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汽车行业,用国产电车嘲笑BBA的油车已经成为一种风潮......至于BBA的电车,连被嘲笑的资格都没有。

如果对国产电车的能力有什么怀疑,那么请看看这张图,这是过去半年乘用车销售排行榜,国产电车尤其是比亚迪的销量太恐怖了,秦汉唐宋元这样霸榜下去,销量榜要变成二十四史。

当然,如果因此就对中国电车的能力深信不疑,那么就再看看另一张图,这是某港口“待运”出海的电车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数量如此之庞大,有人会看出密集恐惧症来。

我自己就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老外有没有密集恐惧症我不知道,但老外反复叨唠说我们产能过剩,显然他们有产能恐惧症。

在很多人眼里,产能过剩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产能过剩”的本质难道不是“市场不足”吗?

只有获得与我们制造能力相匹配的市场,我们的产能过剩才值得标榜。

也就是说,我们比这个星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更需要世界市场。

可惜的是,网络上总是看到各种跟全世界硬刚的声音,看谁都像农村,看谁都像县城,看任何东西都要带上民族情绪。

事实是,我们哪怕有为70亿人制造的能力,如果没有70亿人的市场,我们的制造能力必将迅速萎缩,萎缩到最多只有14亿人的能力。

能力的尽头是市场。

中国不能内卷......内卷是灾难性的。

内外双循环才是正解。

外循环尤其重要。

再说一遍,中国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世界市场。我们必须放低身段,必须获得世界市场——帮助中国产品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爱国。

为了不被别人掐脖子,练就了一身“闭门造车”的绝技......现在的问题是,闭门造出来的车,打开门去卖,发现外面的世界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们,拒绝向我们开放市场,让我们的能力无法变现。

看来有些能力也不能太过“遥遥领先”。

连一向对中国新能源比较友好的欧盟也要动作了:欧盟委员会发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汽车征收临时关税:比亚迪17.4%,吉利20%,上汽集团38.1%;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

其实这事并不突然,我们早就有心理准备,关税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电车会遭受灭顶之灾。

退一步说,即使加上这些关税,我们的电车还是具有比较优势,尤其我们几乎控制着整个电车产业链。

再退一步说,这是“风水轮流转”,我们多少年来抱怨进口车的高关税,欧美平民价的BBA到了中国成为天价豪车,现在,轮到欧洲人尝尝“被加价”的滋味。

所以,我们用不着气急败坏地破口大骂欧盟——欧盟的老百姓会替我们也是替他们自己骂欧盟——我们要做的,是谈。

只要双方进行合理的“利益交换”,而不是单纯地“关起门造车、打开门赚钱”,关税和市场的事情,总是能谈。

我们最擅长的不就是“劝和促谈”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