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所追求的,是另一些人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学爸》以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直指当今社会的“鸡娃现象”

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望子成龙”式的父母焦虑、对于教育资源的竞争、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特长招生所导致的“弯道超车”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为父亲的雷大力每一次的尝试都似乎能够将雷小米送进名校,但随之而来的剧情和危机又迅速地证实了这种尝试的徒劳无功。

然而,这种危机又并不是针对“进入名校”这一目的而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危机蔓延的过程中,目的与手段的地位被逆转,与名校失之交臂的结果随之上升为对于个体的社会性否定,危机的不断升级,渐渐将父与子推向了撕裂、冲突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影片对于这种危机事态的呈现却是一种戏谑、荒诞的态度,这也正是影片的喜剧效果的主要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冲突之下的家庭喜剧

在影片《学爸》的开头,一个视角是雷大力(他在小学门口排号),另一个视角是雷小米(他在幼儿园中展示关于穴位的知识),在这之后,几乎没有再见到纯粹的雷小米的单人镜头。

也就是说,在此后的影片中,雷小米的活动是与雷大力高度绑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而言之,雷小米自身的行动能力与欲望似乎都被压制了,他不得不服从于雷大力种种关于进入名校的谋划。

这种压制直到影片的尾声才有解除的信号:雷小米带领班级里的同学来到雷大力的足浴店,在澡堂里愉快地玩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这种影像意义上的对峙表明了父与子之间的权力关系,而影片也并不讳言父亲对于孩子所具备的支配和掌控的力量。

不同于其他将父子关系予以浪漫想象的电影(譬如将孩子与父亲置于同等的话语地位,只在某些特定的时刻才暴露出来的《银河补习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爸》的叙事是在承认这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的基础上展开的,但必须指出的是,在影片中,这种权力关系并不是一开始就十分明朗的。

雷大力与雷小米的父子关系在影片的初始片段,曾经是包含着尊重与平等的要素的,就如孩子雷小米身上混杂了父亲雷大力多种的期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期待中有基于亲缘关系而产生的自然而然的关怀,有由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导致的望子成龙,有因为妻子的去世而出现的补偿愿望。

父子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单纯的支配与服从,这种温情脉脉、颇为理想的位置关系,直到遭遇名校焦虑后才得到了彻底的颠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影片的绝大多数喜剧效果,也正是借由对这种权力关系的展演来得以实现,父亲雷大力对于雷小米的教育既是对这种权力关系的确定,又是对自我父亲身份的确定。

毕竟相较于学历出众的妻子,雷大力的文化程度自然地使他陷入某种自卑和焦虑当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妻子的去世使他单独地肩负着教育雷小米的责任,而这又会使他产生某种对于父亲责任的狂热和迷恋。

换句话说,他对于雷小米的教育成果无法令妻子看到,那么为了弥补这份遗憾,他必须追求社会上最为通行的标准,将妻子的眼睛替换为社会的眼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种焦虑始终无法被雷小米切身体会,就如他所说,母亲去世的时候他才两岁,如今他什么也不记得了,雷大力与雷小米的同谋从一开始就缺乏牢固的基础。

也正是在此刻,父与子之间的权力关系出现了裂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服从父亲的一大前提,便是父亲的选择是站在经验的高度做出的。

不过一旦这种选择自身便是错误的,那么这种伦理关系便会走向荒诞的境地,错误的选择是对完美全能的父亲形象的一次破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自我和解、与严酷的现实和解

“父亲不仅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完美无缺的英雄典范,反而经常显露出自身的脆弱感和无力感。”

雷大力以让雷小米进入名校为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徒劳的尝试,如通宵排号、与温泉的老板交际、购买位于学区的凶宅、让儿子学习编钟、拜托位于上海的妻子亲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努力的举动无一例外都没能让雷小米进入雷大力心心念念的名校,而这种艰苦的尝试与失败的结果的对比,便产生了一种尖锐的讽刺效果。

雷大力的父亲形象的权威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逐步遭到动摇,他与雷小米的沟通方式也开始步向一种暴力式的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且电影《学爸》是以一种父亲内部的视角完成了叙事,它所要讲述的不是父与子之间的和解,而是父亲如何与自我和解,父亲如何摆脱外部性的景观施加给他以及他的孩子的愿景。

因此,电影的幽默氛围不是单纯地出于孩子与父亲在视角上的差异,而是通过描述一种幻象式的荒诞事实,成为所有人共享的终极目标来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种荒诞真的仅仅是荒诞而已吗?

