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人们纷纷打点行装,踏上追寻梦想的道路。从此中国走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一些矛盾也暴露出来。

直到1996年北京西站开通前,北京站一直是中国规模最大、人流最多、设备最先进的火车站,然而在1980年,这里曾经发生过一起震惊全国的大案。

1980年10月29日,北京火车站内像往常一样人潮汹涌。

下午四点多,一个中年人夹着一个铁罐子进入候车大厅,他衣着普通,相貌平平,周围急着赶路的人都没把他放在心上。

谁也没想到,这个男人其实是个索命阎罗,他在候车大厅徘徊了将近两个小时,也不知道他在这两个小时内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挣扎。

终于在晚上六点多,他下定了决心,按下了手中的按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一刻,只见他的身前突然爆发出耀眼的光芒,紧接着一道强烈的冲击波夹杂着数百枚金属碎片,以他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开来。

仅仅数秒后,现场就归于平静,男人化作一百多个碎块布满候车大厅,周围躺着近百名旅客,或血流不止或疼痛哀嚎。

经过短暂的震惊之后,过惯了和平日子的中国人终于反应过来,刚刚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爆炸。

幸存的数百名旅客惊恐地四散奔逃,最终又不约而同地向候车厅出口汇聚。

原本宽敞的大门突然显得如此拥挤,走在人潮前方的人们如同水中浮萍身不由己,任由潮流推向前方。

有的人不幸摔倒,后面的人躲闪不及,直接一脚踩了上去,尖利的惨叫声又让惊恐的人们愈发慌张。

危难之中最惨的还是孩子,一个小女孩和妈妈走失,又被人群撞倒在地,紧接着就被后面的成年人一脚踩断腿骨。

眼看她即将性命不保,一名警察伸手把她拖出人群,才捡回一条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后,北京市公安局的警察赶到北京站,看着现场遍地的伤员、痛哭的小女孩,一股无名怒火涌上心头,又扩散到全身,红着眼睛开始现场侦查。

经过初步调查确认,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爆炸案,现场死亡1人,9人因伤情严重抢救无效去世,另有89人受伤入院治疗。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绝对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恐怖袭击。

爆炸案引发各级的强烈振动,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公安部领导、北京市公安局局长赶到现场指挥调查。

北京军区司令秦基伟、卫戍区政委也赶了过来,协调专业力量开展调查。大批刑侦人员聚集在七百多平方米的候车厅内,一寸一寸地查找线索。

从晚上7点30分到凌晨3点,刑侦人员在现场提取了103块碎钢片、电池碎片和一百多块人体组织,令人震惊的是还发现了84枚子弹头和大量军用编织物碎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勘察结果,迅速催生了几个疯狂而令人不安的说法,进而在民间和国内外媒体上广泛传播开来。

北京市公安局一时还不清楚案件原因,面对不明的案情和泛滥的舆情,也非常头疼。

1980年正是改革开放之初,敏感之时爆发如此大案,刑警们顿感压力巨大。

刑警们无心在媒体上辩解,只能加倍努力查明案情。刑警着重检查了爆炸现场唯一一名死者的尸体,发现他的尸体碎块上布满了烈性炸药残留物。

再结合这名死者身上的伤痕和地面损坏情况,断定炸弹就是由这名死者携带进入车站、并在他身上引爆的,他就是这起爆炸案的凶手。

分析爆炸物残片后刑警认为,爆炸装置为直径6.8厘米、厚0.5厘米的自焊碳素钢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钢筒内填充TNT、黑索金、硝酸铵和二硝基重氮酚,估计装药总量约为1公斤。

TNT和黑索金是两种烈性炸药,二硝基重氮酚是常被用于制造炸弹的起爆药,硝酸铵虽然是常见化肥,但也能引发爆炸。

另外,钢筒外缠绕了军用子弹,内部还有预制金属碎片,可见凶手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增大炸弹杀伤力、引发更多的伤亡。

根据在现场发现的电池碎片等装置,刑警确定凶手还制造了电发火装置用于起爆炸弹。

凶手应该很熟悉炸弹制作,也能接触到军用武器,但是这还不足以确定凶手的身份。

1980年会制作炸弹的中国人不要太多,流落民间的武器弹药更是多如牛毛。

为了查清凶手身份,刑警们只能从他的服装、身体组织上找线索,还请来多个行业的专家协助破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检查衣服碎片时,发现他上身内穿绿色的确良战士服,黑色毛线衣,劳动布工作服;下身的服装特征更明显,是北京服装二厂生产的裤子、北京昌平鞋厂生产的白底布鞋。

