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津南区人社局强化就业服务、政策支持、平台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举措,全方位做好青年人才的引育留用工作,为津南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服务通心 满足青年人才就业需求

01

畅通渠道,提供充足就业岗位。

组织开展“津彩南望”系列招聘活动,制定“一步即‘位’来”——大学生毕业季系列活动计划,坚持“每月一专场,每场一特色”, 开展“千个就业见习岗位进校园”招聘专场、大学生人才嘉年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岗位供需双选会等活动。扩大“海棠绽彩”招聘品牌影响力,举办“天工开物 海棠绽彩”京津冀联合招聘专场,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13所院校的近千名高校毕业生参加活动。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校园巡回招聘会15场,提供岗位3.5万余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000余人次。依托“就业云超市”新媒体平台开展直播带岗130余场,发布就业岗位3.7万余个,其中,推出“我为天开找人才”、“探企问岗”、“00后白小白职场vlog”等特色栏目。与各大商超、网红街区合作,打响“人才市集”与大学生创业项目巡展双品牌,打破常规招聘模式,实现灵活多样的青年人才就业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贯穿始终,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

建设“校园就业驿站-E就业体验店”,集政策发布咨询、业务受理经办、就业创业扶持于一体,让高校学生足不出校就能体验到一站式“就业管家”服务。选聘海尔洗涤、肯拓自动化、智创工坊等知名企业高管及创业成功人士组成“职业指导专家库”,进校园开展政策宣讲、职业指导、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劳动维权等活动10场,服务高校毕业生近2万人,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暖心护航高校毕业生走稳走好就业路。打造“高校毕业生人力社保工作站”,“零距离”为在校生提供人才落户、档案转寄、人才测评、岗位推介等全周期服务。打造线上“零工市场”,大力支持推广鸿文人才“高校通”数字化灵活就业平台。开设“青年零工技能训练营”,开展短视频剪辑、网络营销等技能培训8期,500余人参加培训。针对不同院校毕业生资源情况,统一摸排,靠前服务,每年发布《海河教育园区院校就业联盟毕业生资源册》,为各用人单位招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成立由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知名企业、孵化基地等组成的“就业联盟”“创新创业联盟”“职业培训联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的就业创业服务对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挖掘资源,发挥见习实践效能。

开展“青春圆梦”——千岗万人见习实践活动,征集就业见习及社会实践岗位,面向各院校及社会招用青年人才。发挥就业见习“缓冲区”作用,增加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实践机会、提升就业能力、拓展就业途径,让年轻人“在练中学,在学中练”,打好促进青年就业能力提升“组合拳”。紧盯见习学生留用率,大力提升岗位质量、提高留用数量,对见习基地留用数量进行考核,鼓励企业加大留用力度。依托鸿文人才、晨灿人力等服务机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领域开展社会实践。2023年至今,全区就业见习及社会实践人数达到4万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招引并举,汇聚各地青年才俊。

积极参加“创新香港-国际人才嘉年华活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华海清科4家单位参加活动,提供招聘岗位350余个。举办“清”春“南”望 筑梦启航——天津津南企业、院校走进清华大学、“津彩南望·才荟天开”——津南区新质生产力招才引智行武汉站、“津彩南望·才荟天开”——天南大博士生走进天开津南园三场招才引智活动,包括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云致科技在内的49家驻区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参加,共计提供岗位725个。抢抓“春招”、“秋招”黄金期,带领区内多家重点企业组团参加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校园招聘活动,并就人才培养、项目合作等开展深入对接,力争招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为我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研学拓岗,打造特色人才品牌。

开展津南区“梧桐计划”系列活动,聚焦企业人才发展,评选“津南区十大雇主品牌”,聘任“招才引智”大使。组织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学子开展实践研学活动8场,征集“青春体验官”优秀短视频40余个。组织海教园院校师生走进天开津南园等访企拓岗活动6场,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12所海教园院校的1000余名师生深入天开津南园及津南区重点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科研水平及创造潜能,沉浸式感受津南日新月异面貌和创新发展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政策通达 解决青年人才后顾之忧

