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师强则教育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如何成长为一名具有教育家精神和水平的好老师呢?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教育家成长的重要根基。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教育家成长的言行规范。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教育家成长的核心利器。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教育家成长的修炼之道。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教育家成长的情感力量。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教育家成长的胸襟情怀。

——朱永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课堂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三)》

朱永新 主编

新教育研究院 编著

978-7-5760-4871-1

69.8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年5月

本书由朱永新教授主编,汇集了冯卫东、李怀源、李镇西、连中国、唐彩斌等特级教师的精彩文章,涉及语文、数学、生物、思政等方面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每一篇文章既有深度也有温度,诠释着他们对学科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深切思考,浸透着这些当代“教育风云人物”的教学功底和思想境界。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永新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苏州大学新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朱永新教育作品》(20卷)等,著作被译为英、法、日、韩、俄、蒙、阿拉伯语等28种文字。主编有《当代日本教育丛书》《新世纪文库》《新教育文库》等30余种。先后多次主持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

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教育英才”、“中国教育十大风云人物”、新闻出版总署“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南风窗》“为了公共利益”年度人物等,先后获得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国际儿童读物联盟首届“IBBY-iRead爱阅人物奖”、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一丹教育发展奖”等奖项。

目录

序 让思想的光芒照亮教育的路程 朱永新

胜己胜于胜人,利人利于利己 冯卫东

“胜己胜于胜人,利人利于利己”,我愿意永远秉持如此的“胜利观”,做一个在忙碌而充实的教育工作中“不知老之将至”的“胜利者”。这也是我对未来前景的“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从整合内容到发展素养 李怀源

我希望以单元整体教学的发展之路作为一个案例,能够引发更多有识之士对语文课程建设的思考,让教育发生更大的变化,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语文:让精神自由飞翔 李镇西

我追求的语文教育,理应“目中有人”——人的思想解放、人的感情熏陶、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这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生命。语文教育应该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

人立而凡事举 连中国

教育是为了“人”更丰富有效地发展,是为了“人”更幸福灵性地生活。而“人”的希望便是整个家族,当然也是整个民族未来前途扎实而具体的希望。这一主旨与核心,便是贯穿我教育教学生活最主要、最基本的思考与实践主线。

立足课堂,学生为本,能力为重 唐彩斌

只有承认差异,才能面对差异,发展差异。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即使是在班集体中,能否实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即使是在解决同一个问题,能否实现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教育的公平不是让每一个人成为一样的,而是应该让每一个人变得不一样。

寻求突破与建构的教学智慧 王雄

传统的历史课是以讲解、讲述为主,新课程的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很难达成理解历史的目标。但是,历史是过往的烟云,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甚远。只有创设符合学生经验的历史情境,让他们寻找自己的感受,从而产生移情和神入,来理解已经消失的世界。

教海逐浪中做个优秀的“水手” 吴海霞

常言道,学海无涯。其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教海亦无涯。无论是教育理念的不断迭代,个人教学风格的逐渐形成,还是教学艺术的日臻完美,都值得每个教师在这片辽阔的海域终身探寻。

我是生物学教师 夏献平

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整体。哪里有知识,哪里就有育人。知识因育人升华,引发共鸣;育人因情境灵动,润物无声。显性价值,让人如虎添翼;隐性价值,恰似水中溶盐。生物学的魅力,既在知识趣味中,更在育人价值中。

在阅读中与科学结缘 徐杰

在科学教育中,阅读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科学素养不仅仅只包括科学的实质性内容,还包括“在所有阅读过程中所需的概念、技能、理解和广泛的价值观”。如果科学教育不重视阅读、写作与讨论等活动,就犹如无帆之船,难以达成既定的目标。所以,我更认为,科学阅读还应该包括科学阅读的方法、科学阅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内容。

在求真的路上踏实前行 喻旭初

基础教育没什么复杂,就是尊重常识,狠抓基础,守住底线,中小学不培养“天才”,只培养正常的青少年,要求太高,常常落空,实事求是,往往成功;教师的使命在课堂,教育的成果看学生;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重点。我始终只做一件事:专心致志教语文。我庆幸自己扎根一线,永接地气,在求真的路上前行了半个世纪,留住了教育质朴的美丽。

