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贵州省副省长张敬平,贵州省副省长罗强,贵州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邱祯国围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贵州:在建设数据存储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算力产业、人工智能

发布会上,李炳军表示,“近年来,我们把工作重心从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转到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上来,坚定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也就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李宣璋 摄

李炳军介绍,“我们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前提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改变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总量迈上了2万亿元新台阶,高质量发展成为贵州的主旋律。”

他表示,“这些年,我们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速、高于经济的增速,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致力于发展乡村产业,现在的贵州到处是茶园、果园、田园、森林,全省特色产业、林下经济加快发展。”

李炳军介绍,“这些年,我们用好自然资源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但也孕育了丰富的矿藏,4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

近年来,贵州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就是把矿产资源探准、开好、用好,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省级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各市县都在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8%,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同时,贵州大力推动山地特色农业、旅游业提质升级,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开始形成。

李炳军指出,“这些年,我们全力守护好贵州的绿水青山。”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世界自然遗产全国最多,动植物种类全国第三。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主要河流出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1000多亿立方米优质水源。可以说,贵州好山好水好风景,好酒好茶好生活,是养身养心养健康的好去处。

李炳军表示,“这些年,我们努力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每年近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去年新增各级各类学位18.62万个;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诊运营,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体系加快健全,贵州的教育、医疗条件正在加速改善。我们大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贵州各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和谐。

据悉,贵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49种矿产资源储量在全国排前10位。贵州怎样依托这些矿产资源,构建富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李炳军表示,贵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了让这些宝藏的经济价值得到更好地发挥,我们根据比较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选准主导产业,加快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就是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白酒生产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先进装备制造基地

李炳军介绍,这“六大产业基地”,既服务国家大局,又有贵州特色和优势,既有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创新发展。贵州的煤、电、烟、酒等传统产业,这几年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实现了“老树发新芽”。李炳军表示,“比如煤,我们通过规模化、智能化手段提高生产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江南煤海’更加实至名归。”

贵州推动产业链延伸,大力推动煤化工与磷化工的耦合发展,贵州的煤正在成为现代化工的重要原料。例如,过去贵州火电以30万千瓦机组为主,现在66万千瓦的超超临界机组成为主力。同时,我们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6%,实现了水、火、风、光、储“多能互补”,我们在保障本省用电的同时,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周边省份送电,贵州能源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贵州抢抓机遇,加快布局发展新能源电池、新材料、智能算力、先进装备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贵州的磷化工业,在稳定化肥供应、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向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伸,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双赛道发展,现在全国电动汽车中,每三辆就有一辆的电池用了贵州的“磷元素”。

再比如大数据,贵州在建设数据存储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算力产业、人工智能,华为云、中国电信等智算中心落地,贵州成为全国智算资源最多、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我们的算力将为东部乃至全国算力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村超”“村BA”的土生土长和原汁原味,让贵州“火爆出圈”

贵州的“村BA”和“村超”持续火爆,作为民间自发组织,村民自发参与的乡村赛事,不仅受到当地群众的积极参与,也受到了全国观众的广泛关注。贵州的乡村赛事有什么特别之处?张敬平表示,“村超”“村BA”让贵州“火爆出圈”,就在于它的独特之处。

第一个关键词是“快乐”。走进“村超”“村BA”的赛场,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欢乐氛围。上万人的看台座无虚席,耳边是呐喊声、加油声、喝彩声,这就是体育带给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一种快乐的表达,而这种快乐又集中反映出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贵州各族群众在精神上、物质上深层次根本性的“千年之变”。可以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贵州人民更加自信、更加自强。

第二个关键词是“文化”。“村超”“村BA”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场文化盛宴。在比赛的间隙,包括芦笙表演、木鼓表演、侗族大歌等各种民俗表演轮番上阵,体现出贵州多彩文化的各种元素,而且场内场外随处可见身着民族服装的群众载歌载舞,比赛奖品也是我们的土特产,整个比赛过程融入了我们很多的民族文化。

张敬平表示,大家跨越山海而来,共赴“村超”“村BA”之约,就是要亲身体验在比赛当中蕴含的文化元素,同时也醉心于贵州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情。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多彩的文化,让这些体育赛事中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为我们持续加强多彩贵州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个关键词是“村味”。“村超”“村BA”诞生在乡村、根基在乡村,“挑大梁”的、“当主力”的、“唱主角”的都是当地村民,比赛的大小事情都由村民自己商量着办,地方党委政府做好相关保障工作。各项赛事的组织实施,都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激发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村超”“村BA”的土生土长和原汁原味。

张敬平介绍,当前,我们正在积极鼓励和支持各地发挥自然和人文方面的资源禀赋,创造性地打造一些群众性的体育赛事品牌。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富有贵州特色的体育赛事成为贵州亮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