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军事报道,距离美菲合谋操弄所谓“南海仲裁案”已过去8年,在美国的支持下,菲律宾准备发起新的对华诉讼,美方利用其在国际法释义上的先发性优势准备下场。这一局面下,中方势必要在法律战、舆论战层面加大对美、菲反击。“南海仲裁案裁决之审视”国际研讨会近日于山东青岛召开,与会学者再次明确了美菲相关操纵的非法性。指出所谓仲裁完全是越权审理,中菲南海争端的实质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这一点并不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适用的调整范围中。

中方在所谓仲裁之前,也已基于公约规定对相关问题作了排除性声明,这使得仲裁庭越权审理的特征突出。相关仲裁与“当事国同意”这一基本的国际法原则冲突,其裁决本身非法无效,在国际法治领域引发恶劣影响。英国国际法研究人士安东尼·卡蒂指出,仲裁庭相关做法未参照已有国际实例。全球多国提出了同中方在南海情况类似的海洋主张,仲裁庭对相关事例的完全忽略态度是荒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仲裁已成为域外势力干涉区域局势,同中国进行地缘对抗的切入口。美国将中国在南海捍卫主权的行动进行污名化,以此为自身炮制借口介入区域事务。中国副外长孙卫东6月7日到8日赴老挝出席东亚合作系列会议,期间就南海问题指出,域外干涉介入是当下南海面临的最大安全挑战。美西方国家基于地缘政治目的,挑拨激化海上分歧矛盾,对沿海国家基本权益构成损害。孙卫东阐明中方原则称,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无可争辩。

对于南海问题的解决,中方依循双轨思路。在国家层面坚持以对话协商妥善管控争议立场,在区域层面立足《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促进各国共同保障区域和平局面。近期,随着菲方配合美国持续动作,引发事态继续升温,中方对应增强了对菲方实施封锁的强度。菲律宾对坐滩船进行海上运补的路径受阻,中方对其以空投方式实施的物资补给也依法执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海警对其空投物资进行抵近查验及必要处置,履行基于中方主权下的执法义务。菲方对此扯出新花样,5月19日其以转运病患为由,在不向中方提前通报情况下试图借机将物资运抵坐滩船。中国海警现场对其管控处置,菲方依惯例对中方发出污蔑后,中方公布现场视频信息,有理有据表明菲方指责的不实性。

杜特尔特时期的6年中,受益于2016年中美南海对峙中中方胜出的军事事实,菲律宾国内意图生事的势力被暂时压下,中菲“君子协定”得以具备实施空间。当下菲亲美势力在南海问题上卷土重来继续制造事端,这既是中方面临的挑战,也是双方共识、约定失效后,中方在实际碰撞中延伸海权体系的机遇。面对美菲的挑衅,中方在多个层面实施行动。中国海警执法新规将于15日生效,其中明确了对外国犯罪人员实施行政拘留的实施标准,完善对菲方人员实施惩治的法律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区域层面,随着东盟国家逐步融入到以中国为中心的产业体系中,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磋商被注入动能。国际法层面,坐落于香港的国际调解院相关事项持续推进。中国持续进行的练兵备战与海上军力建设,为中方从容应对局势提供底气与力量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