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桑蚕产业具有“见效快,回报高,资金回笼周期短,成本低,产业链广”的优势。近年来,普定县积极探索桑蚕产业的发展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在全县推广。

走进贵州谷父蚕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蚕房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摆放的5层高架子,其中有2-3层的架子上摆满了蚕宝宝,它们安静地趴在蚕床上,专心地啃食着鲜嫩的桑叶,为它们后续的茁壮成长以及吐丝结茧积极地蓄积力量,同时也为蚕桑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着自身独特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片种植的桑叶。

贵州谷父蚕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张舒舒介绍说:“我们从2021年年底种植了120亩桑树,第二年我们就成立了这个公司,开始饲养蚕,一开始饲养蚕的时候,我们场地有限,桑树也还没有到丰产期,一年就喂两批,一批喂了8张,今年是第三年了,桑树已经成林了,一批可以养殖15只左右。”

在发展桑蚕种植养殖的同时,贵州谷父蚕母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扩建饲养场地,引进先进的设备,养殖方式也逐渐实现半自动化,提高了喂养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同时,因饲养规模不断扩大,每天需要喂养3000斤左右的桑叶,用工需求逐步增加,每天可提供15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人正在给蚕喂食桑叶。

“我今年62岁了,在这个厂里给他们养蚕,每天都付我100块钱工资,基本上天天有工作。除了养蚕,我还可以上山去剪枝、施肥、割草,摘蚕茧。”工人高克琼高兴地说道。

眼下这批蚕是该公司今年饲育的第二批蚕子,这批蚕宝宝已经进入饲育的第七天,再过3天左右,所有的蚕宝宝将开始吐丝结茧。采访中,管理人员张舒舒算了一笔经济账。“如果我们按照上一批的这个产量来算的话,一张是130斤,15张可以结茧2000斤左右,价格是35一斤,我们现在这一批15张可以将近达到7万块钱。”张舒舒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间里忙碌的工人。

农户信心满满的背后,是有贵州众鑫沣源蚕业有限公司作为强大的后盾。该公司作为全省首家人工饲料共育小蚕基地,以SPV项目模式积极探索推进家庭农场蚕桑养殖配套项目,还为养殖户培育蚕种、提供技术指导、回收蚕茧,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养殖。县农业园区还派驻干部到贵州众鑫沣源蚕业有限公司,专门服务桑蚕产业,助推全县桑蚕产业发展。

近年来,普定县通过以点带面的形式,逐年增加桑蚕种植养殖规模,推进产业持续发展,同时,该县依托桑蚕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促进茧、丝、绸一二三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蚕蛹。

“普定县从2017年开始种桑养蚕,规模逐年增加,自从引进山东广通蚕种集团,技术也逐步成熟。截至目前,普定县种植桑树5000余亩,涉及7个乡镇,50余户农户,其中2500亩已经成林。今年,我们可以饲养2000张蚕种,生产100吨蚕茧,解决4000个劳动力的就业,实现产值1500万元,同时带动百姓养蚕收入800万元。”普定县农业园区副主任吴启迪说。(文/图 杨田、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