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家都吃苦,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脱颖而出,先苦后甜,而有的人只能沦为底层,痛苦一生呢?

答案就四个字,效益差距。(效益,就是效率和利益的统称)

就拿“考试”举例子,你复习的,是重点题目。而他复习的,是考纲外的题目。一考试,大概率你会比他考得高分。

重点在哪,你就吃哪里的苦,那你所获得效益,基本是巨大的。反之,不挑重点,脱离大纲,哪怕你再怎么吃苦,效益依旧等于零。

就拿“工作”举例子,老板天天在办公室打地铺奋斗,员工天天为了老板996。几年过去了,老板更有钱了,而员工依旧贫穷。

老板打地铺奋斗,是为了自己的事业,干多干少都是自己的事儿。而员工天天996,是为了老板的事业,干多干少都是老板的事儿。效益的差距,那就很明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对于“吃苦”,著名作家余华说过,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

余华谈到的“苦难”,就是上文所谈到的“无效益”的付出。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无用功”

你是一个老实人,性格善良憨厚,一点心计和手段都没有。结果就是,小人和恶人经常欺负你,把你当成软柿子来拿捏。

如果你不懂得改变,别人对你的伤害只会愈发恶劣、严重。到最后,有可能你会人财两空,甚至小命都受到威胁。

这个时候,你绝对会抱怨,我被人欺负多年,吃了那么多苦,为什么依旧无法享福,只能越过越困窘呢?

因为你所吃的苦,是无意义的苦。别人欺负你,你不懂得反击,还愈发懦弱,那就注定,你会被人蹬鼻子上脸,未来的处境更艰难。

也许,这并非吃苦,而是单纯的“受虐”,沦为了食物链的“最底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既然有无意义的苦,那就肯定有极具意义的苦。

在《西游记》里边,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特别是唐僧和孙悟空,都修成了佛。

唐僧师徒所吃的苦,从一开始,就是有意义的。

可以这样理解。唐僧的前世,是佛祖最喜欢的弟子金蝉子。佛祖为了扶持金蝉子上位,就让他转世投胎去西天取经。本质就是“履历镀金”。

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就被佛道两派看中了潜力。佛祖为了招揽孙悟空,就让他去取经,给他上升的渠道,让他从编外人员,升级成编内人员。

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都是如此。他们一开始,就是被领导相中的人物,那他们磨砺再多,也只是“刷履历上位”罢了。

现实中也是如此。你看一些干部,被领导相中,那他们就会到基层磨砺几年,刷刷履历。等履历足够了,就能去到一定的位置了。这,就是有意义的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有一个残酷的真相,富人比穷人,更擅长“找苦吃”。

富人所吃的苦,是有收益的苦。而穷人所吃的苦,是毫无收益的苦。这就导致,富人越磨砺越有钱,穷人越磨砺越贫穷。

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看看《水浒传》。

《水浒传》中的宋江,是主张招安的。而其他的梁山好汉,比如说李逵,是反对招安的。问题是,主张招安的,都是梁山的大佬。而反对的,只是小鱼小虾。

为什么梁山的大佬非要选择招安?原因有三。首先,不招安,迟早有一天会被朝廷的正规军消灭;其次,梁山不从事生产,单靠打家劫舍捞钱,是无法长久的;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山贼辛苦一辈子,也还是贼寇,子孙后代无法翻身。要是进入到朝廷,有了正统背书,才能拥有功名,让子孙后代可以挺起腰杆做人。

别看征方腊的时候,梁山死了不少人。如果他们不投降,照样会死。既然都是死,为什么不成为朝廷的正规军,进入到体制内,捞个“忠武郎”的好名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小说反映了现实,现实比小说更残酷。

在职场中,大家都去做事,你只是完成任务,其他的事儿就不做了。而他,在做事的时候,也懂得花精力讨好领导。

等论功行赏的时候,他所得到的,绝对比你要多。不是你能力不如他,而是他成为了领导的心腹,领导对他青睐有加。

创业的时候,你跟他都去奋斗。你选择的,是夕阳行业,而他选择的,是新兴行业。奋斗几年后,差距就很明显了。

选择夕阳行业的你,哪怕拼命单干,也还是赚不到钱。而选择新兴行业的他,也许抓住机会,就能大捞特捞,发家致富。

不是吃苦没意义,而是你所吃的苦没价值。要想想,什么苦适合吃,什么苦不适合吃。唯有选对方向,才有可能获得好结果。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