看来凶手不是军人,只是习惯于穿着军人服装的工人。

刑警们还在鞋底上发现微量铁屑,结合着装分析凶手应该是北京本地人或者与北京关系密切,应该参过军,现在可能在金属修造厂、农机厂上班。

细心的刑警们还在凶手的衣裤里发现三粒小米,在爆炸现场还找到了一把钥匙、炸碎的毛巾,但是无法确定这些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从哪里来的。

由于没有发现身份证件,刑警们决定发布协查通报,请群众提供线索。不过死者被炸得面目全非,谁能认出来他是谁啊!

幸运的是从事雕塑、美容、摄影的专家们发挥巨大作用,他们配合法医修复凶手的面部,制作了凶手的面部画像。

不过由于技术原因,面部画像做不到完全精准,专家们共制作了三张近似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画像显示,凶手方圆脸、小眼睛、高颧骨,耳朵前肋部有稀疏的粉刺疤,皮肤较黑,稍有络腮胡,寸头。年龄在30至35岁之间,身高1.7米,体格健壮,肌肉发达。

很快,凶手的画像、可能的职业经历贴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深入院校机关工厂街道村镇和部队,基层民警们也带着画像到入京人员、有前科人员中查找线索。

热心的群众迅速提供了成百上千的线索,甚至有的人要求前来辨认尸体。

刑警们彻夜不眠地排查分析线索,遗憾的是大部分线索都无用,直到11月2日,刑警们才查到一个名字:王志刚。

刑侦专家为了缩小查找范围,仔细研究了案发现场遗留下来的东西,他感觉那三粒小米肯定隐藏着什么秘密,或者说能提供什么线索。

这个刑侦专家的父亲早已退休了,他的父亲喜欢钓鱼,当刑侦专家把这个事情告诉他父亲后,父亲非常肯定地告诉刑侦专家:

可以用小米撒在水里进行钓鱼,这种方法在山西一带非常普遍,北京一带不怎么用这种方法,这个案犯很可能来自山西,还喜欢钓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刑侦专家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他建议重点关注北京人在山西工作的,而且喜欢钓鱼的人。

这大大缩小了排查范围,因为符合这种条件的人并不多。各有关单位接到通报以后,及时召开紧急会议,公布案情,发动群众迅速开展了调查辨认工作。

11月2日,光明西里的一位老大姐向社区民警反映,凶手的画像很像邻居家的孩子王志刚,他就在山西工作。

办案人员对此信息如获至宝,火速前往光明西里,获得了王志刚工作单位的联系电话。

再联系王志刚的工作单位山西省运城拖拉机厂,却被告知王志刚在28日私自离开工厂至今未归,他们也在找人。

职业和活动时间和爆炸案凶手都能对得上,办案人员迅速找到王志刚还在北京的弟弟王志强辨认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志强看着照片立马就哭了,他说哥哥是少年白头,和凶手画像对比除了头发颜色不一样,其他的看起来很像。

办案人员闻言又联系了技术部门,法医拔下尸体上几根头发检查,发现头发根是白色的,遂回复凶手曾染了发。

紧接着办案人员又找来公安部两位研究人像的专家,专家比对凶手画像和王志刚的日常生活照,十分肯定地说他们是同一个人。

办案人员觉得距离真凶近了,开始深挖王志刚的经历。他原为北京市人,1968年从北京109中学毕业。由于没什么工作,就响应号召去了山西农村插队。

1973年,王志刚在山西农村报名参加铁道兵,1978年退役后被安置在运城拖拉机厂当维修工。

这些经历和推测分毫不差,但是要确定凶手身份和查出真相,还需要更多证据,于是北京市公安局派出治安处副处长带工作组前往山西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组在山西的工作异常顺利,查到的每一条信息,几乎都和警方推测的信息一一印证。

