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高端轨道交通设备,一直是作为一张代表着中国形象的“名片”和“王牌”,备受国际关注。然而,因为中美博弈日益加剧,这让中国的这张“名片”在海外推广时,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不过,就这几天,塞尔维亚那边传来一个好消息,中国正式将在巴尔干打出一张“王牌”。

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消息,中国专为“匈塞铁路”研制的“高速动车组”,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亮相。这也意味着,中国高铁装备,第一次以完整技术形式,进入欧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塞尔维亚那边铁道部门的说法,中国以“复兴号动车组”为蓝本,根据塞尔维亚和匈牙利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和改变,而设计出来高速动车组。预计会在2025年底投入使用。因为考虑到塞匈两国的电力布置和覆盖状况,这次的动车组没有考虑沿用中国这边的习惯,而是安装了动力电池,让动车组可以在无电区域也能自主续航。

直观地说,中国这次能把高铁这张“王牌”打出去,且最后落到实处,还是有些意外的。因为很大程度上来说,这是在向欧洲本土的轨道交通、西方推广到全球的“国际标准”,吹响了进攻号角。可能大家听着有些模糊,我们详细来说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先单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欧洲轨道交通的厂家其实是非常多的,阿尔斯通、西门子、贝阿萨因、斯柯达等等,中国的高铁项目想要进欧洲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中国能在中东欧拿到项目,一来是因为两国关系摆在这,经贸合作密切,比如“一带一路”倡议;二来,就是中东欧市场很小,欧洲本土厂商看不上。这就给了我们机会。而这个项目,会是我们的一个“名片项目”,是用来展示中国技术实力的。从这里开始,中国将对欧洲核心市场,发动“进攻”。

从战略角度上看,这涉及到了1个最核心的东西,“技术标准”。匈塞铁路是一个完全以欧洲轨道技术标准建设的。现在中国将我们的高铁技术搬到这里来,相当于是我们的装备技术和欧洲技术标准互联互通的技术对接。这一点非常重要。

在过去,中国作为制造大国,但虽然使用的是自己的技术,自己的专利,可想要走出去,就必须符合“国际标准”。你想走出去,就必须遵守别人定的规矩和技术标准,自己的专利价值也就只限于国内了。这一套手段,就是妥妥的打压一个国家的技术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到匈塞铁路这个事情上的“技术对接”,相当于是中国在输出自己的“技术标准”,但又不会像西方那样咄咄逼人。体现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多边合作、相互尊重”。这一套流程,如果能有效展现,会成为中国在国际社会里的“撒手锏”。其他国家也会更愿意对接这样一个愿意包容、平等的技术合作,而不是单方面垄断话语权的“西方标准”。

坦率地说,中国这一次的战略规划,会是一场攻坚战。但是一旦事成,这就相当于是在挖西方霸权体系的“根”,或将影响数十年的国际往来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