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内在军事领域所取得的各类最新技术成就,官方的披露方式往往充满着“犹抱琵琶半遮面”式的色彩,即“说了,但又没全说,剩下的你们自己猜”。也正因如此,不少人练出了可从种种细节中探寻蛛丝马迹的“功夫”。这一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发布的招生宣传片,就可谓是“细节满满,信息量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传片中公开了电磁发射工程专业

从央视军事频道播出的海工大招生宣传片中可见,被很多人视为代表当今航母弹射器最先进水平的电磁弹射器,在中国这里其实也只是电磁领域技术的一个分支。在海军工程大学的相关专业中,其正式名称为“电磁发射工程专业”。请注意,是“电磁发射”,而非单纯的“电磁弹射”,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我们的目标显然不只是搞出可供航母和舰载机使用的电磁弹射器,而是要在更多的领域和平台上运用这一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器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就会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在国产航母“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老师提出的发展“全能舰”一事。回想7年前,马伟明院士首次提出“全能舰”概念,在他的构想中,“全能舰”应该搭载有电磁轨道炮、电磁火箭弹、线圈炮、激光炮等高能武器,以及同样可由电磁发射装置发射的防空反导拦截弹和反潜武器。也就是说,“全能舰”乃是单舰就能完成对海攻击、对陆打击、防空反导和反潜攻潜等任务的舰种,在具备完善的攻防性能的同时,1艘舰的火力投射能力和范围即可媲美1支中等规模的航母战斗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磁炮发射瞬间

在当年看到这一构想时,恐怕不少人都觉得这是典型的“天方夜谭”,绝不可能轻易实现。但现在看来,随着国内在航母电磁弹射器、舰用电磁炮和陆地电磁驱动轨道等领域逐步取得突破,并在相当程度上实现技术成果实用化,我们确实在一步步地接近着“全能舰”这一看似不可能的目标。当然,在马伟明老师的构想和理论中,“全能舰”不仅要装备高端的电磁类武器,还要有确保这些电磁类武器发挥效能的重要装置,那就是高功率舰用核动力反应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体积紧凑的“玲龙一号”反应堆

虽说当下人民海军唯一的核动力舰艇仅为核潜艇,尚无哪怕一款核动力水面舰艇,但国内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那就是备受关注的国产最新型小型商用核反应堆“玲龙一号”。诚然,“玲龙一号”属民用陆地核反应堆,在设计伊始并未以上舰和转为军用为目标,故在诸如核燃料丰度和核燃料更换周期等方面,均未达到军用级别,且未考虑克服海上环境带来的震动、摇摆和颠簸等方面的需求。但整体看来,“玲龙一号”在小型化、轻量化、模块化和输出功率等方面,均已接近乃至达到了军用水准,属世界一流之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设想的055型舰装备电磁炮

从这个角度来想,相关的成果和技术可在很大程度上为未来国内发展舰用高功率核反应堆打下坚实的基础,国产核动力水面舰艇已并非遥不可及。在电磁领域和核技术领域的发展步伐齐头并进的大背景下,“全能舰”还真的只是镜花水月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说不定再过10~15年,符合“全能舰”标准和特征的国产新型舰种即可问世,并在2050年代左右彻底淘汰航空母舰,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能舰”预想图

所以说,目前“福建舰”上令人瞩目的国产电磁弹射器,其实还只是中国在电磁领域取得相关突破的冰山一角,甚至可说已是“低端技术”。透过海工大的招生宣传片,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发展新一代“海上霸主”的壮志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