影片对此的态度是否定的。《学爸》在勾勒荒诞的同时,亦积极地讲述着这种荒诞的现实基础,它超越了望子成龙式的文化想象,直接地指向在当下广为蔓延的阶层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影片的一个独到之处,在描述关于孩子的寄望时,雷大力选择了“鲤跃龙门”式的话语。

所谓的“龙门”自然不仅是名校那些颇为严格的门槛,而是雷大力和雷小米们所面临的经济、文化、知识意义上的限制,以及随之导致的种种困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影片的开头,一组镜头以低矮的视角扫过在学校外通宵排队的家长们,它的意味不言自明,那就是烟火气十足的市井场景与渴望得到入场券的家长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它也表明了影片的理想受众对象,不是那些尚未涉足社会的孩子,而是深陷在教育焦虑中的家长们。

雷大力购入那间位于学区的“凶宅”后,父子二人登上天台,站在灰色破旧的小区眺望远处的高楼大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幕中,这种关于阶层跃迁的渴望已十分直白,庞大的楼宇矮小的老式楼房形成了颇具压迫感的视觉对比,两者之间的距离一眼便知。

而位于老小区中的父子二人尽管是银幕中唯二出现的人物,但天台上晾晒的衣物提示着日常生活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讽刺的是,作为远景的高楼大厦却从影像的层面上抹除了那些日常生活的气息,成为一种光鲜亮丽却缺乏具体实质的景观,这也正是影片的喜剧性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消散的原因。

在雷小米跟随耳朵失灵的老人学习编钟时,观众尚能为雷大力的脑洞大开笑出来,但当妹妹在台上表演编钟,雷小米尿裤子之际,老人那风趣的话语也无法减缓此刻的绝望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幕标志着大门的关上,并将这种抽象的、精神意义上的失落转置为羞耻的现实......

因此,《学爸》超越了家庭喜剧一贯的范式,即以代际和解为主轴讲述家庭故事,而是以父亲这个形象为视点,讲述了父亲如何与自我和解、与严酷的现实和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的最后,雷小米在学校大放异彩的剧情是理想化的,它是影片对于教育焦虑以及背后的阶层焦虑的一种妥协式的展示。

但同时,它也是一种象征性质的安慰,它试图慰藉的对象并不是受到家长权力支配的孩子们,而是掌握权力的家长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景式家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在电影《学爸》中,雷大力与雷小米父子是叙事的核心人物,但除此之外,影片还展示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家庭,从而增强了影片的现实主义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多个家庭的展演,实质上是影片对于当今的主流文化价值的确认,它并未虚构一个别人的家庭来对执着于“鸡娃”的父母予以对照性质的讽刺,而是书写着一种遍在的情感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大力多次言说着自己与雷小米的母亲的过往,这种缅怀亡妻的话语从情感宣泄、对爱情的追忆和对家庭纽带的确认变质为一种压迫性的力量

于是妹妹选择离开了她的母亲,雷大力在妻子的妹妹面前全然放弃了尊严,雷小米成天郁郁寡欢,火哥和妻子常常处于争吵的状态。

对于家长权力的滥用最终导致了家庭内部的失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对雷大力和雷小米来说,他们并不存在着价值观上的针锋相对,父子二人秉持的价值观并不是处于水火不容的撕裂状态,父亲的狂热被描述为受到了幻象的蛊惑。

那么影片叙事的最终目标就格外清晰了,撕下覆盖在幻象之上的面纱,让人物产生反思,继而去质疑幻象,当这种反思产生时,影片中家长与孩子的位置便得到了一次倒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惯常的家庭伦理想象不同,在影片中,是孩子促成了家长的主体性的完整,家庭内部的关系也由外部力量所规约的支配权力式,转变为基于情感体认的温情纽带。

对于所有现代家庭来说,基于情感体认的关系纽带才是基础所在,一旦遗忘这一点,那么不论家庭的经济背景如何,都将面临着失序与崩溃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电影《学爸》聚焦于孩子上学难的社会议题,运用颇具幽默意味的叙事手法讽刺了由之发轫的种种荒诞行为,影片现实主义的叙事基调将核心受众定位为家长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它一改代际和解的叙事传统,将核心矛盾放置在父亲的身上,并表明只有家长完成与自我的和解,与孩子和谐共处才有可能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