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是一种常用药,很多人谈到激素觉得效果好,但又担心它的副作用,那么到底哪些药物属于激素类药物呢?有些人会回答看药名的最后一个字是“松”或“龙”,有些人回答药名中含有“素”字,那就是激素类药物,那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让药师带大家彻底地了解激素的组成和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糖皮质激素是什么

激素是人体的内分泌腺分泌的具有不同功能的化学物质,而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一类激素。我们生活常提到的“激素”一般指的是糖皮质激素,其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的不同而有差异。生理剂量时,糖皮质激素只能影响物质代谢过程,只有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才有抗炎、抗休克和免疫抑制这些特殊功效。

2.糖皮质激素都有哪些

糖皮质激素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大类。短效糖皮质激素临床上常用于作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这类代表药物有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中效糖皮质激素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表药物有泼尼松、泼尼松龙或甲泼尼龙等。长效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较强、作用时间长,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较严重,因此不适于长疗程用药,多用作冲击治疗,临时给药,代表药物有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3.糖皮质激素的用途

糖皮质激素的用途广泛,可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中毒及休克抢救等,由于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抗炎,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在起病初期糖皮质激素的过度作用成为“桥治疗”。但使用糖皮质激素必须有明确的使用指征。比如在治疗免疫病的急危重症时,糖皮质激素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疾病初发和病情危重时,糖皮质激素可快速控制病情,取得显著疗效。举个例子,甲强龙用作“冲击治疗”时,会促使大部分患者严重病变的终止和消退。面对危重症时,免疫类疾病就好比一座大山,而糖皮质激素就像挖掘的“隧道”或是“桥梁”,通过挖洞修桥,帮助患者,度过疾病的危险期,顺利到达另一边安全的彼岸。

4.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当长期使用外源性的超过生理剂量的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就会显现出来,主要有以下一系列副作用:

(1)内分泌和代谢方面:①高血糖:糖皮质激素可以增加血糖水平,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糖尿病或加重已有的糖尿病。②骨折风险增加: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增加骨折的风险。③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2)肌肉和骨骼方面:肌肉萎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骨折:如前所述,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密度降低。

(3)免疫系统方面:抑制免疫反应: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免疫反应,这也是其治疗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原因。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降低,增加感染的风险。

(4)眼睛方面:高眼压和青光眼:长期使用可能增加眼压,导致青光眼的风险。

(5)心理和神经系统方面: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兴奋或失眠。认知功能受损:长期使用可能影响记忆、注意力和其他认知功能。

(6)消化系统方面:胃肠溃疡和出血:糖皮质激素可能增加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7)皮肤方面:皮肤变薄、瘀血、纹状紫癜、瘢痕增生等。

(8)其他副作用还包括水钠潴留、月经不规律、男性乳腺发育等。

5.预防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和副作用能否预知呢?怎样才能避免副作用的发生呢?随着医学技术的发达,大多数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在医生的指导下是可防、可治的。那有些方法可将副作用降到最低呢?

(1)由于使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感染,有时还会掩盖感染症状,因此长期使用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2)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压、体重、血糖、血电解质、粪潜血,并进行眼科检查。

(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还需额外补充钙和维生素D,以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

(4)ABCB1基因与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必要时可通过基因检测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激素类药物是把双刃剑,尽管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但它具有功过参半的特点。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应严格遵医嘱(剂量及疗程),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采取必要措施。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农莉/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胡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