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青花的蓝白相映,

没有彩瓷的繁复缤纷,

纵然仅纯净一色,

却不输于“浓抹淡妆”,

这就是单色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色釉

又被称为“一色釉”、“纯色釉”。由于瓷釉内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不同种类的单色釉瓷器烧成后会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单色釉瓷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讲极简,

宋朝是最早的极简。

古代美学,

到宋代达到最高,

要求绝对单纯,

就是圆、方、素色、质感的单纯,

用墨画画、烧单色釉瓷器,

画画不用颜色,

这就是极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汝窑天青无纹水仙盆

“雨过天青云破处 ,这般颜色做将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色釉在这时期进入了发展期,

在明代得到进一步发展,

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清代

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

釉色纯正、明快,

部分单色釉瓷,

釉下的暗刻刻花,

似有似无,

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

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

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色釉被认为是瓷器收藏的最高境界。

看一色千秋,万彩归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 白如梨花

白釉是瓷器的本色釉,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白瓷是宋代陶瓷的精粹,北有定窑,南有景德镇青白瓷。永乐朝创烧的甜白瓷,有“汁水莹厚如堆脂,光洁如美玉”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 青如碧玉

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宋瓷中官、哥、汝、龙泉、越窑、耀州窑等都烧出了不同程度的青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颐斋手工汝窑茶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 红似朝霞

红釉以氧化铜为主要呈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等。从唐代开始,制瓷艺人就发明了红釉烧制技术,长沙窑的铜红釉是如今能看到的最早的红釉;但真正纯正、稳定的红釉是明初永乐创烧的鲜红色釉;至宣德年间,技术日臻成熟,景德镇烧制出了大名鼎鼎的祭红(霁红),因其烧成技术极难掌握,有“千窑一宝”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颐斋芳菲茶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 黄承天德

黄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明代,到弘治以“娇黄”为第一。但是因其谐音“皇”,黄釉瓷历来是皇家的专属,象征权力与尊贵,严禁民间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颐斋黄釉天地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 蓝比深海

蓝釉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等。最早见于唐三彩里。入明以后,特别是在宣德时,蓝釉器物多而质美。后人把霁蓝、霁红、甜白并列,推为宣德单色釉瓷的三大“上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颐斋祭蓝釉葫芦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绿 绿比翠玉

绿釉包含郎窑绿,苹果绿;低温绿釉有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我国早在汉代就已用铜作着色剂烧制铅绿釉,宋金时期,绿瓷首推定窑,称为“绿定”。明代,色彩独特的“孔雀绿”烧制,打破了前朝绿釉皆呈深暗青绿色的局面,达到了亮翠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颐斋冰清茶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 黑如漆墨

烧造黑釉瓷的窑口众多且时间长久,绵延千年。黑釉瓷早在东汉就已出现。宋之黑釉首推建盏,其原因在于宋代饮茶习俗的改良。康熙一朝,景德镇则烧造出著名的黑釉——乌金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色釉,

大美至简,

却并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现在很多人穷,

穷的不是物质,

也不是文化,

而是审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恰当的审美,

生活剥露出最务实最粗俗的一面,

惟愿能在这单色釉中,

领悟极简美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