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SNEC官网

6月13日,素有“光伏春晚”之称的SNEC光伏展在上海拉开帷幕,作为当前新能源领域的中坚力量,光伏新技术、新产品集中亮相,产业当下的困境和未来的前景也引发广泛讨论。“前浪”尚风生水起,“后浪”已奔涌而至,钛媒体APP注意到,在本次展会上,近两年被视为能源“新风口”的新型储能颇为引人注目,参展企业数量激增,相关产品更是蔚为大观。一位连续多年参展的从业者对钛媒体APP感慨称,“来之前就知道今年储能多,参展面积超500平米的企业也不少,但到了现场还是有点意外,没想到储能馆人气、存在感这么强”。仅从SNEC展位图来看,全部15个展馆中,光伏电池、组件类别和储能、逆变器类别各占5个馆,此外还有一个合并的光伏、储能综合馆,可谓平分秋色。根据粗略统计,储能、逆变器馆中参展企业超过900家,其中又以储能居多。

储能“新浪潮”

“往年来开会,大家都是有钱人。今天来开会,好像大家都变成了穷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SNEC大会开幕式上的“调侃”成了近日新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实际上,从去年SNEC开始,光伏企业管理层、行业专家发言中“警示”“危言”乃至“苦涩”“自我调侃”的成分就多了起来,其典型者如去年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光伏淘汰赛开局”、今年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不能赢了面子输掉裤子,把行业卷坏,把自己卷死”以及上述董明珠的发言(行业大佬问路光伏:打破内卷走出去,技术创新仍可期)。SNEC向来被视为“行业风向标”,会上的“情绪指标”也正是行业当下的写照,去年至今,光伏产业链主材环节价格均遭遇“腰斩”,其中硅料、硅片更是跌超80%,到了今年一季度,连市值TOP10中的不少龙头企业都出现了亏损。

而在新能源的发展中,从地方到资本再到创业者,对“新”的追逐从未停步,虽然这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行业大起大落等问题,但也是新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所在。近几年,政策、市场对储能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尤其以锂电为主流的新型储能,更是迅速成为了“新风口”

根据钛媒体APP的梳理,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明确提出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在“源网荷储”的“储”上做文章备受瞩目;当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资本、企业加速入场布局;2022年初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多个省份提出新能源项目上网需配套储能的要求,进一步推升了赛道热度,产业继而进入规模化高速增长阶段,相关投融资事件一年翻了近5翻,新注册公司呈倍数级增长,行业一度出现产能、人才供应缺口。上述参展从业者也表示,2023年参加SNEC的储能企业、储能产品数量就迅速多了起来,据说还有企业在展会现场挖人。

但行业急流中,也出现了通过“卷产能”“卷价格”来抢占市场的现象,2023年储能电池、储能系统均遭遇“降价潮”,整体产能利用率较低,不少企业经营压力骤增,甚至有观点认为新型储能会“复刻”光伏周期,并更快迎来“淘汰赛”。

虽然从势能上来看,新型储能仍在快速发展期,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超210%,SNEC的储能展馆也是人山人海、人气颇旺。但行业问题也确实无法忽视,不少企业都在聚焦如何破局。从今年SNEC展来看,储能界顶流、新势力悉数到场,技术创新、降成本、出海则成了不少知名企业给出的破局之道。

储能、逆变器主题馆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储能和近年来逐渐加码储能业务的华为堪称顶流。以行业龙头宁德时代为例,该公司展出了天恒零衰减储能系统、EnerD 液冷储能系统等产品,在展会上介绍产品的宁德时代储能CTO许金梅着重强调了技术积累和创新的重要性,称产品长期价值决定于电站的长期盈利水平和维护成本,宁德时代在能量密度上通过创新和技术积累实现突破,打造出了5年容量零衰减、5年功率零衰减的天恒系统产品。此外,钛媒体APP还注意到,宁德时代是新能源中企出海的代表之一,该公司董事长曾毓群亲自负责出海业务,今年还曾发出动员信,称国内越来越卷,下一步将加速出海。

