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门诊,经常会接到家长的来电:想问一下鹅口疮的治疗到底需要多久啊?为什么一直反反复复,得不到根治呢?今天,药师为您讲讲什么是“鹅口疮”以及该怎么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真菌性感染,比较高发于婴幼儿人群。也可见于使用抗生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或鼻炎)、化疗或放疗的年龄较大儿童,以及有细胞免疫缺陷的儿童,如艾滋病(AIDS)。

有哪些表现?

假膜性口咽假丝酵母菌病(鹅口疮)是最常见的口咽假丝酵母菌病,也称为口腔念珠菌病,特征为颊黏膜、腭、舌或口咽表面覆有白色斑块。和奶渍不同,这种白斑很难擦掉,如果用力擦去白斑,会看到下方红色、破损的黏膜。和口腔溃疡相比,鹅口疮的白色斑块一般凸出于黏膜,并且白斑周围一般不伴随红肿,口腔溃疡相对于黏膜是凹陷的,常常边缘伴随红肿充血。

鹅口疮婴儿可能无症状,也可能因疼痛而拒绝进食和吞咽;年龄较大儿童可能无症状,也可能诉口腔内有起毛的感觉、味觉丧失,有时会出现进食和吞咽疼痛

“鹅口疮”的病因都有什么?

★入口的物品消毒不严格,母亲乳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

★出生时经产道感染;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

★慢性腹泻;

★经医护人员手的传播,院内交叉感染;

★接触感染假丝酵母菌(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鹅口疮该如何治疗

健康新生儿一般可自限。针对不同年龄的患儿可以给予对应的治疗。

▲1月龄以下的婴儿——全身性感染风险低 ,患有非侵袭性皮肤黏膜假丝酵母菌病(即鹅口疮和尿布皮炎)的新生儿发生播散性全身性感染的风险一般较低,可给予局部抗真菌治疗。

非侵袭性皮肤黏膜假丝酵母菌病——局部抗真菌剂包括制霉菌素和唑类局部制剂。 制霉菌素是一种多烯类局部用抗真菌剂,不会经胃肠道全身吸收,因此是口腔假丝酵母菌病(鹅口疮)的首选初始药物。方案为在喂养间隔给予局部涂抹混悬液(100,000U/mL),口腔两侧各0.5mL,一日4次,连用5-10日。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的治愈率为29%-85%[1,2]。对于局部制霉菌素疗效欠佳的新生儿,可给予口服氟康唑(一次3mg/kg,一日1次,连用7日)。

局部治疗对感染无效,必须行全身性治疗时——首选氟康唑(一次3mg/kg,一日1次,连用7日),因为它在新生儿中耐受性好且有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1月龄——婴儿口咽假丝酵母菌病的成功治疗包括预防再次感染和抗真菌治疗

1

预防再次感染

预防再次感染的措施包括对放入婴儿口中的物品和身体部位消毒或去定植[3]。重复使用的奶瓶奶嘴和安抚奶嘴应在每次用过后煮沸消毒。

2

抗真菌治疗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1-11月龄婴儿,建议采取局部而非全身抗真菌治疗。对于这类婴儿的口腔假丝酵母菌病,一般初始治疗为制霉菌素混悬液,200,000U(每侧颊黏膜100,000U),一日4次,治疗7-14日。制霉菌素混悬液可喷入口腔,或用纱布或棉签涂抹。病灶通常在治疗2周内消退,需持续治疗至消退后2-3日。若2周内症状未改善或消退,那么可能与持续再暴露(例如,源于安抚奶嘴或奶瓶奶头)或罕见菌种有关。

若免疫功能正常婴儿的鹅口疮经制霉菌素治疗以及给予相应的去定植/消毒措施后不见好转,以及对于免疫功能受损婴儿鹅口疮的初始治疗,通常推荐采用全身而非局部抗真菌治疗,全身治疗耐受性好且更有效。给予氟康唑,3-6mg/kg,口服,一日1次(最大剂量为200mg),共治疗7-14日。

对于口服氟康唑无效的口腔鹅口疮婴儿,需取样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同时需要评估是否存在免疫缺陷。

▲≥12月龄的儿童——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后,继续局部或全身性治疗。

临床上对严重程度的界定如下:

轻度鹅口疮——<50%的口腔黏膜出现病变且不存在深层糜烂性病变

中度/重度鹅口疮——≥50%的口腔黏膜出现病变或存在深层糜烂性病变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12月龄儿童的轻度口咽假丝酵母菌病,建议局部而非全身抗真菌治疗。局部给予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制霉菌素混悬液,400,000U-600,000U,一日4次,治疗7-14日。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漱口并在吞咽前尽可能长时间含在口腔中;对于不会漱口和吞咽的儿童,可以将混悬液喷入其口腔。

制霉菌素锭剂,200,000U-400,000U(1-2锭),一日4次,治疗7-14日。

克霉唑,10mg(1锭),一日5-6次,治疗7-14日。

制霉菌素和克霉唑锭剂有引发窒息的危险,不能用于4岁以下儿童。

★对于≥12月龄免疫功能受损儿童的轻度鹅口疮和所有≥12月龄儿童的中度/重度鹅口疮,推荐全身而非局部抗真菌治疗,全身治疗耐受性好且更有效。

通常给予口服氟康唑:第一天顿服氟康唑6mg/kg,然后3mg/kg,一日1次,共治疗7-14日。

口咽部疼痛明显(即,干扰进食的疼痛)的免疫功能受损鹅口疮患者可能需要静脉抗真菌治疗(例如,第一日氟康唑6mg/kg,静脉给药一次,然后3mg/kg,一日1次,共治疗至少14日)。

★若免疫功能正常儿童的轻度鹅口疮在局部抗真菌治疗后仍持续存在,建议口服氟康唑

对于免疫功能正常或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口服或静脉氟康唑治疗效果差的中度至重度口咽假丝酵母菌病,考虑到氟康唑耐药的可能,一般静脉给予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或脂质制剂)或棘白菌素类(例如,卡泊芬净、阿尼芬净和米卡芬净)治疗。除了改变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之外,可能还需要对病变取样培养并评估是否存在细胞免疫缺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鹅口疮的治疗是一个相对周期长,较麻烦的过程,需要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大概1-2周就可以清除掉鹅口疮,症状消除后需要再继续用药2-3天,才能确保遗留的真菌能全部消灭,一般情况下需要用药10-14天。如果2周仍未起效,应及时就医复诊。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措施预防鹅口疮

针对新生儿,如果您选择母乳亲喂,喂奶后需要及时更换哺乳垫内衣及时清洗干净,防止细菌和其它微生物生长,哺乳前也可以将乳头拭净后喂养

保持宝宝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口腔状况

保持日常清洁和定期消毒宝宝的奶瓶、安抚奶嘴、吸奶器等接触口腔的物品;

不滥用抗生素,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果您的宝宝有哮喘,需要吸入雾化激素药物,需遵循用药指南,用药后用水漱口。

作者 | 石晓旭 首都儿科研究所药学部

审核 | 白玉国 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副主任、主任药师

来源 | 北京医管

首都儿科研究所

科普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新闻号

首都儿科研究所

附属儿童医院

健康科普

新闻动态

就诊服务

首都儿科研究所融媒体矩阵

觉得好看请点击“在看”支持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