生命教育:让教育找到归家的路 袁卫星

什么是生命教育?我们的理解是,以人的生命成长为主线,围绕人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展开的专门化的教育,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拓展生命的长、宽、高,让有限生命实现最大的价值,让每个生命成为最好的自己。

进行时态:我对语文实践观的认识与履行 张悦

在时间奏响的“平平仄仄”里,我愿意带着和语文“相看两不厌”的情分走向课程的深处与教学的远方,一如既往交付热忱。语文教学之于我,始终处于进行时态的良性互动的意义关联中,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是每时每刻的共伴同行。

追寻着思想前行 赵公明

我坚信:中国教育需要向世界学习,但只有在认真研究自己文化的基础上,探索并建立起世界一流的教育理论,中国教育才能不断走向辉煌。中国教育的辉煌只能由中国人去创造,中国人一定能创造中国教育的辉煌!

数学教学解放心灵 周建华

数学教学解放心灵的操作性定义是,以数学教学为载体,以心灵的反映能力为中介,以丰富和完善人的心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站起来的儿童数学教育 庄惠芬

站起来的儿童数学教育,真正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发现儿童,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也油然而生。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积极探索,建立数学概念表象,运用了大量的直觉思维——归纳、类比、比较、想象、猜想……让儿童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创,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

后记 朱永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绝对成长值”与“相对成长值”

文|冯卫东

“绝对成长值”与“相对成长值”这两个概念亦由我想出。

我个人的“绝对成长值”并不很大,虽也忝列特级教师、省内中小学教科研系统首批正高级教师,但与跟自己较为熟悉抑或还颇为友好的李镇西、华应龙、孙双金、薛法根等国内一流名师相比,则有“不可以道里计”的距离。“耳顺”在望的我,偶尔会和人说,“我的未来不是梦”,可心里清楚,受制于过去不甚厚实的基础、不甚优异的业绩,以及长期以来逐步形成、难免有所固化的思维模式等因素,个人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能很大,难以在事业上取得重大突破。说到底,我终究是一个“优秀得有限”的人。

但我的“相对成长值”却着实不小。不必说,小学五年,“我本差生”(2003年我发表的一篇回忆性散文的题目为《我本差生》);不必说,求学南通师专那三年,各方面表现平平,连小组长都没当过;也不必说,初为人师时,经常写别字、念错字,甚至判学生作文中写的“忍俊不禁”为“生造词语”——此前我确乎没见过这个成语,更不懂它的意思——引得该生背着我,在许多同学面前说“新来的语文老师水平奇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说工作20年时,由于一位领导赏识、提携,调进市教科所,可此前自己所获最高专业荣誉只是县级骨干教师,若用现在的选人标准来要求,进这个人才济济的科研机构,门儿都没有……但“入所”以来,我的成长与发展却是少有的大而快:仅两年,成为市学科带头人;再过三年,获评特级和正高,成为全市教科研系统200多位教师中首个“双料王”;再接下来,可持续发展力及各种荣誉较之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主持多项省级(及以上)规划课题以及项目;出版多部较有影响的优秀畅销和长销教育图书;连续三届获评省教科研优秀成果奖,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自我不断形成和巩固的专业特长助推不少学校、教师走上内涵发展、科研兴教之路。

如今,调入教师发展机构,成为有一定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科研导师和“教师的教师”,由我“亲炙”、得我“栽培”、受我影响的优秀教师越来越多,自己为市域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乃至我国中小学教科研事业发展作出一定的或比较显著的贡献。“不跟人争,只与己比”,比出自信,比出欣喜,也比出永远不愿“躺平”、把“终身成长”当作人生乐事和幸事的精气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较大的“相对成长值”更多创造于离开教育一线、成为教科研人员之后的这十多年,其间的“成长曲线”基本都是上扬的。就眼前这两三年来说,已然进入40年职业生涯最后一个阶段,若“成长曲线”趋于缓和乃至有所下行,都是正常的、合乎情理的,可它依然有攀升之态,有时甚至还略显陡峭。

