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然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日,有不少货运司机反映,在货拉拉、满帮集团的运满满等货运平台上,货主发布的用车信息,货物重量远远超过了车辆的核定载量,他们想花小车的钱拉大车的货,却通过平台把超载的风险转嫁给了司机,甚至有司机因为超载取消订单却被平台判定要承担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种10吨的货只要4.2米的车?央广网

最新消息显示,货拉拉方面表示将对错误判责的超载订单予以纠正。而满帮平台则表示,他们只是信息撮合平台,有没有超载,订单能否成交,需要司机和货主沟通核实。

关于超载标准,其实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等文件中有详细的说明,这些都已经是国家层面落在纸面上的规章制度,也是不管个人还是平台都需要明确的底线。作为一个货运平台,却任由货主发布超载订单,不加限制地“照单全收”,甚至还处罚一些拒绝接受超载订单的货车司机,这确实是说不过去。

的确,如平台所言,囿于货运平台接单的特点,订单最终能否成交,还需要司机和货主进行沟通核实,也即是否超载,往往并非平台所能够完全掌控。但是,作为行业性平台,一旦默许超载订单的发布,就显然会给司机和货主都传递出一种明显的“暗示”,即超载是被允许的。由此其也成为货主与司机进行沟通的一个基础,这里面的倾向性给双方带来的影响显然不应该低估。而一些司机反映,自己在拒绝超载订单后遭遇扣分,这更是直观地体现了平台对超载订单的“鼓励”意味,就更站不住脚了。

不可否认,货运平台的系统中不无相应载重标准的提示,但货主依然可以随意发布超载订单却是事实。这种情况下,一边强调“明令禁止超载”,一边声称“具体情况需要货主和司机沟通”,更像是为纵容超载“打掩护”,将责任和风险完全推给了货车司机。媒体报道后,平台承诺会对错误判责的超载订单予以纠正,并强调“司机在接单时,对于超载超限货源,可无责拒绝承运”。且不说这样的承诺是否能够实现,还有待观察,最关键的一点是,平台对于货主是否还能继续发布超载订单这一要害问题予以了回避。也就是说,到底如何对待超载,货运平台的立场和态度,依然不够明确。

货运行业超载现象多发,有着复杂原因,的确不能完全归咎为平台的漏洞。但是,正因为超载现象较为普遍,平台更应该在遏制超载上有一些相应的行动,而不是继续给这种行为推波助澜。就算平台对自己的定位是“信息服务”,其功能也不应该止于纯粹的信息整合,而应依照货运行业的相关规范,履行相应的警示、引导责任,拒绝为超载等不合规行为提供便利,这并不算什么高要求。

近年来,国内对于超载乱象治理频出“重拳”,而要绷紧道路安全这根弦,保障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平台由于有着大数据基础和信息撮合能力,在这一环其实是有不少可以努力的空间的。一定程度上说,平台放任“超载”,或者说为了追求单量,就不惜默许超载,这其实也是一种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自我退守。从长远看,无论于平台社会形象的构建,还是于与监管的良性互动来说,都并非好事。在这个问题上,各货运平台理应有更周全的考量。(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