在火车站,工作组查到王志刚于10月28日晚9点登上火车,于29日下午4点14分到达北京站,和爆炸案时间完全吻合。

到了拖拉机厂,王志刚的领导,领导说他作为维修工,会搞电焊;作为民兵骨干,还参加过爆破训练,焊接钢管和制作炸弹并不难。

工作组掏出凶手衣服碎片照片,王志刚同事回答衣服颜色和王志刚平时着装一致。工作组再拿出那条被炸碎的毛巾照片,同事回答这是工厂统一发放的劳保用品。

工作组来到王志刚的宿舍查找线索,竟然从他的床下搜出来不少“军火”:几块黑索金炸药和若干军用步枪子弹,还有一根被截断的钢管。

再翻出王志刚的鞋子送给警犬鉴定,结果三条警犬都汪汪“回答”和凶手的鞋子一个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王志刚的宿舍,工作组意外找到了王志刚留在工厂的自行车,拿出在爆炸现场找到的那把钥匙,竟然一下子就把自行车锁打开了。

离开拖拉机厂,工作组找到王志刚的5个朋友了解情况。

马姓好友说,由于他要出门,王志刚在10月15日后曾单独住在他家里帮忙看家。他还反映,王志刚有白头发,去北京前5天专门染了一头黑发。

工作组去了马姓好友的家,在房间内发现了和爆炸案现场相同组成的硝酸铵。

另外4个朋友说在大约两个月前,王志刚曾找他们讨要炸药、10个电雷管和一百多发步枪子弹,说是用来炸鱼和打鸟。

至此,工作组有了十足的证据证明爆炸案凶手就是王志刚,可是他为什么会干这种事呢?

王志刚从部队退伍后去了拖拉机厂工作,原本他的表现很好,经常被工厂被领导夸赞。

但是谁也不知道,他的心并不在工作岗位上,不想窝在山西运城这个“穷乡僻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革开放后,曾经上山下乡的插队知青们都可以离开插队的地方,可以选择回乡或者外出闯荡。

王志刚想回北京,但是由于政策原因,他的工作调不到北京、户口回不了北京。

回京的愿望落空,自以为一辈子都要当个穷工人的王志刚变得自暴自弃,表现变得很差,因此工厂调整工资的时候,王志刚被排除在外。

但是他没有反省自己的错误,而是更加的情绪低落,不幸的是,王志刚的女朋友此时又跟他提出分手。

事业不顺,感情又遭遇重创,而立之年的王志刚情绪坏到了极点,竟然和他人发生争执、然后动手打架,又被工厂给了处分。

王志刚的朋友们都觉得他有点不正常,只见他经常悲观地说:“我来这里插队是上当了,现在连对象都找不到,也回不了北京。”

到了晚上还会听到他的宿舍里传出长吁短叹和哭泣的声音,在无尽的痛苦中,王志刚决定死也要死在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拖拉机厂内找到了若干无缝钢管,靠自己掌握的焊接技术做成了炸弹外壳,把从同事那里要来的炸药和硝酸铵倒入管中,外层再包裹一圈子弹和金属碎片,最后他用电池、导线和同事的雷管制作了起爆器。

10月28日,王志刚在宿舍里大哭了一场,终于下定了最后的决心,留下几封写给好友的诀别信,他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

好友们接到信后,发现信中写着“我走了,永远走了,也别找,找也是白费力气”“我去的地方虽不理想,但终究是一个归宿”“今后不会再见了”……

好友们面面相觑,以为王志刚要自杀,报告了厂里;拖拉机厂在翌日发电报询问王志刚家人,但是家人也毫无头绪。

谁也不会想到文质彬彬、性格还有点懦弱的王志刚竟然会在北京火车站制造一场轰动国内外的爆炸案。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公安机关只用了8天时间就查明了案件,以最快的速度平息了社会留言,还群众以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平时应该多历练内心,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

如果遇到自己承受不了的压力或者仅仅是内心脆弱,可以多找朋友倾诉,即使没人能帮你解决困难至少可以缓解下心中压力。

再难也不要像王志刚那样极端,人生不顺、内心痛苦引人同情,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伤害他人。那伤重不治的9人、住院的89名乘客,何其无辜啊!

1、《新中国第一起恐怖爆炸案》;穆玉敏;《人民公安》2011年23期

2、《北京站爆炸案是怎样迅速查破的》魏博民;《法学杂志》1981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