近几年成立、踏上新型储能爆发式增长浪潮的“后起之秀”,如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奇点能源等也在本次展会上颇受瞩目。以去年跻身全球储能电池出货TOP5的海辰储能为例该公司在SNEC上发布了HeroEE 2 户用电源产品方案,同样聚焦在技术、应用场景方面的创新和突破。根据深圳海辰平权英雄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管伟的介绍,高循环次数、大容量、大功率是HeroEE 2 的突出特点,该产品内置2千瓦时(2度电)的能量,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安全、高性能、高集成度的电力工业级电芯,循环寿命可达10000次;同时,其功率达到1000W,可支持高功率太阳能充电;在应用场景上则适配户外活动、家庭用电双重需求,并确保用户在各种场景下均能维持其日常生活及活动的连续性。钛媒体APP也注意到,正如宁德时代、海辰储能的案例所显示的,新型储能行业对各类产品在容量、功率、寿命上的关注日益增加,而在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的两份锂电池行业规范征求意见稿中,也对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精进技术、提升性能已是大势所趋。此外,对于行业当前局面,海辰储能总裁王鹏程曾表示,坚信储能是未来十年最有活力的超级独立大赛道,但2023年行业确实陷入了迷茫期、振荡期,他还判断称到近两年是储能企业排位赛的关键阶段。除了技术创新、质量保障,该公司近来也突出强调了降成本的重要性,其中就包括通过上述“能源平权英雄”系列产品在性能、价格等方面的竞争力,在户储赛道打开新局面。钛媒体APP还了解到,该公司同样高度关注出海业务,今年也将加速“走出去”。

光储一体化

虽然规模体量、发展阶段都有所不同,但光伏、新型储能目前面临的问题却有相似之处,在求解破局之道时,除了在主业上各自努力,融合发展、多元布局也成了重要方向。

光储融合、一体化发展的底层逻辑在于,新能源发电侧的风电、光伏技术存在明显的间歇性、波动性问题,也因此面临着日夜、四季之间供应落差大、不同地区风光资源分布不均匀、发电能力差异大的“时空难题”。钛媒体APP在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康重庆的课堂上了解到,想要建设好新型电力系统,就需要解决新能源电源波动性带来的“又多又少”的矛盾(发电出力高峰期电网头疼如何消纳,发电出力低谷期又需要担心保供问题),目前来看,在技术层面需要寄望于储能的快速发展。钛媒体APP此前的专题文章也曾提及,光储一体化是新能源下一个阶段的关键(新能源:产能过剩与杀价惨烈交织,光储融合模式有望破局)。

在SNEC大会的“第十七届全球绿色能源领袖对话”活动中,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在讨论光伏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时,就表示首先需要加强的是光伏、储能与电网的一体化设计,提升电网对光伏的容纳量。他还表示,如果“光伏+储能”能够在平价条件下形成一个24小时甚至3天发电的系统,就完全能够胜任类似目前火电的主力电源角色。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也在大会开幕式演讲中提到,世界需要更多绿电,而硅基光伏搭配锂基储能,能够开辟光储新的增长极。在6月14日,SNEC还安排了两场全球光储融合前沿技术大会,集中讨论了储能技术发展、光储系统解决方案等话题。

实际上,不少老牌光伏龙头也都在展会上拿出了储能新品,如上文提到的天合光能展出了AI仿生液冷工商业储能一体柜Potentia蓝海2,协鑫则发布了协鑫储充品牌开鑫充电的全新生态战略。而在光伏逆变器领域,根据行业垂媒光伏們的介绍,各家逆变器企业几乎均布局了储能相关产品,其中,逆变器TOP2企业华为和阳光电源,也都在主题馆中展出了储能新品,这些侧面显示了储能行业的发展预期和潜力。此前跨界光伏的家电巨头格力、美的也在加码储能业务,董明珠在SNEC现场推介了号称格力首创的“光储空”(光伏+储能+空调)技术,美的自身和其旗下的科陆电子、合康新能也都在展会上发布了储能新品。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光伏企业都在近两年的年报中提及,要打造储能业务第二增长曲线。

在新型储能企业中,打破光储“次元壁”,聚焦光储融合、光储一体化更是蔚然成风,前文提及的宁德时代、海辰储能都推出过光储融合解决方案或光储一体智能系统。

不过,目前来看,除了各自的产业波动和政策因素外,光储融合发展还需攻克技术难关,继续降低“光伏+储能”的度电成本,保障运营安全并建立健全的光储电站收益模式。今年5月2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的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再次释放出进一步深入推动电力体制改革的信号,此后,源网荷储中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受到市场高度关注,业内普遍认为,改革的深化、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建设能够为光伏、储能的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