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连任后,第一把火烧向中国

谁也没想到,刚刚获得连任的印度总理莫迪,一上来就对中国发出非常不友好的信号。

3月30日,中国正式发布关于藏南地区地名标准化的公告,具体确认了30个在该地区的公开使用地名。这一举措立即引发了印度的强烈反应,尤其是莫迪领导下的印度政府,对此表达了坚决反对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回应,6月11日当天,新成立的印度联合政府对外宣布,决定重新命名藏南区域内的30多个地名,以此彰显其对争议地区的所谓“主权”。据内部消息,印度军方计划很快公布这些更名地点的清单,并在官方地图上进行相应的更新。同时,有消息称,印度官方正试图借助区域和全球媒体的力量,试图将中印边界争端推至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寻求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在外交政策上,莫迪政府也展现出明显的调整迹象。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于同日宣布,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将遵循“印度优先”和“世界一家”的核心原则。他强调,这些原则将帮助印度在全球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扮演一个“全球友好者”的角色,并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置于外交工作的首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巴合作也遇到了阻碍

值得注意的是,中印关系的探讨,往往伴随着对中巴关系的关注,在外媒看来,中巴关系受阻,等于是印度的胜利。

近期,日本媒体《日经亚洲》报道指出,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访华后,中巴双方的合作并未如外界预期那样取得显著进展。分析认为,巴基斯坦长期的经济困境以及中国在巴工程人员频繁遭遇的安全挑战,使得中国对进一步加大对巴投资持谨慎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夏巴兹此次访问,虽然在巴1号铁路线改造和喀喇昆仑公路改线项目上达成了一定共识,但在扩大整体合作规模上并未实现突破。日本学者据此推测,未来“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可能会受到限制,但中国不太可能完全停止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合作的深化将更多依赖于巴基斯坦国内营商环境的改善。

在此背景下,一些分析家认为,印度新政府上任之初就选择在藏南问题上挑战中国,预示着莫迪政府可能采取更为强硬的对华策略。中巴经济走廊遇到的问题,或将为莫迪赢得更多支持。不过,印度自身面临的诸多挑战,或许抵消这些有利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对外转移矛盾,行不通了

印度新闻网站在同一天,发表了一篇名为《2024年选举五大教训》的文章,其中严厉批评了印度人民党过度依赖“莫迪品牌”的策略。

文章指出,过去十年间,莫迪的个人魅力确实为印人党的崛起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但这种过分依赖个人魅力的做法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显得苍白无力。2024年选举的结果揭示了,依靠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分化民族阶层以转移内部矛盾的传统策略已不再那么有效,相反,它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矛盾,使国家承受力接近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而言,莫迪政府一上台就把手伸到藏南,还是转移矛盾的老招数,毫无新意,也改变不了藏南地区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但是不得不说,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因外部势力的干扰而遭遇重大挫折,对印度而言是一个好消息。可对中国来说,也未必是一个坏消息。因为中国可用的外部渠道,不仅仅只有一条“中巴经济走廊”,今天的中国,已经完全有能力,在各个方向,多个领域,不同层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为自己谋求利益最大化。

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中国有的是路可走,而且路越走越宽,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印度方面,由于奉行偏执且短视的政策路线,其发展阻力必然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博弈和竞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决出胜负的,在这方面,印度完全没有任何战略眼光可言,只不过是跟在中国后面嘤嘤狂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