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起是中唐大历时期的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而且被公认为十才子之首。

唐代科举的省试诗,只有两首为佳,一首是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另一首就是钱起的《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所创造的深杳诗境,悠长的韵味,颇能超越历史时空而永存。

钱起的诗工于写景白描,审美上具有追求精确表现清幽小境的写实倾向,善于从细微之处下笔,精到之处真能笔追造化。

钱起任蓝田尉期间,与王维唱和甚密,创作了一组咏物写景小诗亦刻意追摹王维的《辋川集》绝句,颇得其画理意韵。

下面这首《衔鱼翠鸟》就是其中一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衔鱼翠鸟》

钱起 〔唐代〕

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

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

这首诗的大意是:

翠鸟在高树上俯视水面莲叶的间隙,留心观察那散碎水面上偶然出现的鱼影。发现目标之后,它从高树上一闪而下。

翠鸟猛地分开水面,叼住已经下潜的鱼儿。翠鸟得食以后,跃出水面,便一闪而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小诗生动地描绘了翠鸟捕鱼的整个过程。四句诗分写四个动作。

“有意莲叶间”,翠鸟悠闲地停落在高树上,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却时时窥视着水面莲叶间的动静。“有意”二字见出翠鸟的机警。

“瞥然下高树”,瞥然即突然。一旦发现鱼的行踪,翠鸟立即箭一般地飞下高树,直射水面。“瞥然”二字见出翠鸟的敏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擘波得潜鱼”,翠鸟猛地分开水面,叼住已经下潜的鱼儿。一个“擘”字,写出翠鸟速度之快,力量之大,身手之矫健不凡。

“一点翠光去”,翠鸟猎物到手,疾飞而去,转瞬之间,已成为远空中的一点翠光。“一点翠光”四字造语新奇警策,传神地写出翠鸟凯旋离去的矫捷风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诗寥寥二十字,一个单纯的捕鱼过程,一组短暂的小镜头,然而翠鸟那锐利的目光和敏捷的动作,却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

“下”,“擘”,“去”,三个动词简洁而有力地勾画出翠鸟由上而下、由空而水、由近而远的迅疾身影,给人一种急剧的、目不暇接的感受;它所展示的空间是如此的阔大,而展示的时间却是如此的短促,这种时空的逆差,更突出了翠鸟的飞动之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首小诗,只写翡翠鸟捕鱼的瞬间情状,虽无深远寄托,但描摹之精微,状物之传神,亦足以悦人情性。翠鸟、莲叶、树木,以及被莲叶遮覆的水面,诗意的画面被绿色充满,蕴涵着蓬勃的生机,无疑是一点翠光的充分烘托。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