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建军对魏牌蓝山相当偏爱。

继4月15日个人直播首秀给了城市NOA蓝山后,6月12日魏建军再次通过直播形式,向用户与网友们介绍首次搭载在到蓝山上的Coffee OS 3和长城汽车智能座舱的开发理念、逻辑以及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智能辅助驾驶城市NOA、智能座舱Coffee OS 3以及新能源系统DHT-PHEV加持下,蓝山不仅是长城汽车技术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成为长城汽车展示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的最佳载体。

客观地说,在大众认知中,智能座舱方面,传统车企与新势力相比是明显Out的——新势力在智能化领域的理念与技术相对于更具前瞻性——正因如此,新势力才能在新能源时代有了与传统车企叫板的机会与可能。

不过,当长城汽车这样的传统大厂开始“转身”聚焦智能化能否给我们带来惊喜呢?

Coffee OS 3是长城汽车全栈自研的第三代智慧空间系统,以「AI 智慧空间」为产品理念,通过AI的赋能,满足车内全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据长城汽车智能化副总裁吴会肖表示,智能化团队的2146人历经612天才得以让Coffee OS 3从立项到落地,Coffee OS 3具备好看、好用、好玩、好听、好聪明的“五好”特征,能够真正全面提升用户日常的用车生活。

好看,在美学设计上,Coffee OS 3融合了中国古代传统色彩与现代时尚元素,搭载了行业首个针对车载的定制中文字体-长城黑体,这个字体是联合全球顶级字体设计师专门打造的,不仅有着很好的美观度,而且也有着极佳的易读性。

根据对比,采用新字体长城黑体后,较之前老字体的文本阅读时间节能30%。桌面背景结合了祁连山为主视觉元素,看上去幽静、深邃且不失美感,而且这个以蓝白为主基调的桌面背景,能够给予人很好的“治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Coffee OS 3的桌面让我想到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为MUJI拍摄的一组名为地平线广告中的一幅,用极简元素营造出最安静的“空”,并引发观者最丰富的想象。

在一定意义上说,有了“禅”的意味。可能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选址拍摄、色彩构图,但就是为了这条地平线,原研哉与摄影师藤井保远赴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安第斯山中的“乌尤尼盐湖”进行了五天的拍摄。总的来说,Coffee OS 3桌面非常赏心悦目。

对智能座舱而言,好用永远是核心。Coffee OS 3的硬件全面升级,CPU算力提升2.1倍,GPU算力提升2.8倍,流畅性大大提高。比如车机快速启动速度:2647ms,应用启动时间及语音交互快的时间分别为435ms和298m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功能方面,Coffee OS 3不仅有多样化的桌面形态,而且支持桌面卡片、DOCK栏等高度自定义,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同时拥有丰富的App生态,满足不同用户的影音娱乐需求。

在手机车机互联上,Coffee OS 3集成 HiCar、ICCOA、荣耀车联等多个手车互联平台,及DLNA投屏功能,实现了「手车互联全生态」覆盖,搭载的Coffee Link,能够覆盖95%国产手机品牌的用户,适配华为、小米、红米、OPPO、vivo、realme、IQOO、一加 8大手机品牌,不仅业内最丰富,而且首次连接只需手机接近车机屏幕,就会自动发起链接,不需要下载任何App。

在“好玩”的在人机交互方面,Coffee OS 3搭载全球首个基于 IR 红外传感器的空间感知手势交互技术 Coffee Air Touc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在车内,通过捏合、拖拽、抓握等手势,便可以完成一系列更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隔空操作,比如通过捏合+拖拽的手势,就可以控制音乐/视频的进度条。此外,Coffee OS 3还具备多屏共享和多屏传送,让整个座舱内的娱乐生活变得更为“生态化”,可玩性更高。

在非智能化时代,衡量一台车音响系统优劣的指标基本是两个,一个是音响品牌,第二是功率以及扬声器数量。

如今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评判音响已不再局限于“物理层面”,更多是“算法”。Coffee OS 3搭载全球首个立体声动态转全景声技术,通过AI声音分离算法,将原本缺失方位感的普通立体声音乐,按照声音元素特征进行多声道分轨和重混音,再通过分布于座舱各处的扬声器回放出来,无论乘客在车内任何位置,也能享受到醇厚、爽净、环绕的听觉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offee OS 3核心在于更加“聪明”,在语音交互上,支持指令“无限说”,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升交互效率与体验。此外,Coffee OS 3引入了AI大模型Coffee GPT,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偏好,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交互。

写在后面:座舱系统Coffee OS 3的发布标志着长城汽车在智能化领域的再次突破,加上智能辅助驾驶的无图NOA,长城汽车智能化的鲜明标签得以进一步塑造与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