话讲回来,这不等于说在20年一线工作的时光中,我就没有或只有很小幅度的成长。尽管成长趋势确乎不比后来那么强劲,但总体是聊可自慰、“有善可陈”的。

工作第二年,获知省里开始举行大专起点中文本科段自学考试,第一时间报名,并在其后两年半中,“凡有所考,必有所报”,除中国通史一门,由于自身曾有一点“学科优势”而生轻敌之心,未能一次性通过,其他学科都所向披靡。最难考的是中国文学史,指定考试用书为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四大本书,我先后通读三遍,最后一遍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做了几大本笔记,结果,在据说只有10%通过率的情况下,考得72分。我是全省乃至全国各个学科(专业)首批通过自学考试途径获得本科文凭的学员之一。那段时光,我打下迟来却还算不错的基本功,并养成凡事更多反求诸己、乐于自学等习惯。受益于此,常常觉得学习相关新知识比较容易“上手”和理解。这应该是愈发扎实的基本功所自带的“吸附功能”使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耻而后勇”,我发愤努力,也是在工作第二年,获学校有3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的粉笔字、普通话等多项教学基本功比赛总分第二名;第三年送首届初中毕业班,和其他科任教师一起,打破区内一所兄弟学校不可战胜的神话,成绩刷新本校历史,而我所教本届共两个班的语文更是把对手远远甩在身后,“荣膺”学校唯一一项“教学成果加级特等奖”(特等奖还要加级,这恐怕“空前绝后”)。现在反思,那时确有应试教育之嫌,但现实的教育形势就这样,我无法免俗;而和同样为学生考试拼力奋战的同行相比,我应该说比较“得法”。至此理所当然站稳讲台,比人们通常所讲的成为成熟型教师的“五年期”缩短了许多。

我后来之所以能走上教科研管理工作岗位,自有领导厚爱的因素在,也与自己确实在这方面表现出浓厚兴趣和一定特长有关。工作之初那些年,许多教师有一种强烈的“文字膜拜”,自己写的内容变成铅字,是一件有点“神圣”的事情。我较早发表处女作,后来经常写点散文、小小说和相当于教后感的研究文章,慢慢上升到一定的理性高度,写出若干篇多少有点理论成分的文章(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江苏省有“五四杯”中学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文竞赛,可谓“全省中学青年教师教育生活中的一件盛事”。第二届时我写了一篇《谈写作教学中教师的最优“角色”形象》,我把这“形象”定位于“以身作则的下水者”,文章发表于《江苏教育》赛事专栏,却成了此届唯一发表而没能获奖的作品,原因是“论点难以服众”。到了第三届,我一气写下三篇参赛作品,它们都入围一等奖候选作品,其中《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教师与当代“通俗文化”新潮》一文,最终成为全省共12篇一等奖作品之一。从名落孙山到摘金夺银,仅仅用了两年时间,有无获奖的差距确实不小,而更值得看重的是,两届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高下、思想深浅、“格局”大小和形象“老嫩”之间的差别,真不是一种寻常量变,而是质上的“蝶变”。不难想见,两年700多个日子里,我是多么勤勉、刻苦……

其实,“相对成长值”积久之后则会自然“转化”为一种“绝对成长值”,就像一座山体,倘若有几段乃至更多比较陡峭的斜坡,兀自凸显于一些较为平实的基石之上,它最终总不至于成为一坨小土包,或者一个小山岗,自有其较为高耸和伟岸的身姿一样,说到底,相比于更多同龄人或同时代教师,我是活出了“人生的精彩”的,也活出了略可自信的“绝对成长值”。不过,我更看重和满意于个人的“相对成长值”,对于一个更为眷顾自己内心的人,我想说的是,“它若不小,成功的人生自来!”

本文摘自《课堂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三)》

制作:潘婷

关注并设为星标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购买《课堂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三)》 !