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绞圈房子虽然在城市化进程中

难逃被历史长河淘汰的命运

但这份记忆却是无法湮灭的

更是我们的乡愁所系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四季,我们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话说绞圈房子》。今天,继续它的故事。

我原来一直以为,上海市中心区是有绞圈房子的,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早已全部拆光了。随着这些年宣传力度的加大,绞圈房子的知识很快得到普及,记载绞圈房子的各种文字也多了起来,长期不被重视、甚至已被遗忘的这种传统特色民居重新得以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上海市中心区残存的绞圈房子也终于浮现了出来,为绞圈房子的上海地图增加了很多点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4 浦东新区周浦镇棋杆村顾梦生家绞圈房子(冯国鄞提供)

《闸北老建筑印痕》[1]就记载到好几处绞圈房子,尽管在记载这些老房子时,作者对它也还很陌生,以致书中都没有写明名称,但从表述的内容和提供的照片看,可以肯定实际就是绞圈房子。如“钱氏家族的百年豪宅”题头照片,是温举珍先生拍摄的,一看就是一幢三埭头的绞圈房子,它坐落在海宁路457弄。(图35)2016年8月13日,交通大学冯国鄞教授前去考察老宅时,就巧遇钱氏第三代后人,明确说这是他们祖上建造的绞圈房子。十天后的下午,我在冯教授陪同下,也实地踏访了钱氏老宅。尽管里面的房子多处分割,但基本格局还是原来的,原梁、原椽还在,客堂是23豁的,连正梁下面的官帽翅也还在,的确是幢绞圈房子(参见图35)。据温先生考证,钱氏这幢老宅建造于清光绪二年(1876),距今140多年。如仔细察看下图照片,还可发现紧贴钱家老宅右边的另一幢房子,是幢两进式的绞圈房子。《闸北老建筑印痕》中“陆氏原住民居”篇中,也写到了好几幢绞圈房子,但都没有点明,如七浦路上的“砖雕门楼”(其实就是仪门头),天潼路上的“老墙门间”等,列举的这些形制结构、建筑构件,都证明它们是绞圈房子。而七浦路264弄1号老宅,更写明是前后三埭,正中间为墙门间,有一座残破的砖雕门楼(仪门头)等,这不是绞圈房子是什么房子呢?

[1]上海市闸北区地方志办公室、上海市闸北区档案局[馆]编,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15年5月第1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5 上海市区海宁路钱氏绞圈房子(温举珍摄影)

早在2010年12月,我将《绞圈房子:极具特色的上海本地老房子》一文贴在博客上,除了因好奇引起博友围观外,一位名为“路遥”的博友留言说,上海老城厢艾家弄“80号有拟(疑)似你说的仪门”“此类住宅,上海老城厢还有,在艾家弄,据传为明艾可久宅。如博主为古建筑专家可前往看看,我分辨不出究竟是什么年代的建筑。”还发来了艾家弄80号仪门头照片,(图36)要我辨别,并建议我“前往看看”。后来我同《上海老年报》记者丁元元一起去踏访,看到80号确实是幢绞圈房子,照片上的仪门头还在(可明显看出仪门头是北向的,前面是墙门间),只是已被抹上了涂料。如这位博友的说法可信,艾可久后裔不仅在浦东建造了绞圈房子,在上海老城厢也建造过绞圈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6 上海老城厢艾家弄80号仪门头(路遥提供)

2016年6月24日晚上,《新民晚报》记者董纯蕾发给我几张老照片,是她同事二三十年前拍摄的,要我辨认里面的老房子是否是绞圈房子。其中一张是1970年代上海万体馆初建时照片,广场前面还有很多老房子尚未拆除。那个地方现属徐汇区,当时还属上海县龙华公社天钥大队,都是农村房子,其中一幢老房子特征非常明显,可肯定是绞圈房子。(图37)这个地方就在土山湾附近,当年编撰《松江方言教程》的那些外国传教士们说不定看到过这幢绞圈房子,说不定看到过周围更多的绞圈房子,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7 上海体育馆前的绞圈房子(董纯蕾提供)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四季,我们邀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话说绞圈房子》。

在上海,有一种比石库门出现要早得多,从形制到结构也更具特色,且分布范围也比石库门广得多的老房子,它就是绞(方言读音gāo)圈房子。它是海派建筑、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的是本土建筑的继承,积淀的是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方言土语等文化元素。

作家、上海地方志研究者褚半农先生从小生长于闵行莘庄地区,在老家褚家塘的绞圈房子里住了近40年,不仅充满回忆,更颇有研究。1983年在参加上海第一轮地方志修纂工作时,他根据房子结构特点及民间读音,将这种房子的写法定名为“绞圈房子”,记入了《上海县志》中,最早让本地特色民居“绞圈房子”正式载入地方志中。

本书是一部学术成果集,更是上海郊区、尤其是闵行区建筑历史变迁、人文发展轨迹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2024年6月起,第十四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图文:明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