01

出台新政,吸引青年人才创业就业。

积极落实“津南十条”人才新政,出台《津南区人社局关于印发加快引育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措施实施细则》,并做好政策咨询、解答、申办等相关工作。摸排青年创业者金融需求,成立9个助企服务组,开展精准、高效对接服务。2023年至今,面向青年创业群体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09笔,3634万元。完善区级就业创业政策,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岗位补贴、大学生创业岗位补贴等政策,在市级补贴之上,区级财政继续进行等额补贴,鼓励更多青年人才投身津南创新创业就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创新解读,提升宣传服务质效。

开展“人才政策畅通行”活动,制作《就业创业政策清单》、“津南十条”政策宣传短片及一图读懂等,与海教园各高校和区重点企业协同联动,开展政策宣讲、职业指导等讲座。截至目前,已在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9所院校开展20余场宣讲活动,发放《就业创业政策清单》8000余份,全面提升我区青年人才就业创业服务生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开拓路径,贯通人才发展通道。

推进鸿远电气、荣程钢铁等4家企业申报认定为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机构,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激发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动力。推动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院校的互联网营销师、区块链应用操作员、网约配送员和电子商务师4个“新业态新模式”相关职业工种社会评价认定。支持有条件企业、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申报市级、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我区现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3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6家。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核理化院张世军、华海清科许振杰2人申报并荣获“海河工匠”称号,华智鑫机电高技能人才王岳军、华海清科高级技术人才张国铭等人申报并入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中王岳军同时成为我区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第一人。畅通技能人才晋升职称通道,为高技能人才张金财、林广鑫、任登金等人申报专业技术职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动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台通聚 厚植青年人才发展沃土

01

放眼世界,搭建海外引才平台。

推进天开海归小镇建设,举行天开海归小镇启动仪式,引进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领禾管理、北京络可英签订引才合作协议,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举办天开海归小镇走进武汉高校活动,与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对接,就海归小镇优势特点进行推介。与知名高校涉及海外人才相关处室密切联络,先后深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就海归小镇留才用才工作开展沟通交流,努力将天开海归小镇建设成为重要的海外引才标志性平台。推出“海归人才领航计划”,激活海归人才专业优势,通过对接海教园高校,实施海归人才科研项目摸排行动等,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对区内有转型升级需求企业,在技术更新、工艺优化、装备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等方面,提供专业人才服务,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精准度,促进校地产教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聚焦融合,推进校企“产学研”基地平台。

积极推动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津南基地建设,发动区内重点企业拟定需求项目,2023年至今,组织区内重点企业申报实践岗位81个,最终25名清华研究生选定实践岗位,并开展实践活动。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签订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协议,共同做好研究生基层实践各项工作。聚力博士后平台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技术攻坚、成果转化提供高水平平台支撑。截止目前,津南区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在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7家,市级留创园1家。坚持服务中荐才,采取专人上门服务、现场办公服务等方式,积极做好博士后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推进平台企业与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关系,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人才协议及项目合作协议,为博士后平台建设及高端人才引育打造良性循环新模式,推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深耕培训,打造技能提升平台。

实施青年群体“万人技能提升行动”,2023年以来,共培训2.1万人次,涉及人工智能操作员、互联网营销师等38个职业。推进荣程钢铁与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共建天津金属材料与质量管理工程产业学院,打造成立荣程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校企特色课程,实现 “毕业即就业,上岗即定岗”。截至目前,已完成三届订单班学生培养。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与理想汽车实施“扬帆计划”,形成 “全场景基地、全适用标准和全流程衔接”的技能人才培养生态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大兴赛事,构建创新资源转化平台。

连续举办五届津南区创新创业大赛,发掘整合区内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加速搭建资本、市场、产业对接平台,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帮扶指导,积极推动赛事成果转化落地。选拔我区10余个优秀企业团队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凯尔测控、壹刻幻象团队项目脱颖而出,先后荣获全国博创赛创业组银奖、创业组铜奖,并在天开津南园实现成果转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态、绿色、充满活力的津南正不断吸引着海内外青年才俊投身津南、建设津南,津南区人社局也将不断优化人才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营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发展环境,力争把津南打造成青年人才聚集的“新高地”和创新创业的“策源地”,持续谱写津南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津南人力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