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开车从上海到安徽400多公里的距离需要五六个小时,那么乘坐“空中的士”,可能只需要不到1小时。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摸索载人空中出租车的标准,可以预见,很快我们真的就能乘坐“空中的士”在城市上空自由出行了。

文 | 一 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12日到14日,第十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下称“上交会”)在上海世博展览馆开展。

一系列新产品、新机器亮相,人形机器人、精准肿瘤治疗、空中的士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关乎民生的最新技术,人类将在更舒适、更健康、更便捷的环境中工作与生活。光看看就很激动啊。

迈着小碎步走来的人形机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空中的士真的要来了!

在入馆人流中,有一位特殊的双足机器人,在众人瞩目下,迈着稳健的“小碎步”完成了从世博展览馆北广场“步行”到H1馆展台的参展之旅。

这是由上海翡沄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通用双足人形机器人,它的“身高”与普通人差不多,白色的身体、黑色的四肢,还戴着一副拳击手套,虽然眼下还是一幅生人勿进的“黑脸”,但在未来可以换上各种皮肤,还可以做出笑、眨眼、翘嘴巴等动态表情,面部表情与人类更加接近。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之下,人形机器人思考与对话的能力也会与日俱增。

OPENAI的出现,好像加速了人类失业的担忧,但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又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制造业和老年护理等领域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讲,这种能够彻底将人类从重复而繁琐的枯燥劳动中解放出来的机器人,是不是更该赢得我们欢呼的掌声,尽管它现在还有点步履蹒跚,但保不齐很快就能端茶送水、一呼百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国内首款植发机器人,通过超清双目相机加上AI算法,红外3D立体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毛囊,智能实时规划提取路径,帮助医生精准提取毛囊。传统人工手术通常需要4至6小时,植发机器人能使手术时长缩短30%至50%左右,简直是秃头星人的大救星啊。

这样能够让生活更美好的机器人,是不是该多来点?

精准医疗眼前一亮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在这次展会上,有两家企业展示了在肿瘤治疗方面令人振奋的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9年的艰辛研发,2024年6月中惠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相控阵列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终于获得了国家批准上市。这套国内首款“相控阵列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

系统能够精确地将超声波能量集中于肿瘤组织,有效破坏肿瘤细胞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免受伤害。系统具有无创、可聚可控、穿透力强等特点,可以实现精准定位、精准能量输出从而实现副作用小、安全、绿色的无创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美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肿瘤治疗范式——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这套系统以创新的技术实现肿瘤细胞原位有效破坏,在达到局部病灶精准根治的同时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响应,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降低复发与转移,从而为实体肿瘤的治疗带来突破性变革,在国际上具有首创价值。

这台机器的体积很小,屏幕上显示着多张影像,CT、核磁影像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可以形成一个模拟穿刺路径,做好精准术前规划。接着,工作人员将一根直径不到2毫米的探针,穿刺进入离体猪肝组织上。

随后,手术的“液氮冷冻”环节开始了。在机器的作用下,探针的温度在两分钟内从常温极速下降到-196℃,肉眼可以清晰看到,探针部位出现了一个冰球,通过液氮冷冻,以可视的方式标注治疗范围、进行靶区镇痛,同时让系统自动计算下一步的射频治疗能量参数。这一环节结束后,就开始执行“射频热疗”,随着温度的极速升高,这一过程可实现冷冻与射频治疗范围重合,使肿瘤细胞原位崩解,在实现局部病灶精准根治的同时释放肿瘤抗原,相当于将肿瘤变成了“疫苗”,开始对抗自身的癌细胞。

目前,这套多模态肿瘤治疗系统正在瑞金医院、中山医院、肿瘤医院等三甲医院开展临床应用,患者中位无疾病生存期比传统技术延长240天。

对肿瘤患者来说,这两项新技术无疑是天大的福音。

空中的士即将到来

今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定义为“新增长引擎”。本届上交会,上海多家低空经济明星企业纷纷携最新研制的eVTOL亮相。

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是一种采用电力驱动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被称为“飞行汽车”,主要瞄准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飞行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eVTOLM1最大载重700公斤,可乘坐5人,设计航程为250公里,巡航速度200公里/小时。

M1于2023年10月成功首飞,正式成为我国首架自主研发、全国产化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电动系统、飞控系统、复合材料三个核心环节全部实现国产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沃兰特航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是VE25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缩比样机模型及飞行仿真模拟器。

VE25选择安全、高效的复合翼构型,配备8个升力桨和2个推力桨,可乘坐6人,可应用于低空旅游、应急救援、短途运输、航空物流、城市治理与私人出行等多个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VE25在2023年9月成为被华东局受理(TC)的首个载人eVTOL 项目,预计2026年可以取得适航证,全新空中交通时代即将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峰飞航空”)于2021年10月发布了eVTOL盛世龙,在2022年初完成全尺寸验证机转换飞行,并于2023年2月创造吨级eVTOL世界航程纪录(单次充电飞行250.3公里)。

今年2月,峰飞盛世龙完成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首次演示飞行,从深圳跨海飞行至珠海,将单程2.5小时的地面车程缩短至20分钟。

此外,峰飞航空的2吨级货运无人驾驶航空器V2000CG凯瑞鸥,已于今年3月获得CAAC颁发的型号合格证(TC),成为全球首款获颁TC的吨级以上eVTOL航空器。凯瑞鸥货运航空器主要用于低空物流、紧急物资运输和应急救援。目前V2000CG凯瑞鸥无人驾驶eVTOL航空器已获得国内外订单超过200架。其中,中通快递集团将采购30架用于空中快运及货物运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东古智能的展台内,一架长达2.2米、最大荷载能力为5kg、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45公里的油电混动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鸿观”正展翅待飞。

“鸿观”具备5000米海拔高原垂直起降能力,并实现7000米高海拔作业,且每公里的飞行和运维成本仅为市面上工业无人机平均成本的65%,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安全、国土资源、应急消防、基础设施检测等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率先研发目前最先进技术倾转旋翼载人eVTOL的科技企业。E20 eVTOL设计航程200公里,巡航时速260公里,最高时速320公里,是此次参展商中飞行速度最快的低空飞行器。如果说开车从上海到安徽400多公里的距离需要五六个小时,那么乘坐“空中的士”,可能只需要1个多小时。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摸索载人空中出租车的标准,可以预见,很快我们真的就能乘坐“空中的士”在城市上空自由出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台办希望这个美国人好好补补课!补什么?怎么补?

香港“十大恶人”,第一名竟然是他!

一个卖椰浆饭的,被全中国球迷感谢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