以上飞机组成的盟军机群。

6月27日,“分遣队”在诺曼底上空奋力一击,JG 27的两个大队派出了20架Bf 109,结果却先后遭到5个美军战斗机大队的屠戮,9架被击落,其它的不同程度受创。这一天,德军先后派出了35个分遣队,总共出击134架次,平均算下来,每个分遣队的实力连10架都不到。

关键词

陨落的王牌们

如前所述,急剧的人员消耗把许多只具有“15飞行小时”资质的德国年轻人推上了空战第一线,结果只能是如落叶般纷纷飘落。而在经历住了1944年前数月持续交战的德国空军各飞行队中,金字塔尖上的那些少数人——顶尖王牌们,往往也被淹没在了诺曼底的敌机汪洋中。

德国飞行精英在诺曼底的战斗细节,清楚地彰显着敌方“数量”的威力。JG 3联队长汉斯-埃哈德·鲍勃少校回忆,“我时常处在独自一人被8到10架‘野马’追击的境地,每每用尽全力才能侥幸脱生。”

这样的幸运只属于极少数。自二战伊始便投身空战的赫伯特·胡伯茨少校在D日系JG 2第3大队长,有70个战果在身,他在6月7日一口气击落3架“台风”、1架P-51和1架P-47,成为“一天里的王牌”。可就是这样一个在诺曼底战场充分展现了德国顶尖王牌能力的人,仅仅两天后就遭美机击落身亡,当时第3大队的数架Fw 190被卷入了“野马”机群的潮水中。

插播一则广告

已经获得136次空战胜利的JG 1第3大队长卡尔-海因茨.韦贝尔上尉于6月7日10时带着10架Bf 109上阵,在巴黎东北被击落身亡,交战情形是,“他和他的僚机同24架野马进行了绝望的搏斗”。

在400次出击中赢得54场空战胜利的JG 11第1大队的齐格菲.西姆施上尉死于6月8日。当时他带领数架Fw 190试图攻击登陆场,但被第339大队的“野马”击落。据说西姆施在看到一个P-51编队后便毫不犹豫地发起了进攻,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原来整个第339大队都在场——另外的飞机躲在云层上方。据统计,这一天仅执行“滩头保护伞”任务的盟军战斗机就多达869架,击落西姆施的是其中数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和英国飞机奋战中的Fw 190

一去不回的还有JG 54第3大队的朗格上尉,他是在诺曼底达到击落两位数的四名德国飞行员中的一个。他死时的情况是:由他带领的3架Fw 190遇上了15架“野马”和8架“喷火”。

对于尖子们这种寡不敌众式的凋零,德国人不免有着“天亡我,非战之罪”的心态。JG 26的联队日志就以一种不服输的口气写道:“我们的飞行员如果有机会进行一对一的单挑,足有把握胜过绝大部分盟军飞行员。”但现实是,在诺曼底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单挑”机会。

关键词

损失交换比问题

不难看出,确保同盟国空中力量在诺曼底天空击败德国空军的第一要素,就是其在飞机数量上的巨大优势。德国空军被这种压倒性优势“压倒”了,不过长久以来,数据统计也在相当程度上掩盖掉了德国飞行员的努力和盟军飞机所受的严重损失。

先来看登陆当日。根据盟军自己发布的数字,他们在D日击落的德国飞机数量约为30架。而同样按照盟军自己发布的数字,美国陆航在D日损失了69架飞机,英国皇家空军损失了34架飞机。也就是说,这一天德国飞机和盟国飞机的损失交换比为1:3.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盟军飞机俯拍的诺曼底滩头

两天后的6月8日,空战强度又形成一个高峰。这天里,盟军宣称击落德机60架,德军宣称击落敌机21架;实际的数字是德军损失了30到35架,盟军损失42架,交换比为1:1.2。

如果考察范围扩大到从D日直到6月30日的整组数据,对比的结论同样有利于德军。

这一时期,美第8航空队损失359架(137架轰炸机,222架战斗机)、美第9航空队损失302架、英第2战术航空队损失322架,这三个单位的损失总数为983架。再加上英国轰炸机部队等其它单位的损失,则盟军在6月间的损失总数在1 200架左右。

同一时期,包括各机型在内,德国空军的损失总数是646架。也即德军和盟军的损失交换比差不多是1:2。考虑到德国空军已经趋向没落,这一结果是颇有些惊人的。无怪乎近期有国外观点认为,“没有哪一支德国空军部队是白白地牺牲在诺曼底的。”

但是,如果以出击架数为基数来计算出勤战损率,那么对比的结论就转而变得对盟军极为有利了。同样是从D日到6月末,盟军总计对法国上空出动99 000架次,这样算起来的战损率仅为1%;而德军出动13 315架次,战损率达到了5%。

换一个算法,以可用飞机数量为基数来换算战损率,那么德军就更加是惨败无疑了。盟军这此期间可用飞机的峰值为13000架,则其战损率略不足10%;德军可用飞机峰值为1300架,战损率竟高达50%!

因此可以这样说,德国飞行员的奋战并非全无意义,却也意义不大。因为和损失交换比相比,最终影响着空战结果的依旧是飞机数量。诺曼底之前,美军在研究二战战例后便提出一个结论,“占有绝对数量优势的一方愿意也可以承受损失,即便往往会付出高昂代价,这一方最终仍很可能获得空战的胜利。”这一观点,果然被恰当地映证在了诺曼底夏日的天空中。

风上风云|云端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