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博物院开展“曜石生辉——长白山旧石器考古成果图片展”,这次展出是基于“考古中国”之“吉林东部长白山地区古人类遗址调查与研究”重大项目的考古成果进行的集中展示,为公众揭示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东亚地区古代人群技术与认知能力的快速发展,也反映了长白山地区在东北亚古人类演化与迁徙扩散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次展出包括“考古中国 探秘长白”“石光记忆 史前足迹”“遗址发掘 图景重现”“持续深化 价值阐释”四个单元的内容,共展出28个展板。

第一单元主要介绍了“考古中国”之“吉林东部长白山地区古人类遗址调查与研究”重大项目相关成果。该项目在长白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史前黑曜岩产源基础材料积累、东北亚石叶、细石叶技术扩散研究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单元主要介绍了通过系统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已累计发现遗址700 余处(含打制石器地点),获取了大量不同时代、不同分布地点的黑曜岩石制品、原料等标本以及 7000余组黑曜岩微量元素数据。这些发现为进一步研究长白山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空间分布规律、人口密度、黑曜岩流通网络、石叶和细石叶技术扩散等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单元通过实景图片对桦甸寿山仙人洞遗址及抚松枫林遗址进行直观介绍,介绍了从小石片工业到细石叶技术的发展过程,对揭示古人类对高纬度地区极端环境的适应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单元介绍了“吉林东部长白山地区古人类遗址调查与研究”重大项目在助力人才培养、推动科研发展方面的成果。项目的实施,极大推动了东北亚考古研究的发展,也进一步凸显了长白山地区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巨大潜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项目组将以桦甸寿山仙人洞、和龙大洞、护松枫林等关键遗址为抓手,集合地质学、沉积学、年代学、古环境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多团队协同攻关,最大限度地提取考古遗址的科学信息,持续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模式,切实加强长白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的研究、保护和宣传。

通过本次展览,一项项重要的考古成果走进公众之间,提升了公众对吉林东部长白山地区古人类遗址调查与研究的关注,让公众了解到长白山地区是中国北方细石叶技术起源的关键区域,让文化自信牢牢植根在公众的内心深处。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